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要闻
牢记嘱托走在前·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仙境盛景绘出文化振兴“烟台路径”

2022-06-13 08:47:51

来源:水母网   YMG全媒体记者 王小丹 张洁 摄影 唐克



image.png

水母网6月1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小丹 张洁 摄影 唐克时光绘长卷,山海作和声。

四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烟台,千年蓬莱阁上留下深情关切,也为烟台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描摹出一幅未来愿景。

四年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情厚望始终激励着烟台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精品艺术创作勇攀新高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绽放新活力,文旅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全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局面。

千年前,苏轼曾以“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写下如梦似幻的仙境之美。

在今天,璀璨成诗的是这座城市文化自信、守正创新的气象万千。

殷殷嘱托

2018年6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登上蓬莱阁主阁,远眺黄渤海分界线,俯瞰蓬莱水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要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

您的牵挂·我的回答

“千年古阁”写出创新答卷

“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蓬莱阁,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鲜明地指出要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四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视察蓬莱重要指示精神,在做好文物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追赶超越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蓬莱阁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党委委员范丽说。

是殷殷嘱托,也是前行的方向。加大文物保护,做好资源“活化”传承,讲好文物故事,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中,这座“千年古阁”正在彰显出新的时代魅力。

四年来,仙境文化更具活力。

梳理蓬莱阁历史文化脉络,先后编撰出版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系列丛书《词曲卷》《传说故事卷》《蓬莱阁志》《蓬莱阁文化研究》等书籍,进一步激活了蓬莱阁优秀文化创造力。与央视《百家讲坛》《国宝档案》《记住乡愁》《远方的家》以及韩国MBC电视台《海上丝绸之路》等栏目合作,推出蓬莱阁文物专题片,让蓬莱阁文化“走出去”、文物资源“活起来”。挂牌成立“金牌导游工作室”和“戚继光文化研究工作室”,举办春节大庙会、民俗文化季、建阁960周年等活动,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更好地融合,在传承和发展中彰显独特魅力。

四年来,文物保护更见成效。

对历史文化最大的尊重是保护。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实施了丹崖山西部后崖边坡治理加固工程,维修了蓬莱阁主阁、天后宫、龙王宫、三清殿等建筑单体的地砖、院墙、屋顶和屋脊构建。2021年以来,又陆续完成了丹崖山岩体加固、小海南岸护坡护墙修缮等重大工程,更好地发挥蓬莱阁文物资源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推进文物文化资源永续利用。

四年来,文化创新成果丰硕。

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蓬莱教学区将蓬莱阁景区特有的戚继光文化、海丝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突出“海洋强国和民族精神”主题,打造成为传播历史文化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2021年,依托蓬莱水城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蓬莱阁景区开发“蓬莱仙境”夜游产品,为景区转型升级和优质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加快文创产品实质性落地步伐,相继推出了八仙飘带、八仙丝巾、蓬莱阁口罩、文创雪糕等文创产品,将蓬莱阁独特的IP元素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展现了文化的原生魅力。其中,八仙飘带斩获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入围奖,叫响了蓬莱阁文创品牌。

最好的保护是传承,最好的传承是创新。

5月19日,由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蓬莱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旅游日”烟台主题活动暨第四届蓬莱八仙文化旅游节在蓬莱区启动。连续举办四年的蓬莱八仙文化旅游节,致力于深入挖掘蓬莱文化旅游内涵,认知蓬莱文脉,重塑蓬莱记忆,有效提升了蓬莱城市的品牌推广和市场热度,夯实了蓬莱八仙文化IP,加速推进了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创新开拓,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天的人间仙境,正在奋力书写新时代的蓬莱阁答卷,续写着烟台故事的新篇章。

不负厚望·山海回响

精品艺术创作勇攀新高峰

“山巍峨,海磅礴,胶东唱响英雄歌。天高远,地宽广,胶东红旗永飘扬……”2021年6月28日晚,烟台大剧院里,一首《胶东进行曲》拉开了“胶东红潮·永远跟党走——烟台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的序幕。

这场高规格的视听盛宴,是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也是烟台精品艺术创作的一次展示与检阅。

晚会中,情景舞蹈《西海地下医院》演绎了发生在烟台的那段战地医疗奇迹,第二天,作为“烟台市党史国史宣传教育基地”的莱州市西海地下医院纪念馆正式开馆。以党史之光照亮奋进之路,这是烟台红色文化高歌奋进的铿锵之音,也是历史与时代的又一次默契回响。

深入实施“我们的节日·4+N”、繁荣舞台艺术“双演”“名家传、名团帮、名剧带”创作主体培育等机制,培育形成专业艺术院团为引领,志愿团队、群众文艺团队为支撑的艺术创演大格局,讲好烟台故事,树立城市文化自信新引领,烟台精品艺术创作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十三五”期间,烟台市4个项目获省政府文化创新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前不久公布的2021年度山东省专业艺术成果中,烟台艺术创作荣获国家级荣誉和奖项12个,省级荣誉和奖项24个。京剧《戚继光》入选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线上展演参演剧目,是全省唯一入选的线上展演剧目,获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十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戏剧类一等奖。

精彩纷呈的大戏、流光溢彩的展览、镌刻成果的荣誉,共同构筑了烟台艺术创作繁花似锦的华彩时刻,也为烟台走在前列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4月23日,包括第四届烟台市民文化节、第二届烟台冰心读书节、第六届烟台文旅惠民消费季、2022年“山东人游烟台”“烟台人游烟台”在内的“两节一季两游”系列重大文旅活动同步启幕——

