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要闻
高质量发展看烟台·莱阳篇|莱阳梨的产业“流量密码”

2024-10-13 10:11:08

来源:水母网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摄影报道



编者按

今年以来,我市锚定奋进万亿新征程新坐标,乘势而上、快干实干,奋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和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为展示我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提升产业链、完善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烟台篇章,推出“高质量发展看烟台”系列报道,今日刊发首篇《莱阳梨的产业“流量密码”》,敬请关注。

金秋时节,梨果飘香。

国庆假期刚结束,恰好遇上寒露节气,莱阳梨的采摘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记者近日走进莱阳市照旺庄镇,黄绿色的莱阳梨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收、分拣、发货。“中国梨乡”,好一派丰收景象。“现在的莱阳梨不愁卖,基本都是老客户回购。”照旺庄镇西陶漳村党支部书记姜建晓高兴地说。

今年九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2024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和《2024中国果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莱阳梨品牌价值达到19.75亿元,比2023年增长74.5%,创历史新高;莱阳梨品牌声誉达到863.26,列全国第14位,为全国梨品牌声誉第二位,山东省果品品牌声誉第二位,莱阳梨的品牌价值实现跨越式突破。

如今“琢磨透”高质量发展“流量密码”的莱阳梨在“不愁卖”的同时,正向着梨产业链百亿产值的目标阔步前行。

近500岁莱阳梨获“新生”

说起莱阳梨的历史渊源,照旺庄镇芦儿港村的村民都会指着一棵老梨树自豪地说:“看看那株梨树,已经有近500岁了。”

诚然,莱阳梨,早已成为莱阳的标志性特产。早在上世纪80年代,“烟台苹果莱阳梨,乐陵小枣甜兮兮”的表述就被写入小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而全国各地许多人,对莱阳的认知首先来源于莱阳梨。

2009年莱阳梨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是莱阳农业的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莱阳市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梨乡”,是莱阳农业的第一张全国性名片;2022年底,莱阳梨列山东公共品牌网络传播影响力第2名、仅次于“好客山东”;2023年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莱阳梨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梨产业的持续壮大。“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没有产业的支撑和带动,莱阳梨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莱阳市副市长陈裕告诉记者,“莱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梨产业发展,实施企业矩阵铸强、工商资本引育、科技创新提升‘三大行动’,聚力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梨加工产业集群、最具特色的梨高端制造基地、最前沿的梨生命科技研发高地。”

为实施企业矩阵铸强行动,莱阳市筛选了5家龙头企业量身制定倍增发展方案,建立中小企业清单管理、梯度培育、政策扶持、精准指导、全方位服务的全流程培育模式。培育起以天府集团、爱陶漳食品为龙头的莱阳梨深加工企业90多家,其中,梨产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3家,烟台市智能化改造示范企业2家。

依托省现代农业强县等政策支持,加快聚拢资源,莱阳自实施工商资本引育行动以来,撬动社会资本近10亿元投入到莱阳梨产业发展中去,并建立起财政、基金、银行、保险、担保“五位一体”协同机制,累计发放贷款40多亿元,打造起强有力的梨产业驱动引擎。今年以来,纳入莱阳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库的莱阳梨产业链项目就达13个,总投资77.1亿元。

此外,莱阳市还积极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将科技创新提升行动走深走实,期间建立了省级、烟台市研究中心9个,获得发明专利4个、实用新型专利51个,开发“饮、脆、膏、药”四大品类百余种产品,进一步扩展延伸梨加工链。莱阳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掀开了全新篇章。

“中国梨乡”金字招牌再被擦亮

提到莱阳,一定会想到梨。

莱阳梨作为莱阳市最重要的农业特色产业,如何讲好“一棵梨”的故事?莱阳市委、市政府给出了答案:2022年以来,将莱阳梨作为绿色食品产业体系六条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条进行培育,将“中国梨乡”确定为首张需要擦亮的城市名片,举全市之力进行打造。

9月29日,莱阳村歌大赛、乡村美食大赛颁奖仪式暨2024莱阳梨文化季启动仪式在照旺庄镇梨乡风情旅游区举行。活动现场穿插分发了梨膏棒棒糖、梨膏软糖以及莱阳梨故事有奖问答等丰富的趣味活动,以“小互动”展示莱阳市科技强农新成果、莱阳梨高质量发展新风采、乡村振兴新面貌。

“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入选胶东地区首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高规格举办“梨乡花语赏花季”、央视《2023丰收歌会》、“庆丰收 促和美”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莱阳梨文化节”入选农业农村部和央视共同评选的乡村振兴“节庆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依托厚重、悠久的梨文化资源,如今,莱阳每年举办的“莱阳梨赏花季”和“莱阳梨文化季”,也已经成为现象级品牌。去年,莱阳市梨乡风情旅游区吸引游客30万余人次。

