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9 14:23: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既是“家事”,也是“国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与福建省福州市社会福利院在院老人和护理人员视频连线时指出,“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适应新时代老龄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社会服务、经营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同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完善人才激励政策”“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在政策激励下,近年来,一大批年轻人积极投身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有的从事养老护理员职业,有的开办养老院……他们在岗位上学技术、比技能、强本领,用青春守护最美“夕阳红”。2021年,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入围决赛的128名选手中,约半数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9岁,最小的21岁。
青年人如何在养老行业绽放青春梦想?他们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注入了哪些新活力?相关院校怎样培养输送高水平养老服务人才?近日,本报记者赴江苏、湖南、北京、山西、黑龙江等地探访。
从今天起,记者调查版陆续推出“走近养老行业的年轻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轻轻脱下老人外套,搀扶她平躺在床上,再帮老人脱下袜子露出脚踝——张亦心刚刚完成这些操作,护士就推着心电图机来到床边,开始为老人做检查。
“凉,有点凉。”老人有些不适应。
“奶奶,这是酒精,很快就好,坚持一下。”张亦心轻声安慰道。
清晨,21岁的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张亦心离开学校,来到江苏省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走进位于康福楼三楼的失能失智老人护理区,挽上发髻,换上浅蓝色护理服,开始一天的工作。而在张亦心实习的点将台社会福利院,这家曾获“全国敬老模范单位”称号的养老机构里,还有一批80后、90后青年,忙碌在护理一线和技术管理岗位上。
近日,记者在点将台社会福利院蹲点调研,走近这里的实习生、养老护理员、管理人员等青年群体,近距离感受他们的工作日常,倾听他们的所思所盼。
实习生张亦心——
“在干中学,在事上练,我们长了本领,还发挥了能动作用,学以致用”
上午8时许,张亦心来时,正赶上福利院给失能失智老人护理区的老人做体检。
“先验血、留尿,再做心电图、B超,最后做内科检查,这样能让老人早点吃早饭”“老年人的血管缺少弹性,抽血时要轻轻托着胳膊”……紧随带教老师、福利院失能失智老人护理区副主任倪燕身后,张亦心边听边记,同时做些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
“养老服务要做好,远比书本上学的复杂得多。”在学校攻读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张亦心举例说,“‘失能’‘失智’‘压疮’,以前对我来说是专业词语,来到这里才知道,每种类型背后,每位老人的情况各不相同。”
9时许,张亦心搀扶着完成体检的杨欣老人回房间,准备吃早饭。当天的早餐有花卷、鸡蛋、燕麦稀饭,已盛好放在小推车上,分为正常、打碎、糊状3种类型。杨欣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但吃饭尚能自理。张亦心帮她选好餐后,坐在身边照料着。
一旁,倪燕边仔细核对老人的体检事项,边提醒张亦心,“杨奶奶当过幼师,做一些游戏可以唤起她的美好记忆。”
按照倪燕的叮嘱,饭后,张亦心带着杨欣涂画儿童绘本,老人果然十分高兴。
“为什么报考养老专业?”趁着老人画画间隙,记者与张亦心聊了起来。
学过素描的张亦心,2018年报考中专时原本想选服装设计专业。招生咨询时,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的老师向她介绍了养老服务与管理这一特色专业,报考前还邀请学生到养老机构参观。
“参观时发现,养老院和我先前想象的很不一样。有不少护理员是年轻人,他们给老人弹琴唱歌,老人们开心地打着节拍。”张亦心说。
这次参观,让她改变了职业规划。“我相信,年轻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一定有用武之地。”张亦心填报了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2021年毕业后,她又参加职教高考,到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深造。
