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5 09:27:23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5月5日讯(通讯员 李铭冰)黄金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产业,其开采、冶炼、加工环节涉及高精度技术、高安全标准与高环保要求,任何细微失误都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甚至安全事故。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专注黄金产业链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烟台黄金职业学院自成立以来便肩负“黄金报国、产业兴邦”的使命,秉承“笃信好学,盛德日新”的校训,致力于为黄金行业输送兼具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围绕黄金产业特色,系统构建“三质三化”文化育人体系,培育出一批批具有家国情怀、产业担当、匠心精神的黄金强匠。
构建“三质”文化育人范式
学校立足黄金产业全链条需求,以“价值同构、内容互融、知行合一”为原则,创新构建“三质”育人理念。一是匠艺塑质。把黄金采选冶工艺文化、安全文化、绿色文化融入专业教学,铸就“精益求精、绿色发展”的匠艺特质。探索开发《黄金开采工艺》《矿山安全规范》等课程思政案例,将“零事故、零污染”理念贯穿实训全流程。通过专业课程与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起对工艺的敬畏之心和对绿色发展的执着追求,塑造出扎实的匠艺素养。二是精神强质。把红色矿业精神、地质勘探精神、企业工匠精神融入国防教育,锻造“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奋斗特质。弘扬黄金精神文化,讲述“玲珑金矿保卫战”等历史故事,强化学生“为资源安全而战”的责任感。通过国防教育与黄金精神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和开拓精神,使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展现出强大的奋斗特质。三是文化润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胶东黄金文化深度融合,塑造“黄金报国、产业为民”的爱国特质。通过开发相关校本课程,讲述黄金在中华文明中的战略地位,培育学生“黄金强则国家强”的使命感。以文化为滋养,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下,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黄金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形成深厚的爱国特质。
打造“三化”黄金文化育人生态
学校依托黄金产业集群优势,构建“三维一体”文化育人环境。一是理念文化。将“黄金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将“为国家探矿、为产业育人”谱进办学理念,提炼“坚韧不拔、精益求精、家国担当”三大精神特质,作为办学灵魂。二是制度文化。推行“黄金标准”管理体系,将企业生产规范转化为教学标准,建立“三查三评”质量监督机制,培养学生“毫米级精度”的工匠作风。三是行为文化。开展“黄金工匠”技能比武、矿山应急救援演练、绿色矿山设计大赛等活动,邀请“大国工匠”王进喜式人物、行业劳模进校园,树立“技能报国”行为标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榜样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拓展“三质三化”外延,服务产业发展
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学校积极拓展与黄金行业企业的合作领域和深度,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攻关和技术创新。围绕黄金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教师和科研团队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和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及时将最新的行业技术和发展趋势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二是开展社会服务。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组织师生深入黄金矿山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安全咨询、环保指导等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区域黄金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烟台黄金职业学院以“三质三化”育人体系为引擎,将黄金文化基因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每名学生成为产业强国的践行者、黄金精神的传承者。将“黄金报国”的信念融入血脉,将“精益求精”的匠艺铸入灵魂,学校正以文化之力托举新时代黄金强匠的腾飞,为中国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谱写黄金产业报国的时代壮歌。
编辑:彩梅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