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本届市民文化节,将从4月到10月推出六大市级赛事、九大特色活动、八大节庆活动,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会。“今年,我市将以系列重大文旅活动为抓手,全面激活文旅市场,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更加精准、更为多元的文旅产品服务,打造群众舞台、文化盛会、市民节日。”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学祥说。

从2019年到2022年,连续举办四年的市民文化节,已经成为烟台全民参与的品牌文旅节庆活动。目前,已有100余家文旅企业、50多家社会组织(协会)、1000多个社会文艺团体参与市民文化节,产生了“9个50”的优秀成果,充分激发基层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近年来,烟台先后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9个区市获评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蓬莱区获评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硕果喜人。烟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四级网络更加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探索新路径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烟台,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市”。目前,全市共有277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全市共普查登录可移动文物10.9万件(套),目前拥有馆藏三级以上文物12364件(套),烟台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6.9万余件/套。

充分放大烟台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优势,扎实推进文物非遗活化传承,我市一直致力于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探索“烟台路径”。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遵循《文物保护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践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强化管理确保有效传承,深化融合促进活化利用,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实现文物保护高质量发展。”刘学祥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市对上争取文保专项资金2.17亿元,实施了烟台山建筑群、蓬莱阁等43项重点文保单位修缮工程。去年以来,多方筹集资金近3亿元对朝阳街、奇山所160处文物建筑进行修缮。

创新融合、合理利用,烟台一直在积极推进文物“活”起来。

建立博物馆活化展示平台。成立烟台市博物馆联盟,通过“场地联用、品牌联创、活动联办、培训联做、平台联建”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服务联动,每年开展各类文物展览、公教活动2000余场,接待观众百万人。建立文旅融合展示平台。注重发展文保类旅游景区,全市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作为旅游景区向公众开放的有10余处,占比近60%。积极做好文物资源“活化”传承,先后与央视《百家讲坛》《国宝档案》等栏目合作,推出系列文物专题片,让景区的文化、文物资源“走出去”,在传承和发展中彰显独特魅力。

文旅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2021年9月22日晚,当千架无人机演绎的“烟台故事”点亮了滨海广场的夜空,烟台迎来又一次世界瞩目的绽放——

作为山东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旅游节会,作为加快文化旅游强省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的一场重大盛会,烟台成为继济南之后的第二个旅发大会承办城市、首个地级市。

这份瞩目,来自烟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自信和实力。

201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文化旅游列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八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高点定位、高位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以消费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提质、扩容,创新线上线下“双阵地”、国内国际“双引擎”、市场供给公共服务“双渠道”三个模式,成功创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山东自贸区“三区”之一、中韩产业园“三园”之一,醇厚的历史文化与时代发展活力交相辉映,为这座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描摹出文旅产业发展的全新蓝图。全域旅游新旧动能转换活力迸发,让今天的烟台更加美轮美奂、活力四现。

新征程·再出发

“文化品牌”领航文化事业新篇章

今年2月,烟台所城里再次登上央视,文物保护和项目开发的“双赢”,在留住历史文脉的同时推动烟台城市更新。

山海诠释古往,仙境昭示未来。

大力繁荣发展文旅事业,深化精品艺术创作,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力推动文化兴盛的新篇章正在铺展。

为进一步推进更具活力的文化强市、更高质量的旅游名城和胶东文化特色城市建设,推动全市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市民文化自觉、城市文化自信,烟台将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实施“烟台文化”品牌系列工程。

瞄准国际标准、坚持国家站位、突出烟台特色,把烟台固有资源利用好、优良传统发扬好、文化基因传承好,全力打响烟台红色文化品牌、海洋文化品牌、胶东文化品牌,使烟台城市的文化特质更加凸显、精神品格更加鲜明、人文内涵更加厚实、战略优势更加突出。

打响红色文化品牌,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行动,实施红色文化宣传展示专项行动,讲好烟台红色文化故事,打造革命历史资源高地,红色文化宣传展示传播推广高地;打响海洋文化品牌,实施城市精神弘扬专项行动和人文历史展示专项行动,以海洋文化提振烟台城市精神,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打响胶东文化品牌,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专项行动,开展胶东文化挖掘展示专项行动,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胶东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

值得关注的是,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专项行动中,要通过历史风貌保护工程、文物活化利用工程和古籍保护利用工程的开展,更好地留存和传承烟台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加强烟台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深化朝阳、所城等全市重点历史文化街区和近代工业遗址保护性开发利用。实施一批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健全文物资源管理利用机制,积极做好古遗址、古建筑、古桥、古墓等“古字号”项目的保护利用。

——积极推进博物馆文物藏品的数字化,实施“互联网+”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工程,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出有内涵、有品位、有吸引力的文创精品。深化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互利双赢,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实施古籍保护计划,提升古籍再生性保护水平和古籍智能化展示技术水平,建立古籍联合目录和古籍数字资源库。做实古籍开发利用,系统抓好各级各类图书馆馆藏古籍等资源的梳理研究,整理撰写反映烟台人文、开埠历史、历史人物等系列文章,结集出版《文献里的烟台》丛书,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

文化为帆,踏浪而行——

把深情厚望化为率先走在前的力量,奋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仙境烟台的“诗与远方”里,正酝酿着一场更加壮丽的交响。


王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