“读中专以学习理论课为主,大专多了不少实操课,比如拍背翻身、轮椅转运等。”张亦心说,“大专期间,我们要完成时长不少于40周的实习课程,学校帮我们联系实习基地,点将台社会福利院便是其中之一。实习期间我们要到各个部门、岗位轮岗,全面了解养老服务行业。”
实习有啥收获?采访期间记者见到包括张亦心在内的多名实习生,“增长见识”“提升本领”是他们不约而同说得最多的关键词。比如,“观察老人的精神状态、饮食、排便”,书本上只有一句话。实际操作中,给失能半失能老人喂饭如何做到不流不呛?食物温度、身体倾斜度、喂饭速度等,都有学问;再比如,书本上讲“轮椅转运”,需要扶着或抱起失能老人。可有的老人很重,怎么抱?按照带教老师传授的“节力”诀窍,便能移动比自己重几十斤的老人……
实习期间,张亦心等8名实习生为福利院部分老人举办了一场互动活动:示范简单易学的肢体舞蹈,一些轻微失智、手脚灵活的老人跟着模仿;播放旋律明快、歌词易记的老歌,一些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边哼唱边打节拍……
这场活动,张亦心既是参与者,也是组织策划者。在校期间,她与养老服务与管理、音乐、美术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成立了老年人活动策划服务工作室,并与3家养老机构合作,为其提供从创意到组织实施的一揽子方案。该创业项目曾获南京市职业学校创业大赛一等奖。这次活动,便是工作室的创意应用。
“在干中学,在事上练,我们长了本领,还发挥了能动作用,学以致用。”张亦心说。
养老护理员邢鸿志——
“养老服务,并非单一的生活照料,要有耐心、能吃苦,还要带着感情工作”
准备好干净衣物、毛巾,下午1时许,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失能失智老人护理区护理员邢鸿志迎来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给老人洗澡。
78岁的李文老人患有脊柱侧弯、肌肉萎缩等多种疾病,失去自理能力,只能靠护理员每隔一天在床上给他擦洗身体。邢鸿志打开空调,将房间温度调高至25摄氏度,接上一大桶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用手腕试过水温,又找来一张大床单,两头一捆,系在床头床尾的栏杆上,这才开始为老人擦洗。
“我们要保护好老人隐私,让他们感觉到被尊重。”擦洗前邢鸿志再次用手腕试过水温,才将毛巾打湿,从脸到胳膊、胸腹、腿,一点点轻柔擦拭。
1993年出生的邢鸿志是个东北小伙儿,2014年6月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后,来到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做护理员。对刚毕业入职的护理员,福利院一般都会将他们安排到自理老人护理区,但作为稀缺的男护理员,邢鸿志主动要求到工作强度更大的失能失智老人护理区工作。
给老人擦洗身体,是邢鸿志入职后遇到的第一道难题。“福利院有不少老奶奶,我一个大老爷们儿,护理时难免尴尬。”邢鸿志回忆道,“后来克服心理障碍,勇敢跨出这一步,主要是因为带教老师的一句话:‘把他们看成自己的爷爷奶奶,尽心尽力照顾好。’”
“干我们这行,要有耐心,有恒心,能吃苦。”邢鸿志这样分享从业体会。刚参加工作时,他被安排护理一名失能失智又有多动症的老人,老人大小便失禁,加上好动,经常弄得他手忙脚乱。为此他每天上班,要带好几套换洗衣服。
这样的工作经历,让邢鸿志始料不及,他一度想辞职。没成想,父母却出乎意料地反对:当初不让你做这份工作,就是不想让你吃这份苦。但你既然选择做了,哪能这么轻易认输?人生会遇到很多困难,你把这一关迈过去了再作决定。
经过几番思想斗争,邢鸿志选择留了下来。这一留,便是9年。9年来,护理重症老人、把老人紧急送医……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应对了一个又一个复杂情况,还和不少老人成为朋友。
邢鸿志不仅在生活上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在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上也用心用情。住在失能失智老人护理区的王奶奶,身患多种重病,前些天从医院转回到点将台社会福利院,进入临终关怀阶段。邢鸿志每天下班前都去探望,拉着老人的手,放一段她喜欢的音乐,坐在床边陪她说会儿话。
前不久,邢鸿志和小伙伴们在福利院发起“我给老人完成一个心愿”活动。王奶奶先前一直想去天安门看升国旗,邢鸿志便通过手机视频直播,帮老人圆了心愿。
“养老服务,并非单一的生活照料,要有耐心、能吃苦,还要带着感情工作,让老人安享晚年。”邢鸿志说。
技术能手倪燕——
“用心学、细心干,做好传帮带”
