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要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丨烟台加速挺进海洋经济大市

2020-12-11 07:57:08

来源:水母网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五年来,主要海洋产业产值由3100亿元迈上4000亿元大关

烟台加速挺进海洋经济大市

现代海洋渔业。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摄

海洋增殖放流。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摄

高新区生物科技园。 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摄


在砥砺奋进的“十三五”,烟台海洋经济大市建设劈波斩浪,取得辉煌成就——

每8处国家级海洋牧场就有1处在烟台:全市拥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0处,其中国家级14处,各类海洋牧场建设面积达到110万亩,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

8成国内交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烟台造”:烟台船舶及海工装备基地成为全球四大深水半潜式平台建造基地之一、全国五大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地之一;

每年增殖放流水产苗种10亿单位以上:持续推动绿色化发展,持续开展海洋生态修复,腾退、拆除近岸筏式养殖区20余万亩……

在昨天召开的“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局长李传强、市科技局二级调研员王培学、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岩介绍了我市海洋经济大市建设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五年来,全市主要海洋产业产值由3100亿元迈上4000亿元大关,稳居全省第二位。到2019年底,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808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3.6%,居全国沿海地级市前列。海洋工程装备与制造、滨海旅游、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等产业产值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站在新起点,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烟台将奋力开创海洋经济大市建设的新局面,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烟台贡献。

——海洋牧场建设新格局——

各类海洋牧场建设面积达到110万亩

海洋牧场建设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农牧化的重要途径。“十三五”以来,我市推进海洋牧场向规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打造山东海洋牧场综合试点烟台先行先试区。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海洋牧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强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城市建设政策保障。

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0处,其中国家级14处,占全国的1/8,各类海洋牧场建设面积达到110万亩,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2018年,农业农村部首场海洋牧场现场会在烟台召开,海洋牧场“烟台模式”全国推广。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十强产业“雁阵型”产业集群,构建起海洋牧场“全国看山东,山东看烟台”的新发展格局。

在推进中,我市还实施了“4带、10点、100箱”海洋牧场示范工程,即集中布局莱州湾、庙岛群岛、四十里湾、丁字湾等4条海洋牧场带,高标准建设长鲸1号、耕海1号等10个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自贸区烟台片区和长岛建设陆上运营和海上100个大网箱养殖基地。目前,10大示范工程建成。

一批“世界第一”、“全国第一”的出现,是烟台海洋牧场的最佳注释:

“长鲸1号”深远海智能化网箱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和五个“全国第一”;

“耕海1号”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体将渔业养殖与海洋旅游相结合,开创了“蓝色粮仓+蓝色文旅”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

“长渔1号”独创“自升式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钢制浮式网箱”养殖模式,操作更加智能,产品更加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亚洲最大的海洋牧场建造项目——“百箱计划”正式启动,集中打造“烟台鱼”,第一个建成下水的“国鲍1号”突破了传统鲍鱼、海胆深海养殖限制,真正实现海珍品深远海智能装备化“类野生”养殖……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李传强表示,下一步将把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推进全市渔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加快海洋渔业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转变。实施智慧海洋牧场示范工程,搭建海洋牧场大数据平台,建设海洋牧场动态监测系统。稳步扩大增殖放流规模,打造鱼、虾、贝等多营养层级协调发展的增殖放流新格局。计划到2025年,省级以上海洋牧场数量达到60处,海洋牧场建设面积达到200万亩。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五大产业激发海洋产业新动能

培育壮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对引领海洋经济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及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以来,我市加快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激发海洋产业新动能:

