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要闻
稳扎稳打有干头|国内商业化量产虹鳟在烟台深海养殖成功

2024-06-19 09:03:00

来源:水母网  



清晨,一缕阳光洒向渤海海面,肥美的三文鱼在晨曦中跃动着,泛起耀眼的白光。

6月15日上午,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南隍城岛东部海域,亚洲最大的深海网箱开捕首批量产三文鱼(虹鳟),约35吨深海虹鳟当天下午便可“游”上百姓餐桌。

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等鱼类,是一种名贵鱼种、高端食材。一条三文鱼的背后,凝聚着太多的艰辛与喜悦。此次大规模海水虹鳟出鱼,标志着国内首批商业化量产海水虹鳟、国内首创虹鳟鱼淡水与海水接力,内陆到深远海网箱养殖试验在烟台获得成功。

经海智能网箱深海牧养模式,为我国解决三文鱼自主养殖提供了“烟台方案”,虹鳟鱼不再遥不可及,中国人吃上新鲜、安全、可靠的国产三文鱼的梦想成为现实。

渤海湾三文鱼“游”上餐桌

随着渔网缓缓抬升,网内瞬间水花四溅、鱼儿翻腾……

6月15日上午,“经海002”号首批三文鱼开捕。“每条都有三四公斤重,比我们此前预想的还要好。今天下午,这些三文鱼就能进入消费市场,‘游’上百姓餐桌。”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福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喜悦不仅是因为丰收,更因为这是渤海湾第一批三文鱼,也是国内第一批商业化量产三文鱼。

这批来自渤海湾的虹鳟与其他虹鳟不同。因深海牧养,这批虹鳟背部为棕蓝色,侧面和腹部为银白色,体色更加鲜亮。背部及体侧斑点减少,体侧红色彩虹带变浅或消失。“兼顾国产虹鳟和进口三文鱼的产品优势,具有绿色安全、新鲜度高、口感纯正、质量可控可追溯、供应稳定等特点。”郭福元说。

“经海002”为巨型钢结构,密密麻麻的网衣构筑起网箱的“钢筋铁骨”。沿盘旋的台阶而上,平台稳如平地。

在这里,传统的喂鱼也用上高科技。网箱上共有7个投喂口,用哪个口喂、喂多少,大数据平台会自动分析,给出指令。只需轻点鼠标,一个投喂口就开始“哗哗”地出料,水下鱼儿跳跃抢食,平静的海面顿时沸腾起来。

养鱼先养水,好水出好鱼。这里所处的海域为一类水质,一年中有8个月水温在15摄氏度以下,年平均水温11摄氏度左右,盐度也较适合海鱼生长。这里海水深度在27米到35米之间,风大浪急,海水流速1.5米/秒。几十秒钟,网箱就能换一次水,比工厂车间养殖换水频率高很多。

在食品安全性上,经海渔业定期高频采取“自检+外检”措施,养殖的深海鱼均符合刺身级食用标准。经海渔业与SGS、华测等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对鱼类进行农残、药残、重金属、寄生虫、放射性元素等检测,通过了国内无公害以及国际ASC等认证。

经海渔业由中集集团、国丰投资控股集团、烟台业达经济发展集团共同出资成立,致力于打造亚洲最大的海洋渔业全产业链基地。

陆海接力模式解难题

红白相间的外表,鲜甜丰腴的口感,让三文鱼备受消费者喜爱,且价格比普通鱼种高出许多,可谓“叫好又叫座”。

三文鱼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型养殖设施的应用、市场容量的扩大,国内三文鱼产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目前,三文鱼全球养殖产量400多万吨,我国只有4万余吨,国内消费规模达12万吨左右,国内的养殖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因此,扩大海水虹鳟的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率至关重要。

如何在深远海量产三文鱼?这一难题,在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南隍岛东部海域得以攻克。

2021年开始,经海渔业开始探索虹鳟鱼“陆海接力的养殖模式”,即将优质鲑鳟鱼种在淡水繁育并盐化后,引入海水养成,形成“陆海接力”一体化养殖模式。2022年首次开展了淡水虹鳟鱼深远海网箱养殖小规模试验。2023年成立黑龙江经海鲑鳟鱼种业有限公司,打造国内独特领先的鲑鳟鱼种质生产基地,购进36万尾虹鳟鱼苗种投放于南隍城岛智能网箱开展养殖。2024年,经过7个月的养殖,虹鳟鱼整体长势良好,成活率高达 95%以上,部分大规格虹鳟鱼达到每尾4公斤。

经海渔业在南隍城岛拥有8.5万亩自有优质海域,拥有两个国家级、一个省级海洋牧场,已投放八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平台经海001号-008号,单体网箱养殖包围水体约 9.4万立方米,单个网箱年产渔获1000吨。经海目前养殖水体已经达到了70多万立方米,已具备万吨海水鱼的养殖条件。

攻坚克难离不开科技支撑。经海渔业搭建了渔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在智能网箱上布设了500多个监测点,实时监测养殖、装备、水质、水文、气象等信息,养殖100万尾鱼只需要4名工作人员。利用声呐和激光雷达等设备,平台能实时查看鱼群的分布情况、生长状态以及鱼群的大致数量。巡检机器人即可在水下检查网箱脏不脏、有没有破洞。机器人的助力,解决了成本和人力难题,并可以及时避免因大型鱼类撞击和大风浪等导致网箱破洞带来的损失。

一条渤海湾三文鱼的背后,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率先建立的三文鱼在渤海海域深远海养殖的产业技术体系,让烟台海产三文鱼深远海养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为我国解决三文鱼自主养殖提供了烟台方案。

蓝色粮仓添“丰”景

登高望远,还有更多“丰”景在这片深蓝绽放。

在长岛南隍城海域,8座深海智能网箱几乎呈三纵三横分布,它们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海平面上,丰盈着蓝色粮仓。

早在2020年,烟台市启动“百箱计划”,旨在通过“百箱”带动“千箱万箱”,触发万亿级海洋经济产业链。目前,经海渔业已在烟台长岛南隍城岛海域投放8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可实现全年稳定批量供应。

记者看到,一座智能网箱平台如同“海中城堡”矗立在海天之间。这些单体网箱底座长宽均为68米,包围水体9.4万立方米,可养殖100万尾鱼,宛若一座座“蓝色粮仓”。

鲑鳟养殖,是未来经海渔业布局的重点板块。在黑龙江省牡丹江、辽宁省鸭绿江,经海渔业运营着180多个养殖网箱,2024年网箱数将增加到400个,计划繁育、盐化虹鳟鱼苗,为经海渔业在长岛南煌城岛海域开展深远海养殖虹鳟做前端支撑。

“我们目前正在建设的三文鱼(虹鳟)产业园区,计划一期产业园178亩建设以良种选育和大规格苗种培育为主,为深远海养殖提供标准化健康苗种,二期450亩规划循环水养殖水体50000m3,实现海产虹鳟商品鱼的全年持续性市场供应。届时,虹鳟年产量将达到5000吨,年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三年内产量可达万吨。”郭福元表示,未来,烟台经海渔业在鲑鳟鱼板块的初步目标是实现全年稳定出鱼,让消费者将不再为季节性的供应短缺而烦恼,随时让中国人吃上自己的深海三文鱼。

从近海走向深远海,不仅是渔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更是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所需。

近处鱼儿跳跃,远眺海天一色。无限风光里,这片美好“丰”景,令人期待。

YMG全媒体记者 夏丹 杨春娜 摄影报道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