在擦亮文化品牌的同时,莱阳还着重提升对质量品牌的打造。莱阳梨适时采摘、销售就是保证梨果实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莱阳当地,很多人都会嘱咐梨农给自己留上一两棵梨树晚摘,因为这样才能大大提升梨的甜度和口感。

但前些年,为抢占节前市场,很多客商要求果农提前采摘、销售。如此一来,莱阳梨的糖分低、硬度大、口感差,果实品质大大降低,在损失客户的同时也损害了莱阳梨的美誉,更透支了莱阳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

今年以来,莱阳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提倡科学地“适时采摘”。“8月至9月上旬这一时间段气温偏高、日照时数偏少,影响了梨树光合物质的积累,不利于糖和风味物质的形成,所以今年的莱阳梨成熟期延后。根据今年的气候特点,大部分莱阳梨充分成熟的时期定在10月8日寒露前后这段时间。”莱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海波整个国庆假期都在时刻关注着天气预报,“今年节后冷空气不强,所以可以适当延后,是老天在帮忙。但如果碰上极端天气,就会给梨农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只是倡议,不能强制,但坚决不把未成熟的莱阳梨推向市场。”

品质保证了,才能打造出属于莱阳梨的爆款产品。近年来,莱阳深度挖掘莱阳梨药食同源、非遗文化等独特品质,与京东、盒马鲜生、都乐、东方甄选等线上线下平台紧密合作,培育出梨汁饮料的领军者“一枝笔”、梨全产业链婴幼儿食品领军企业爱陶漳、山东老字号产品“富草堂”、高端秋月梨的领军者“青青大地”、东南亚梨品牌的领军者“月亮船”等一批梨产业领军品牌,塑造出更时尚、更高端、更鲜活的莱阳梨品牌魅力。

让“甜蜜产业”成共同致富利器

产业振兴的最终目的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规模经营创新工程,莱阳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多种形式提高莱阳梨规模化水平,以规模提升效益。

为此,莱阳实施工商资本引育行动,发挥招商引资补助、果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导向,加强与平安金融、浪潮集团等工商资本合作,通过“资本+渠道+基地”的模式,进一步聚拢产业资源;实施产业龙头培强行动,以农产品加工业先行县、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政策为抓手,培强一品堂、爱陶漳等本地龙头企业,深度参与梨产业发展。

为保证果农“旱涝保收”,莱阳市委、市政府还算了一笔明白账:农资和人工成本占梨种植成本的90%左右,那就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镇党委领办联合社”的模式,将梨农组织起来,由合作社与农资厂家、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对接,实现优质低价农资统一供应、飞防授粉等田间生产统一组织,开展果园托管、半托管服务,帮助梨农降低成本。遇到极端天气等不可抗力会让果农受到损失,那就积极创新莱阳梨特色险种,扩大莱阳梨种植保险面积,试点古梨树保护险、晚采晚收落果险、贮藏险等特色险种,增强梨农梨商抵御风险能力。有人在外务工无暇顾及梨树,那就从单独卖梨收益改成共同富裕“四金”模式,让在外务工的农民把梨园流转给合作社统一经营,每年收取租金。对于在本地生产的梨农,通过加入合作社,使得卖梨不再愁销路,符合标准的梨如今不仅收购有保护价,还能实现分红,同时,农闲时还能不出镇就近到梨膏厂、冷库务工,增加工资收入。

莱阳梨糖分大,不易保存怎么办?那就使用冷藏库。为此,莱阳市引进集产业聚合、运力整合、物流组合于一体的鲜峰科技冷链云仓,打造兼具莱阳梨产品体验、集散销售、仓储物流等功能的综合性储运中心。如今,莱阳已建成冷藏库100余座,贮藏能力达到40万立方米。

账算明白了,收益自然多起来。目前,莱阳全市梨种植面积7.97万亩,产量达到23.9万吨,面积和产量实现连年增长。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6亿元,增长31.4%;其中,一产产值20亿元,二产产值25亿元,三产产值1亿元,直接带动梨农收入12亿元以上。

体育界有句话叫“下了领奖台,一切从头来”。丰收的莱阳梨并没有让莱阳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有丝毫停歇。未来,莱阳市仍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的工作要求,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坚持‘一极引领、多片示范、全域推进’,持续叫响党建引领之‘核’、产业兴旺之‘禾’、生态宜居之‘河’、乡风文明之‘荷’、治理有效之‘和’、共享幸福之‘合’的‘六He’乡村振兴区域品牌。将乡村振兴继续列入市委‘11349’总体工作思路‘四大突破’之一,构建‘点上出彩、线上成景、全面开花’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实现农村农民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使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莱阳掷地有声。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摄影报道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