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社会
烟台打造公益海葬品牌 参加海葬活动的市民超过1.2万人

2024-06-27 09:55:58

来源:水母网  



千顷碧波,万里浩瀚,鸥鸟旋鸣,舰舷摇曳……在北纬32度,东经121度的渤海海域,一座城市关于生命的记忆蕴藏于此。

烟台公益性海葬活动自2015年开始举办,今年是第十年,十年间烟台市民政部门成功打造了“礼安齐鲁·情系沧海”海葬品牌,助力烟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十年间,累计接待逝者家属1.2万余人,3589位逝者在这片海域长眠。从传统观念中的“入土为安”到近年为大家所接受的“入水为尊”,十年海葬,烟台晒出绿色账单。

一笔民风账

各行各业市民参与新风俗

大海扬波,托寄亲情思念;长舟出海,代送亲人归程。6月26日,烟台市第十届海葬仪式在烟台东部海域举行,这是今年第5次海葬活动,当天为59名逝者进行海葬。

清晨5点,芝罘区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已经到达了海葬公祭仪式现场,逝者的骨灰降解罐全部包装好,等待逝者的亲属拿着海葬证进行领取。白色的船栏杆上系着蓝色的丝带,船舱内由数盏烛灯组成长明灯,为逝去的亲人点亮生命之光。

早上6点,海葬亲属抵达现场,先排队用海葬证换取降解罐。工作人员为亲属们递上一束束菊花,家属有序入场,现场气氛庄重而又不失温情。

烟台市文明办、烟台市民政局、芝罘区民政局、芝罘区殡仪馆向本次骨灰归海的逝者敬献了花篮,全体人员向逝者默哀3分钟。

海葬仪式结束后,家属们随车又来到回龙山功德园海葬纪念园,烟台公益性海葬十周年公祭仪式在这里举行。全体来宾整理衣冠,庄严肃立,为海葬逝者默哀,以表达缅怀之情。公祭仪式上,家属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将“海洋之心”放在胸前,对海葬逝者表达无尽怀念与崇高敬意。此刻,电子屏上展现出历年海葬者的名字,他们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在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参与海葬的人群有离退休干部、新闻工作者、教师、工人、农民等,覆盖到各区市各行各业,全市海葬量逐年递增,海葬成为我市殡葬改革和殡仪服务的新亮点。

十年来,烟台参加海葬活动的市民超过1.2万人,他们已经成为海葬在民间的最好宣传者。

一笔奖补账

参加海葬家属不花一分钱

“我们一家八口参加了给岳父岳母的海葬,这一趟自己一分钱没花。”烟台市民张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有政府补贴,海葬花费之少出乎他的意料。

人们对海葬的接受度逐年提高,离不开政策因素。芝罘区殡仪馆负责人牟道文介绍,每位逝者的亲属随行人数不超过4人,海葬服务公司免费提供海葬降解罐、鲜花、保险、海葬用品、海葬仪式等服务。烟台市公益海葬在对本市户籍逝者家庭给予免费参加海葬的政策基础上,2021年落实1000元的海葬奖补政策,2022年芝罘区率先响应制定配套奖补政策。截至目前,共计发放海葬奖补资金264万元,其中芝罘区区级奖补92.6万元。

“海葬作为一种新的殡葬方式,顺应时代需求,给逝者以尊严,也让家属得到慰藉。”鲁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景迁表示,“更重要的是制度推动,使得海葬逐渐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感的新习俗,这将推动更多人接受、参与海葬。”

一笔生态账

十年海葬节地万余平方米

不留遗体、不进陵园、没有墓碑、没有牌位,10年间,3589位逝者在烟台这片海域海葬长眠……

“按每人节地3平方米计算,已节约土地逾万平方米。”烟台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徐忠表示,海葬既是重大殡葬改革,也是人类思想的飞跃。既有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又有利于移风易俗、加快精神文明建设。

骨灰入海,节约了大片土地。徐忠介绍,海葬已逐渐成为烟台市民首选的节地环保的安葬方式。骨灰海葬是绿色节地生态殡葬的一种形式,如何实现骨灰的多元化、生态化安葬,是烟台市民政部门近年来思考最多的问题。除海葬外,烟台市还大力推行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多种节地生态安葬形式。

我市从2015年开始进行骨灰撒海活动,每一年都在惠民和服务上进行深化改革。2015年首次使用环保降解罐;2021年实施骨灰海葬补贴政策,并在莱山区回龙山功德园的海葬纪念园组织海葬公祭活动;2023年首次开展骨灰代撒服务业务。

经过十年的探索,烟台市海葬活动已经形成常态化,即在每年的4月—10月期间,不定期举办海葬活动。此外,市民政部门也在不断优化海葬服务流程,探索海葬新模式。

“先生一路走好!”6月26日海葬仪式上,司仪刘晓晖向骨灰三鞠躬,随后为两位逝者完成了代撒业务。“可以选择把逝者的骨灰交给工作人员,在海葬骨灰撒海过程中,工作人员会用照相机或摄像机全程记录,影像资料交给逝者家属留存纪念。”芝罘区殡仪馆负责人牟道文介绍说,近年来,选择代撒骨灰业务送别亲人的市民越来越多。

烟台依海而建、因海而兴,为更好地把殡葬改革推向深入,烟台市民政局响应市政府的号召,秉承树品牌、强服务、重体验的服务理念。十年来,烟台市把举办公益海葬活动作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积极引导,大力宣传,在烟台市创造了一种新的绿色殡葬风尚。自2015年起,经过多年实践,逐渐树立了烟台自己的公益海葬品牌。从传统观念中的“入土为安”到近年为大家所接受的“入水为尊”,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民政部门也将不断推出更高效集约、绿色环保、文明进步的丧葬方式,以满足市民需求,助力烟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YMG全媒体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王晓鹏 杨晓琴 尚睿 摄影报道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