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社会
烟台今语|延续清明 文明同行

2024-04-07 08:51:29

来源:水母网   谭利明



“一杯杏花酒,满盏思故人。”清明上坟,较之往年,座座墓上少了纸钱,多了花束;座座碑前少了烟火缭绕,多了绿色祭祀。这种可喜的变化,是烟台市多年来坚持不懈推进移风易俗的结果,是文明祭祖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最好证明。

文明祭祀风的劲吹,背后是各方的共同发力。比如,各地不仅出台了禁止焚烧纸钱的规定,而且将心比心、“事死如生”,在主要祭祀场所,开展“鲜花换纸钱”“代为祭扫”等志愿服务活动;为了年复一年的节日与仪式的传承,政府加速节俭、低碳、文明、绿色祭祀新理念的普及,让群众在草木萌发中,不断感受着清明文化的源远流长,体验着清明文明的厚重深沉。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天朗气清、天地澄明。在中华文化里,清明既是节日,也是节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作为节日的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是作为节气的清明。

祭祀是文明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传承。在清明节里,我们为先人添一抔新土,祭一枚新枝,可以清楚自己所从何来,于慎终追远中承担起历史传承责任;我们为先人斟一杯水酒,寄一份哀思,可以明白自己去向何处,于生生不息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在清明节追思逝去的亲人,缅怀长眠的英烈,可以使我们不忘本来,更能启迪未来。而伴随着杨柳绽绿、桃李竞放,与大自然一起吐故纳新的,应该还有我们的身心和社会的风尚。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数千年来,延续民族记忆的形式,变动不居,而清明祭扫的实质,一以贯之。近年来,用鲜花表达情感,用植树照应传统,祭祀有效融入了现代元素;网上祭扫、环保祭扫的兴起,让追忆祖先在不失对历史的尊重中,更有了时代感。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清明节的故事有多长,我们走过的路就有多长。有着“杏花吹满头”乐趣的清明,是民族文化的凸显;有着“游子寻春半出城”热闹的清明,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坐标。因此,我们追思先辈,永葆家国情怀;我们延续清明,始终文明同行。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