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教卫
文化中国行|茧形壶:源于大秦,军民两用

2024-11-30 09:21:46

来源:水母网  



文物名片

茧形壶

时代:汉

尺寸:高13.5cm,口径5cm

质地:陶

藏宝地:王懿荣纪念馆

文物等级:二级

王懿荣纪念馆馆藏一件茧形壶,此壶唇口,扁圆腹,足部外撇,腹部刻画纹饰,曲线优美,制作精良。站在此壶面前,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灿烂辉煌的秦汉王朝,想起“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好像穿越了千年的历史烟云与古人进行心灵的沟通。

茧形壶是出现于战国秦汉时期的一种特殊形状的器物。腹部扁长似蚕茧,故名。因又似鸭蛋,又名鸭蛋壶。

从目前考古发掘来看,陕西、四川、山东、山西、河南、湖北、江苏、甘肃等地均有出土,以秦文化的中心区域出土最多,几乎全为陶制,仅于2006年在马家塬遗址出土一件青铜质地茧形壶。由于其出土地点大都为秦文化的中心区域及扩张区域,从侧面印证了茧形壶起源于秦的论证。

茧形壶按其底足可分为圜底型与圈足型两类,圜底型壶按口部特征又分为A型小口长圆腹、B型大口短圆腹两型;圈足型壶按有无盖分为A型有盖、B型无盖两型。就目前考古发掘看,圜底型A型茧形壶仅出土于陕西关中地区,B型茧形壶除关中地区外在不远处的河南三门峡有零星发现。圈足型茧形壶分布范围较圜底型茧形壶明显扩大,向东扩散至沿海的山东,向南扩至江汉地区,西南的成都也有发现。

就时间先后来说,圜底型早于圈足型,圈足型由圜底型演变而来。朝邑战国晚期墓出土一件圈足极低的茧形壶,系由圜底型向圈足型过渡的品种。圜底型茧形壶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圈足型茧形壶在秦朝和西汉前期较为流行。

目前所见的考古发掘最早的茧形壶为1982年在陕西扶风窖藏出土的一件圜底型茧形壶,年代为西周中期。春秋时期尚未有茧形壶出土,直至战国时期才在秦文化领域重新出现,并发扬光大,延续到西汉时期,至西汉中期之后便销声匿迹。

就圈足高矮而言,秦代圈足矮于西汉圈足。再者,茧形壶腹部由战国时期的短圆腹逐渐过渡到秦汉时期的长扁形腹。根据茧形壶器型纵向比较,王懿荣纪念馆馆藏此件茧形壶,定于公元前150年左右,也就是文景之治时比较合理。

公元前3世纪是茧形壶用途的一个分水岭,以前主要功能是实用功能,以后功能逐渐演变为陪葬的成套礼器的一部分,装饰也对应地由简单的绳纹、线纹逐渐演变为复杂的彩绘。

茧形壶的实用功能可用“盛、听”两字概之,“盛”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盛放酒、水的液体又可盛放食物,在马家原遗址发掘的茧形壶内就有碳化的黍粒为证。茧形壶口小腹大的造型设计使其具有“灌入倒出容易、体积大、承受压力大、搬动轻便及不易损坏的优点”,较其他形状容器相比,茧形壶成扁平形状,挂于马侧时,扁平一侧贴紧马腹又可减少茧形壶的颠簸,有效地预防了容物溢出的现象发生。

“听”就是侦听,在发生战情时,又可将其埋入地下,依靠其腹大的特点,扩大远处敌军马蹄声音,用以侦察敌人动向。在《墨子·备穴》中就有这样类似器物的记载: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固幎之以薄革,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摄影报道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