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 16:44:34
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半岛新闻客户端10月22日消息,2020年度青岛胶州湾外围海域水下考古调查取得重要收获,确认1处一战时期的大型沉舰遗址!
发现的遗物
胶州湾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隅,古称少海(齐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又称幼海、小海,清代及以后则称胶湾、胶州澳、胶澳(1898年《中德胶澳租借条约》),近代叫胶州湾。此片海域形成近乎内海的天然良港,在历史上颇具重要性,《胶澳志》载“上可蔽登莱,下可控江浙,盖形胜必争之地”、西国兵船测量中国海岸,无处不达。每艳称胶州湾为屯船第一善埠”, “航海者的福星”、“英国哈·麦金德称之为“历史的地理枢纽”。德国人李希霍芬考察后更是多次建议“铁血宰相”俾斯麦选择青岛作为华北最大和最好的港口。古往今来,胶州湾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孕育了丰厚的海洋文化遗产。
胶州湾海域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2020年青岛胶州湾外围海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方案的批复》(文物保函[2020]694号)精神和要求,2020年8月5日至9月23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组织实施了青岛胶州湾外围海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
物理探测疑点
此次调查工作50余天,主要采取物理探测与潜水探摸相结合的方式对前期掌握的水下遗存线索进行调查。共物理探测面积50km2,总探测距离达566km。在胶州湾内、竹岔岛周边、大公岛南部海域共发现水下疑点23处,潜水核查了其中14处疑点,累计潜水89次,潜水时长3127分钟,其中水深超30米的潜水32次,时长达1034分钟。在胶州湾内发现水下文化遗存疑点3处,在大公岛南部海域确认1处一战时期沉舰遗址,采集文物一百余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收获。
水下考古队员入水
重要成果一:在大公岛南部海域发现并确认1处一战时期的大型沉舰遗址,这是本次调查最重要的收获。采集到出水钢铁舰材、武器弹药、扇叶、水管阀门、皮革鞋垫、煤块等铁质、铜质、木质、铅质等材质的上百余件文物,可复原共45件,带有文字的2件。出水文物、船体建造工艺及相关文档记载等都为遗址的性质判断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考古队员合影
重要成果二:在胶州湾内新发现3处水下文化遗产疑点。工作期间,受天气和海况影响无法在胶州湾外工作时,则对胶州湾内开展了部分调查工作,发现3处疑点。1处采集到铁锚、煤矿、铁质凝结物等的遗物,因工期未能进一步深入调查,作为线索留待以后进一步物探和潜水确认。另外2处疑点位于航道上,因客观原因未能予以潜水探摸确认,但通过文献档案的整理分析,对其的性质有了初步认识,极有可能为一战时期沉舰。
多波束探测图像
此次调查发现的一战时期相关遗存,对研究发生在胶州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唯一的亚洲战场)的日德海战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通过对沉舰信息的捕捉诠释,对于进一步丰富我国水下文化遗产当中的沉舰类型,深入研究当时军事文化水平和世界历史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按照工作要求,工作中采集的出水文物均已做好文字、影像、登记等记录工作,并移交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进行保护处理。目前,研究团队正在编写工作报告,并对发现的3处疑点和确认的1处沉舰遗存评估并提出工作建议。
(原题为《重大发现!胶州湾外围海域水下考古确认1处一战时期的大型沉舰遗址》)
刘家昌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