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要闻
同心奔小康|烟台市民从“有其居”向“优其居”持续迈进

2021-04-15 08:49:43

来源:水母网  



王传荣搬进窗明几净的新居

水母网4月15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摄影报道“1965年我们全家从淄博搬迁到栖霞时,六口人挤在县委大院13㎡的家属房里,冬天冷,夏天热,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全家人睡觉不挤在一张土炕上,早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回顾55年前初到烟台时全家的“蜗居”,64岁的王传荣记忆犹新。如今,历经3次乔迁,昔日逼仄、破旧的老公房,早已换成了130余㎡窗明几净的新居。

1981年,刚结婚的王传荣第一次圆了自己的“新房梦”:她和丈夫一起,搬进了栖霞棉纺厂一间不到13平方米的集体宿舍,结束了与父母和弟妹挤在一起的16年。全部家当不过一张双人床、一张饭桌、一个碗柜、一只五斗橱、一台煤气灶和一个水缸,宿舍离公共厕所不近,每天一早还要去百余米外的水井挑水吃。虽然住得不宽敞,但王传荣却很知足:“看着用自己多年一点点攒下的工资买的新家具,把小家填满,成就感油然而生。”

伴随着一年后儿子的出生,13平方米的斗室,陡然又显得格外拥挤,每天一早丈夫4点多起床挑水、烧炉子、做早饭的“生物钟”,也让全家人倍感不适。1984年底,调动到栖霞黄金公司工作的王传荣,赶上了单位分房的东风,两室一厅70多㎡的楼房,无疑比住了3年的“筒子楼”更宽敞大气,有了独立卫生间的同时,夫妻俩和儿子也都有了各自的卧室,而且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更让王传荣高兴的是,搬进新家后没多久,单位自筹供暖,银白闪亮的暖气片,取代了黑乎乎的炉子,取暖季烟熏火燎的日子,就此成为了过去时。

这栋当时在栖霞“硬件”一流的家属楼,自此陪伴了王传荣一家37个春秋,更见证了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的多个节点:1987年,家里装上了电话;次年,烟台第一波“装修热”兴起,在常年在外跑业务的丈夫的建议下,新房撤掉了略显过时的大锅大炕,新贴的奶黄色壁纸和深红色地毯,新购置的电视机、录像机和冰箱,让家人的居住更加舒适。1994年,烟台市住房改革全面铺开,王传荣和丈夫以1.4万元买下房子,领到了鲜红的“房本”,名正言顺成为“业主”。

“服役”37年,当年让全家人住得舒心、开心的新房,见证了王传荣和丈夫从风华正茂到光荣退休,见证了儿子从三尺顽童到考上大学、成家立业。如今,这处地处栖霞市中心黄金地段的家属楼,虽然仍旧结实牢固,但从居住面积到户型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全家两代人的居住。2020年6月,王传荣和丈夫商量后,相中了一街之隔的新建小区,购置了一套近130㎡的新房。“现在贷款政策也放宽了,我和孩子爸爸70岁前都可以办理贷款,首付压力也轻了不少。”

早年间,王传荣一家的新居,曾是灯火通明、机器轰鸣的厂房,伴随着产业逐渐迁出市区,如今已摇身一变为18层的崭新住宅,完善的配套,也方便了老两口买菜、看病和走亲访友。经历近一年的装修,如今,三室一厅的新居已经焕然一新,随时可以拎包入住。从人均居住面积6.5㎡,到人均居住面积65㎡,40年间,不多不少,正好翻了10倍。而今,即将搬入新家的王传荣,最盼望的是一家人能多聚聚:“儿子儿媳在外工作,每年只有节假日才能回来几趟,以前老房子条件有限,现在孩子们回来,想住哪间住哪间。刚参加工作时,有了第一个小家的时候非常知足,但谁能想到,也就十来年光景,现在能住得这么宽敞!”

王传荣一家的住房变迁,无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烟台市民从“有其居”向“优其居”的持续迈进。如今,全市拥有房产年龄段群体从50后直至“2010后”,年龄差距跨度超过60年;各年龄段占比分别为80后(33%)、70后(25%)、60后(19%)、50后(11%)、90后(10%)、00后(2%)、10后(1%),其中80后群体占三分之一,名下房产平均面积达到93.69㎡。同时,在所有房屋产权人当中,烟台当地人购房占总数的70%,外地人口占比30%,居住环境深受外地购房者青睐的同时,烟台“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名片,也不胫而走。


王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