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山东新闻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展现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

2024-05-26 15:52:15

来源:大众日报  



□记者王健 报道 山东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铸造强大数字引擎。图为浪潮高端服务器智能制造基地。

“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日照、济南等地进行调研,听取山东省委、省政府工作情况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山东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为山东发展把舵定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点燃创新引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支撑,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科技部门需要破题的重点。”省科技厅厅长孙海生说,今年以来,山东在政策保障、激发创新要素活力、加快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用力,截至3月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2万家,全省一季度登记技术合同1万余项、成交金额超500亿元。“接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开启科技强省建设新征程’的目标定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创新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5月24日晚上7点,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立峰通过网络直播收看央视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向‘新’而行,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这离不开科技赋能。”王立峰说,在前不久举行的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上,公司发布的新款天然气发动机,其依靠的正是自主研发的气体发动机电控多点喷射系统、智能热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我们要牢记嘱托,继续加快核心技术攻关,通过集成创新引领产业结链成网,实现从内燃机核心零部件到总成、整车整机的跨越,并在智能农装、智慧渔业、高端物流等领域释放‘内燃机’动力。”

生物医药是朝阳产业,被写入山东“十强产业”之一的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烟台高新区IVD(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产业园,高标准建设创新平台、打造专业孵化载体,已形成以绿叶制药、博安生物2家上市医药公司为引领、635家生物医药市场主体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烟台高新区医药健康产业招商中心主任徐贝贝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优化园区创新生态,完善产业链招商布局,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提供土壤雨露。”

“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盼,更增强了我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于明兵说,近年来,山东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更加优化,传统优势产业蝶变提质,新兴未来产业扩容倍增,数字经济提速突破,重点项目建设强支撑出实效。“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立足我省发展基础和优势潜力,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力争在更多新赛道、新领域塑成新优势。”

原料破碎、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粉磨……在山水集团的数字化监控中心电子大屏上,各生产环节运行情况一目了然。这是山东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实现有效融合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推动制造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是核心,工业软件深入应用是关键。”助力山水集团实现数智化升级的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魏代森说,将进一步加大对技术的研发投入,完善产品体系,助力更多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专精特新”,这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和服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处(创新创业指导处)处长李卫东说,下一步工信部门将组织梳理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从企业研发机构创建、研发投入占比和有效知识产权数量等方面提高认定标准,对数字化转型、自主品牌打造、知识产权获取等进行重点引导,加速释放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动能。

降碳增效,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总书记再次对绿色低碳转型提出重要要求,这与2021年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时提出的‘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一以贯之。”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姜祖明说,他所在的团队将继续锚定创新驱动,加快成果转化,全力支撑油田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再上新台阶。“计划到2035年,形成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在行业内保持领跑。”

“出灰不见灰、出渣不见渣、固废变资源。”信发集团把“固废”吃干榨净,以循环经济为抓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2023年实现总收入2907亿。“总书记要求,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正是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我们从一家曾濒临绝境的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蜕变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的头部绿色卖家。”信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学信说,集团打造了能源、有色金属、化工、环保建材四大产业链条,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各产业链条深度耦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集团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助力构建高水平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5月24日晚上,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承慧,组织团队成员一同收看央视新闻联播。“总书记提出,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我们科研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张承慧带领团队立足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需求,聚焦新能源系统控制开展科研攻关,提出“能量信息融合”新理念,创建新能源高效可靠并网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技术体系,研制光伏逆变、电能质量控制、储能三类核心装备。“我和团队将继续扎根齐鲁大地、服务国家战略,深耕储能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目标再立新功。”张承慧说。

氢能是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动能,是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柱性技术。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氢燃料电池膜填补技术空白,日前获评2024年度首期“山东好成果 科技新动能”重大科技成果。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王振华说,要紧紧把握淄博聚力发展氢能产业的契机,加强科技攻关,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为国家氢能储能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加快设备更新,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济宁市扎实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对2586家规上工业企业逐一走访,供需两端发力摸清设备底数和需求,助推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永生说,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设备更新为契机助推企业提升“含绿度”,做好供需对接推动设备“须更尽更”,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以旧换新。同时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施“电化行动·低碳济宁”五年行动,抓好公共充电桩扩容、新能源汽车展销和下乡,加快公交车、环卫车、出租车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替代,以多样的绿色产品及消费模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逐梦深蓝,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

山东半岛濒临黄渤海,海域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时强调,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总书记肯定我们日照港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听后心生自豪,很是振奋。”日照港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徐冠男说,将和团队成员一起加快建设现代化技术创新中心,赋能智慧港口建设。

在威海经开区,总投资约20亿元的芜船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即将正式投产。充分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和船舶制造产业基础,威海经开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了7.4平方公里的海工装备产业园,吸引了芜湖造船厂、山东电工电气、云洲无人船等企业入驻,43个优质产业项目正在快速推进。

“总书记要求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这为经开区发展海工装备产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王登攀说,下一步将加快推动海工装备产业园乘势崛起,加大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度,还要完善项目招引、落地、建设全流程闭环服务机制,形成有影响力的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在烟台莱山区渔人码头外侧海域,坐落着全国首制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项目——“耕海1号”。项目由山东海洋集团投资建造,采用全国海洋牧场领域首个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营思路,打造“蓝色粮仓”+“蓝色文旅”发展新模式,为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山东方案”。

“聆听了总书记的教诲,我们将使命担当‘书写’在蔚蓝大海之上的信念更加坚定。”山东海洋集团耕海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靳海峰表示,企业将继续坚持以服务海洋强省建设为己任,深耕“蓝色粮仓”,锻造坚强“海洋堡垒”,发挥带动作用,引领海洋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推动海洋牧场建设水平提档升级。

海水综合利用是未来海洋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山东海化集团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内盐化工龙头企业,目前已建立起以上下游产品接续成链、关联产品复合成龙、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为特色的海洋化工生态工业体系。

“总书记的话让我们信心倍增,激励我们为海洋强省建设贡献力量。”山东海化集团董事长孙令波说,将继续以“延长盐化产业、壮大能源产业、做大石化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为发展思路,厚植产业优势,抢占蓝海赛道,持续打造海洋化工新质生产力。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只有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青岛市积极探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路径,持续开展“蓝湾整治”行动,不断形成更多“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临海亲海空间。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将继续坚持统筹陆海,绘就美丽海洋生态画卷,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孟庆胜表示,青岛将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探索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严格落实好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和自然岸线占补制度。同时,利用好全国唯一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等平台,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携手共建人海和谐的美丽家园。

(记者 刘一颖 张文婷 刘玉凡 修从涛 卢昱 杨学莹 陈晓婉 冯彦文 陈巨慧 付玉婷 李广寅 胡磊 刘磊 高峰 栗晟皓 郑莉 白晓 从春龙 孙源泽)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