常年卧床、依靠鼻饲进食的失能老人吴林,在点将台社会福利院住了13年,至今零压疮、零肺炎,怎么做到的?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倪燕在吴林床前开展案例教学。“长期用鼻饲管饮食的老人,护理上要精细,防止患反流性食管炎、肺炎,尤其在鼻饲喂食前,要先检查鼻饲管有没有脱落。”倪燕边示范操作,边向身边的护理员、实习生讲解。
“我们学过,对长期卧床老人,使用鼻饲喂食时要将床头摇高,角度调至30到45度之间。实践中怎么精准测量?调到哪个角度老人卧床最舒服?”一旁的张亦心问道。
“这个问题问得好!”倪燕现场演示,半蹲身子,缓缓地将床头摇高。记者看到,随着床头升起,嵌在床沿正中的一个仪器的指针也在轻微转动,最终停留在45度位置。倪燕说:“这是床头量角器,专门用来协助护理员调整床头角度。”
“在30到45度范围内,具体调多高,要根据老人身高、体重等来定。摇得高了老人容易下滑,低了可能导致食物反流。”倪燕说,为找到最佳角度,几年前,她和几名高矮胖瘦不一的同事,挨个含一口水,躺到训练床上,然后慢慢调试,看在哪个角度不会被呛着,并逐一记录在册。
“最终发现,如果老人身体肥胖或者床垫较厚的,调到约30度就可以;像吴林这样比较瘦的老人,则调到45度,同时为减小下滑产生的摩擦,还可以在脚下垫个枕头。”倪燕继续耐心讲解,“根据老人的身材、体重、床垫厚度等信息,我们按数据操作,总能找到让老人最舒服的角度。”
鼻饲喂食完成后,倪燕轻轻抬高吴林的鼻饲管,带着一旁的护理员凑近观察:鼻腔下方略有一点红,舌苔不是很干燥。
“老人插着鼻饲管,要防止鼻内压疮、口腔干燥。”每次给吴林更换鼻饲管,倪燕都会放在与上次略有不同的位置,让鼻腔内的皮肤轮流受力,同时每天定时用棉签蘸生理盐水,给老人擦拭舌苔,“插着鼻饲管的老人每天张口呼吸,容易口干舌燥,这个办法能让他们保持口腔湿润。”
凭着精细的护理服务,2021年,34岁的倪燕被聘为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失能失智老人护理区副主任。同年,她在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倪燕不光自己用心,还定期给年轻护理员和实习生开展案例教学,并和院里的技术骨干一起,把工作中积累的照护老人的技术要点、经验等编纂成《生活照料服务规程》,由福利院分发给每一名护理员,“鼻饲老人进食时的摇床位置和皮肤护理”便是其中一个章节的内容。
“用心学、细心干,做好传帮带。”如今,每天照顾着失能失智老人护理区40多名老人,倪燕忙碌又充实。
管理人员常娟——
“开展更多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养老行业的年轻人有用武之地”
记者在点将台社会福利院采访期间的一天下午,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学系主任石金武带着两位老师来到福利院,与常娟商讨一门课程的教学安排。
1982年出生的常娟,2015年曾获全国第三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特等奖,目前担任点将台社会福利院质量管理科科长,负责抓青年护理员培养。
2019年起,点将台社会福利院与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兼任学院特聘专家的常娟,作为企业导师定期为学生讲授护理实操课,并参与学院学科设置、相关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等。
石金武这次来找常娟商讨的“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课程,是3年前由常娟等多位专家建议开设的。翻开课程教材,记者看到,教学内容融合了法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
“我们结合福利院经营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和学校共同开发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常娟介绍,为了让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她为教学设置了“模拟养老院”的内容,由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围绕老人家属投诉伙食差的问题,请他们分别扮演护理部主任、膳食科科长、养老院院长、老人家属等角色,即兴表演、模拟可能出现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
办法虽好,可实践中怎么把课上好?这可难住了石金武:“现实中没打过交道,学生们根据书本知识扮演护理部主任、膳食科科长,很难进入角色;家属会提出哪些问题,老师们也多半靠想象。”
这次来福利院,石金武就是找常娟商量解决这个问题的。了解情况后,常娟给对方拿出好几本资料汇编,都是这两年福利院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最新案例。“家属提的意见怎么更好解决,遇到老人紧急就医怎么处理等等,每个案例都有详细记录,可以直接搬进课堂。我们也可以派员工到课堂上,再现当时场景。”常娟说。
