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要闻
一把手谈人才|龙口市:全域实施“助才成龙”计划 打造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龙口样板

2024-01-13 09:35:59

来源:水母网  



龙口市委书记、党校校长 李万平

李万平

龙口市东海月亮湾

人社部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龙口行

2023年,龙口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全国、全省、烟台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擦亮叫响政策体系、产才融合、服务生态等优势品牌,高成色制定出台人才新政“助才成龙”计划,构建“顶尖人才亿元支持、创业人才千万托举、青年人才百万资助、工匠人才十万奖励”政策体系;高标准建设龙口国际科创人才港和科技创新中心,赛迪科创(龙口)成果转化中心和北京化工大学烟台研究院挂牌成立;高规格举办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龙口行、山东省博士后科技服务龙口行、桑梓英才看家乡等特色引才活动,在新加坡、卢森堡等地设立引才工作站、聘任引才大使,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数量创历史新高,新引育各类人才5561人,其中高层次人才563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入选山东省科技创新“十强县”。

2024年,龙口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聚势聚力,创新突破,切实以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人才集聚度提升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打造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龙口样板。年内,力争新引育各类人才6000人左右,其中高层次人才600人左右。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开更加协同高效的人才工作格局。聚焦突破提升,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人才工作赋能增效。一方面,树立“大人才”工作理念。完善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实施党委(党组)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优化人才工作“揭榜挂帅”模式,支持部门和镇街区结合自身职能、资源优势领题攻关,凝聚人才工作合力。另一方面,健全“四链”融合机制。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布局,面向新能源新材料、数字及信息技术、现代医药、海洋等产业领域,建立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工作机制,推进人才引领型企业培育,建立校企常态化对接机制,探索“四链”融合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龙口实践”,塑强省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县域支点。

二、细化产才融合举措,锻造更具能力水平的战略人才队伍。打破“就人才抓人才”的传统模式,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全方位集聚各类优秀人才,锻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善于攻坚的人才队伍。一是实施领军人才筑峰行动。靶向“产业发展最需要什么人才,就最先引进什么人才”,举办“产才融合对接大会”等特色引才活动,开展“科技副职”选聘计划,在海内外人才集聚区域设立“人才飞地”,海纳百川集聚领军人才。二是实施创业人才托举行动。举办全球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探索成立创投基金,全力扶持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来龙创业发展,实现引进一名人才、成长一支团队、做大一个产业。三是实施桑梓英才回归行动。常态化开展桑梓英才信息调研,绘好龙口“英才地图”,走访龙口籍院士专家,举办“桑梓英才看家乡”系列活动,充分汇聚桑梓英才力量。四是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行动。拓展“百校千才龙口行”“百企千岗高校行”等引才品牌影响力,扩容“政企联合招聘团”,常态化赴高校院所开展专题推介、引才活动;谋划推进“政校企联合引育用”计划,让政校企共引共育共用共享人才。五是实施技能人才成长行动。用好政府、企业、职校联席会议制度,引导市内职业院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采取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金蓝领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等多渠道育才模式,全面提升专业技能人才培育水平。

三、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厚植更富科技内涵的创新驱动实力。坚持走“人才+平台”双向赋能之路,致力让人才与平台之间相互促进、互相成就、融合发展。一是优化高端科研平台。发挥科技创新中心“主引擎”作用,推动北京化工大学烟台研究院、赛迪科创(龙口)成果转化中心成果频出,搭建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实现“人才+科创+产业”良性循环、有效贯通、同向发力。二是扩展校地合作平台。依托华为(龙口)“一体一园”、龙口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深化与国内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布局建设一批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打造校地双向转化联合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孕育县域高质量发展亟需的新动能。三是筑强企业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强化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新建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释放企业平台集聚人才效能。

四、优化服务备至环境,构建更为直抵人心的人才发展生态。将人才的“关键小事”当成“头等大事”,让各类人才感受到政治上受尊重、事业上有保障、生活上有归属,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集聚局面。一是抓好人才“关键事”。扩大“人才会客厅”“青年人才驿站”覆盖面,为人才搭建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聚焦产业、人才集中区域,规划打造一批人才社区,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科学布局配套功能设施,创优“为才而建”的生活环境。二是做好人才“身边事”。遴选优质服务供应商,扩容“人才龙口服务联盟”,为人才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医教养”等领域专属服务;构建“线下+线上”联动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专员式、专班制、数字化”服务模式,打造智能服务平台,聚力提供“一码受理、一网通办、一站办结”服务;持续拓宽人才服务领域,为人才提供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父母养老、医疗保健、职称评聘等绿色通道服务,解除人才后顾之忧。三是办好人才“心头事”。突出“人才赋能中心”主阵地作用,抓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措施,统筹专家人才“问候、问情、问需、问策”等工作,常态化开展青年人才婚恋服务“龙凤计划”、爱国奋斗专题研修等特色人才服务活动,深化“免申即享、政策找人”机制,及时足额兑现各类人才政策,发挥好政策牵引效能,进一步做优“心服务·才满意”人才服务品牌。

编辑:王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