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教卫
烟台72个试点结对子、领课题 走出“幼小衔接”烟台路

2022-06-17 09:09:19

来源:水母网   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安旭楠



引导孩子从兴趣出发

鼓励幼儿为游戏活动做计划

水母网6月17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安旭楠 摄影报道“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建立幼小协同的合作机制。”“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

2021年,教育部针对“幼小衔接”发声,将“双向衔接”写进那份《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一纸意见为小学和幼儿园架起过渡的桥梁。在过去的一年里,日趋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生态在烟台落地生根,幼儿园、小学科学衔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政策引领】 多项政策在烟落地,烟台开启幼小衔接实验工作

紧随国家政策,一年来,烟台市教育局将“幼小衔接有效过渡”作为重中之重。在学前教育科,详细记录着烟台幼小衔接的发展脉络,一个个时间点串联出烟台幼小衔接的进程路径——

早在2021年8月9日,市教育局便印发了《烟台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衔接国家政策,立足本地落地实施,组织开展实验区、试点园(校)建设,建立了省、市、区三级幼小衔接实验区、试点体系。确定了2个省级实验区(莱山区、蓬莱区)、4个市级实验区(芝罘区、招远市、莱州市、莱阳市);36所省级试点园(校)、86所市级试点园(校)。

2021年9月8日,方案下发尚未到一个月,市教育局又下发《关于公布烟台市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试点园(校)、指导专家的通知》,组建了由幼儿园、小学、家长、教研部门、学前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人员共同参与的指导专家团队,在全市正式宣告:启动幼小衔接实验工作。

2021年秋季学期起,全市幼小衔接实验区、试点园、试点校进入实验阶段。在此期间,烟台市教育局组织人员研读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政策,面向相关人群开展幼小衔接专题培训,夯实了推进工作的理论基础。烟台市教育局学前教育科与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共同联合,组织各级试点申报烟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从儿童行为习惯培养、教学活动组织实施、家园校共育、幼小协作机制等方面确定了12项研究课题。

2021年12月21日,烟台市教育局组织召开幼小衔接专项课题开题汇报暨培训会,72个试点完成课题申报及开题工作,以专项课题为引领开展幼小结对研究。

2021年底及2022年2月,先后邀请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开展专题讲座。定期组织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通过各区市现场观摩,促进经验分享、互学互鉴。一年下来,烟台市教育局多措并举,将“幼小衔接”理念扎根幼儿园和小学的日常工作,提取出了幼小衔接的烟台经验,让平稳过渡、科学衔接落入实地教学。

【成果落地】 幼小结对,为升学过渡做好特色鲜明的“四项准备”

经过为期一年的幼小衔接实验,诸多优秀经验做法也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其中,烟台市市级机关幼儿园与莱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作为省级幼小衔接结对试点园、试点校,通过园校互访体验、双向教研协商、家园校携手共育,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与游戏中的教育契机,挖掘出幼小衔接内涵。

对照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提到的“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记者走进烟台市市级机关幼儿园探访了那里的“一日生活”。孩子们通过多种运动器械增加运动体验,发展大肌肉动作。通过“情绪管理站”,自主解决同伴矛盾,学习积极应对和化解消极情绪的方法,做好身心准备;从七步洗手法到整理小书包,从安全演练中学会自我保护,到成为小小值日生、照顾植物树立劳动意识,将生活准备落实到日常细节。孩子们通过参与走班活动和每年六一组织的混龄活动,交到新朋友、认识新老师,感受集体荣誉感,参与红色节庆活动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让社会准备自然完成;通过播报天气、建构游戏、自制图书、童话剧表演等丰富的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做好升入小学的学习准备。

烟台市市级机关幼儿园园长朱续杰介绍,幼小衔接绝不是大班最后半年的衔接,而是贯穿于幼儿园的三年教育之中。从小班开始注重养成教育,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至大班着重培养幼儿自我管理、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良好的品质和习惯。通过这种教育的连续性,让幼儿在三年时光中一步步尝试、积累,为顺利升入小学做好铺垫。

优秀的实践经验在烟台各区市“遍地开花”。莱山区第二实验幼儿园从幼儿入学准备教育出发,围绕时间管理、习惯培养、情绪调控等方面推送幼小衔接系列公众号文章,宣传科学衔接理念,实现家园共育。莱州市实验幼儿园和实验小学通过关注角色变化,探索形成“一进二观三讲四跟”衔接策略:走进课堂,现场观摩,专题讲座,跟踪反馈,帮助“幼小“完成高质量衔接。

