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 07:40:20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10月1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洪涛 通讯员 尹晓文 卢鹏 王招玲 摄影报道)“老头儿不倒,永远是靠山。”
走进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党委书记陈松海的办公室时,他正在给对面的年轻人布置任务。领取任务的年轻人叫吕刚,是个“90后”,却已是大户庄园的常务副总经理。生龙活虎的年纪,干起工作来一股子冲劲儿,即便如此也对领到的任务面露难色。
“不要有顾虑,我在后面给你们撑着,尽管放手去干。大户陈家不就是这么一步步干出来的吗?”的确如陈松海所说,大户陈家地处丘陵地带,当地有“七沟八塂十二台”之说,与招远市的其他“名村”相比没有资源优势,却由一个小山村、一家民办油漆企业起步,如今已拥有辖5家企业的三联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户庄园和南海林苑两个农业品牌,年上缴税收900万元,先后获得“山东省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绿化先进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十百千工程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是富。”大户陈家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大户”了,可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户陈家的一村独富,谋划区域同共发展,要把大户陈家的“大户经”念得更响。
老典型站上“新赛道”
在百度输入“大户陈家”,跳出92600条结果,媒体趋之若鹜,这个典型确实很“典型”:大户陈家现有村民470户,总人口1370人,占地2平方公里,位于招远市区西南18公里处,无区位优势,缺资源之利,30多年前确实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但村“两委”一班人不认命、不服输,凑钱办企业,外出招商睡地铺,从一个小小的村办工厂起步,逐步发起成全体村民持股的集团公司。
村子富了,村民腰包鼓了。可当家人陈松海却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底该怎么建?立足村庄实际,发展现代农业,才是乡村发展的根本出路。“产业强村、企业富村、文化兴村、生态建村、组织带村”的发展思路逐渐明晰起来,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
从2006年开始,大户陈家陆续从工业向农业项目“输血”,投入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仅2017年一年就‘砸’进了2000万元,这些年加起来有1.2亿元。后续游乐板块建设、扩大流转面积,还需要大量的资金。”陈松海介绍。
2014年起,大户陈家整合本村以及周边6个村的零散耕地、荒山荒坡共计1.2万亩,建设了集农业生产、生态旅游于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园区,投资200多万搭建了农业物联网智能化管理平台,规划建设了5000亩的粮食生产区、2000亩旅游休闲区,计划充分整合设施农业资源,打造休闲游乐和自然观光带。
集约发展“孵化”百余农场主
8月28日,一年一度的大户庄园葡萄文化节如期开幕。当天便迎来了千余名游客,庄园内到处欢声笑语,游客们尽情品尝无公害葡萄,欣赏精彩的文艺表演。
如海的人潮更让大户陈家的“农场主”们乐得合不拢嘴。“农场主”刘希荣告诉记者:“家里承包了40亩葡萄园,阳光玫瑰是主品种,还有夏黑、峰光、摩尔多瓦,现在已经装了快100箱,等着发快递,销量很不错。”
走集约化的路子,让村民的致富路走得更踏实。
大户庄园宣传部长王招玲2006年加入集团公司,也就是从那年起大户陈家开始建设南海林苑,她亲历了创办农林专业合作社的整个过程: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大户陈家以及周边村庄的耕地和荒山荒坡,村集体统一投入、集中管理,经营户分片承包,进行集约化经营。
全国果园高效植保机械使 用技术展示会在大户陈家举行。
“合作社统一标准调整土地,为了便于大型机械操作,进行‘梯改坡’,配套滴灌等基础设计,仅这一块投入就不小。”大户庄园总农业师蒋春荣介绍,要把流转来的土地改造成符合标准的田地,每亩投入在5万元左右。合作社再把土地划分成20—90亩不等的区块,以每亩1500—2000元不等的价格对外发包,由合作社牵头实行生产资料、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品牌运作、产品销售“五统一”模式,实现了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
目前,大户陈家共“孵化”127人成为“农场主”,形成了大户庄园小型农场集群。
刘旭峰是较早成为“农场主”的人之一。2014年,村党委建设了400亩葡萄示范基地,对外“招募”农场主。当时在招远市区一家粉丝厂上班的刘旭峰,辞掉工作回村当起了农场主。13.85亩葡萄面积不算大,却能为她带来十几万的纯收入。
这些农场主辐射带动1000多名村民在庄园上班。“十年前在县城上班拿高工资,现在是村里收入比城里高。”陈松海说,在村里工作平均工资3000多元。侯家沟的一位村民说:“在家耍了好几年了,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挣着钱,谁还出去打工?”越来越多的村民觉得,这不就是歌中唱的吗,“双脚踏上幸福路,越走路越宽” !
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富裕
“走,到地里转一转吧。”在王招玲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一片无公害葡萄园,走在田间水泥路上,两边的葡萄长势喜人,正在成熟的葡萄将套袋撑得鼓鼓胀胀,一年的好收成就在眼前。极目四望,像这样的标准化田地在周边的岭坡上铺展开来。
“目前,我们正在集中建设大户庄园·南海林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大户陈家为中心,北起西华山、中华山,南至北寨子,西到西梧桐夼,东至南冯家、侯家沟,涉及金岭、齐山2个镇,共13个村的耕地和荒山荒坡,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5.6亿元。”王招玲介绍道。
先富带后富,依托这些产业项目,大户陈家不仅让本村村民致富,还担起了更大的责任。2016年开始,以大户陈家为中心,整合周边村成立了社区党委,通过党建引领,带动整个片区共同发展,给周边村子带来希望和机遇。
数字最能打动人。2019年,大户庄园农林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7600万元,带动7个村年增收入300余万元。吸引周边13个自然村70%以上的劳动力成为合作社园区产业工人,辐射带动10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近年来,通过让贫困户入股和产业帮扶的方式,帮助涉及2个乡镇的7个村、117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美丽乡村建设更需要村集体手里有硬通货,否则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升级、村民福利发放、村庄文化建设都无从谈起。
大户陈家农业园区俯瞰。
如何增加村集体收入,有产业的村子还好说,相对薄弱的村该怎么办?
站在羊角河大坝北望,是一片400亩土地,正在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园项目,栽植矮化苹果200亩、蟠桃60亩,建设鲜食葡萄大棚4个、草莓大棚6个,打造好的地块发包给周边13个村由党支部承包经营。这将是增加村集体收入的一次有益尝试。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诗句描写的惬意、美好的村居生活,俨然是大户陈家村的生动写照。
在大户陈家村村中,徐家汇、姚家湾明清传统民居修缮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与于家老街、刘家胡同分两期打造胶东村落民俗体验带,恢复和重建当年湿地和河道,再现传统的具有胶东特色民俗的美丽乡村,届时小桥、流水、人家,青砖、灰瓦、白墙,不正是归园田居里的诗情画意吗?而吕刚接受的任务就是要在这条体验带上打造全国最亮最精的小吃一条街,为村民增加收入再辟一条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更坚定了大户陈家村走“农业+旅游+文化”的发展之路。“一河两带三区”的蓝图已经画就,“联村带户协同发展、创业与乡愁同在、现代与传统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农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大户陈家村有一株古槐,村里人说这是先人们建村时植下的。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风雨却仍郁郁葱葱、根深叶茂,它见证了大户陈家由穷到富的转变,也记录下大户陈家带动周围村庄一起奔小康的一篇一章。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大户陈家的“大户经”接下来怎么念,希望能再来探访。
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