这几年,慕名到福利院找常娟合作的院校越来越多,她义务担任着3所职业院校的企业导师。她把自己比作桥梁:一头连着学校,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接近“实战”,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护理员队伍;一头连着市场,将学校最新研发成果、先进设备,及时应用到福利院的为老服务中。“开展更多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养老行业的年轻人有用武之地。”常娟表示。
走进福利院实训楼,一群佩戴VR(虚拟现实)眼镜的年轻护理员正在开展护理培训。
在常娟指导下,记者也戴上VR眼镜和智能手环,眼前出现了一位躺在床上、等待护理的老人。根据语音提示发出的“翻身”“喂饭”等指令,记者试着操作:帮老人翻身,摇高床头,给老人喂饭……操作完成,系统立即报出总得分数、相应扣分点,并同步显示哪些操作还不够规范和有待改进的事项。
“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就是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第三方公司研发制作的,比先前使用假人的道具培训更有真实感。”常娟说。
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陈芳——
“优化待遇保障,开展以赛代训,激励更多青年护理员成长成才”
工作9年,邢鸿志护理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收入也水涨船高:现在每月固定工资3200多元,绩效工资2200多元,岗位津贴800元。
“岗位津贴由市财政发放。”邢鸿志介绍,按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补贴政策,在养老机构从事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根据工作年限和技能等级,每月可领取一定的岗位津贴,“我取得了养老护理员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工作年限,每月可领最高岗位津贴800元。”
“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市里出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岗位津贴发放、积分落户等政策,将原来仅与工作年限挂钩的岗位津贴,调整为与工作年限、技能等级挂钩;积分落户办法,则从原先的服务每满1年加3分、累计不超过30分,调整为服务每满1年加10分、累计不超过50分。”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陈芳说,我们加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综合激励,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在职员工参加技能大赛,“在国家级、省级或长三角区域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中获奖的个人,相应授予南京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推荐参加市级劳动模范评选。”
今年3月,南京市职工职业(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圆满落幕,点将台社会福利院的4名选手包揽了前四名。担任4名选手主教练的倪燕笑着说:“这些年轻人还将继续出征,参加省里、全国的比赛。”2021年,倪燕就是从南京市竞赛起步,一路披荆斩棘,获得当年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优化待遇保障,开展以赛代训,激励更多青年护理员成长成才,持续推进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陈芳介绍,近5年来,在国家级、省级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中,南京市分别有4人次、8人次获奖。
“他们的经历说明,青年养老护理员发展通道正越来越通畅。”陈芳介绍,目前南京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近1.4万人,80后、90后超过1/3。“十四五”期间,南京将培养国家和省级养老服务领域技术能手10名左右、领军型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100名左右,新增养老护理员3000名以上,开展养老服务领域培训3万人次左右。
“未来,相信将有更多青年护理员在养老服务中发光发热、成长成才。”陈芳说。
(文中老人均为化名)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19日 13 版)
王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