开发区教育分局则成立了由各试点园(校)幼小衔接负责人以及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小学一年级老师组成的教研组互动研讨,每学期举办一次全区联合教研,呈现各小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让各试点园(校)之间得以互相交流学习。

【误区解读】 徐国钊:放缓幼升小衔接坡度,不要随意“拔高起点”

“幼小衔接”要求小学“零起点”教学,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对此,记者采访到了烟台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主任、省特级教师徐国钊。作为山东省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者,徐国钊表示曾以一年级为起点,做了相关调查。不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都对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时的知识接受能力有所考虑,因此,他认为,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孩子跟不上小学课程进度,更不要随意为孩子“拔高起点”。

“随意拔高起点对孩子无益,大部分家长的教学是不规范的,教给孩子的也是成人的经验,与孩子的学习特点和现在规范的教学要求相差太大。”徐国钊说,以一年级数学开学初期的数字学习为例,现在教学是从具体事物出发,比如竖着一面国旗、天空一个太阳用“1”表示,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字,启迪孩子的抽象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断从教学实践和教学尝试中探究各个学科的知识。而家长则偏向机械记忆,这不但不符合孩子的学习规律,也与目前的学校教学与孩子的学习实际相冲突。

“国家每十年要进行一次课标调整,从总的要求上对课程教学提出新要求,所以家长自己过去的学习的经验拿到现在来看是不合适的,当教给孩子的方法与日常教学不同时,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认知冲突,这并不是好事。”徐国钊介绍,烟台市推行幼小衔接政策,在一年级留出半年时间给孩子进行“科学衔接”,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都是足够的,烟台小学遵循零起点教学制度,在难度设置上也有所考虑,因此家长不必过分焦虑。

为什么实行幼小衔接政策?在徐国钊看来,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道坎,幼儿园以玩为主,注重身体健康的培养,而到了小学则不同,以学习为主,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约束性更强。“有的孩子升入小学后受不了约束,就会对上学产生厌烦,所以要减小幼升小的衔接坡度,让这道坎更缓一些,就要进行幼小衔接。”徐国钊认为,这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互相交流,互通学习,有意识地进行习惯培养衔接引导,让孩子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

【指导建议】 朱续杰:关注“身心”准备,合理引导不渲染紧张氛围

如何正确进行幼小衔接?处于衔接关键期的孩子们要做哪些准备?家长又该如何参与,缓解焦虑呢?对此,作为山东省幼小衔接指导专家团队成员的朱续杰介绍,幼小衔接应该常态化、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而非以额外的衔接课程去增加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负担。“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但是阶段性特点的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渐变的。在幼、小的过渡阶段,两阶段的特点并存交叉。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自身两大阶段发展特点将交替、转化和升华,衔接教育正是要促进儿童的这种发展。”

在她看来,大班下学期作为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应引导孩子向往小学,保护孩子的兴趣点,组织相关活动如整理小书包、绘画心目中的小学、采访哥哥姐姐、参观周边小学等,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认知和情感,萌发对小学的向往和期待。

“考虑到幼儿园到小学,一日活动时间有了明显改变。进入大班后,应着重引导幼儿树立时间观念。”朱续杰认为,可通过体验一分钟的长度并进行任务挑战,规划自己的课间十分钟等,逐渐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同时,还应引导孩子从兴趣出发,以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方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助其做好前书写准备。另外,鼓励幼儿为自己的游戏活动、一日生活做计划也十分重要,这能让孩子建立起初步的任务意识,学会不断坚持、专注认真和自我思考。

面对家长的焦虑,朱续杰释疑:“想不想上学,是否有初步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愿意和同伴交往、愿意参加体育活动,有没有好的身体等,这才是孩子入学前需要准备的。这有助于培养孩子在入学后的勤奋感,减少挫败感,愉快开始这一阶段的旅行。”她认为,要从身心两个方面做准备,锻炼体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家长在语言上注意规范性、策略性,减少“等你上了小学,你就不能……”这类消极性谈话,做到在孩子面前不夸张、不渲染小学紧张的学习氛围,达到合理引导的效果。


王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