——海工装备制造业优势更加突出。烟台船舶及海工装备基地成为全球四大深水半潜式平台建造基地之一、全国五大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地之一,国内交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80%在烟台制造。中集来福士、杰瑞集团、巨涛重工、中柏京鲁船业等骨干企业在国内同行业占据领先地位。中集来福士建造的大国重器“蓝鲸1号”“蓝鲸2号”在南海顺利完成两轮可燃冰试采任务,将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带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挪威船东建造的全球最大最先进的三文鱼深水养殖工船交付使用,达到全球最严格的挪威石油标准化组织标准。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在研海洋来源生物新药品种10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被纳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了绿叶制药、东诚药业、瑞康医药、荣昌制药等多家生物医药领军企业,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物“药谷”。东诚药业、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等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攻关力度不断加大;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深海生物等突破海洋功能性食品、制品和化妆品等关键瓶颈。

——海洋交通运输业规模化发展。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86亿吨,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8位,是国内第五大商品车物流贸易港。烟台港40万吨级码头获批投用,成为全国第5个能够停靠40万吨级巨轮的港口。烟台港创新“采矿+河运+海运”模式,打造“几内亚矿山源头—烟台港西港区—魏桥厂区”铝土矿全程供应链物流体系,形成几内亚至中国的海上铝业丝绸之路,滚装车运输、商品车出口、对非贸易量等指标位居全国港口前列,中铁渤海轮渡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铁路轮渡企业。

——海洋文化旅游业高端化发展。“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品牌不断叫响,海洋文化旅游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海上世界、芝罘仙境、欢乐海湾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启动,成功举办国际海岸生活节、全国放鱼日主会场活动、世界海参产业博览会(获授永久举办地)、2020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国医养结合工作现场会等特色活动。

——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加速起势。加快推进海上调水工程,海水淡化能力不断提升。莱州华电、开发区八角电厂、海阳核电、长岛海岛海水淡化等17个项目投入运营,海水淡化能力达到7.89万吨/日,居全省第二位。金正环保、招金膜天等龙头企业在海水淡化技术和设备生产等方面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中集来福士启动全球首个海上海水淡化平台研制项目,推进海水淡化、海工装备、海洋风电等产业融合发展。

——海洋生态环境——

加快打造海上“绿水青山”

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以来,我市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探索海上“绿水青山”新实践。

李传强介绍说,我市持续推动绿色化发展,全力打好渤海攻坚战,做好海水养殖污染防控,腾退、拆除近岸筏式养殖区20余万亩,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推进海上养殖环保浮球升级改造、海水池塘和工厂化养殖升级改造工作。打赢打好环渤海环境综合治理烟台攻坚战,统筹推进空间资源管控、陆海污染和海洋污染综合治理及海洋环境风险防范,辖区内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2%。

持续开展海洋生态修复,每年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0亿单位以上。生态渔业养殖面积发展到60万亩,产值突破100亿元。全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达到8处,保护区面积2.56万公顷;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21个,其中国家级7个,约占全省的60%。对生态质量要求很高的大叶藻、斑海豹等海洋生物明显增多。

举办2019中国海洋生态文明(长岛)论坛,长岛获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全国首个海上3A级景区。加快实施养马岛生态保护,明确生态旅游岛定位,加强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海岛魅力。

着力抓好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启动编制《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在4个县市区开展市级海岸带保护利用试点,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项目39个、修复岸线45公里,大陆自然岸保有率超过40%。

——海洋科技创新——

组织实施64项科技计划项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在海洋科技的发展。市科技局二级调研员王培学介绍说,“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加速推进经略海洋战略实施。

强化项目引领,“十三五”以来,海洋领域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4项,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先后培育海参、海带等一批国家级新品种,攻克石斑鱼人工繁育和养成的技术难题,实现大西洋鲑工厂化养殖,在国内首次完成裸盖鱼苗种规模化繁育,不断培强做大现代种业、海工装备等我市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科技水平。共征集“远海洋藻毒素快速分析芯片及配套便携检测装备研发”“天然海洋胶原蛋白生物医用材料组织修复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等10项卡脖子技术,为下步组织开展项目攻关打好基础。

强化平台支撑,近年来成功获批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核心区、国家级“中欧海洋工程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启动建设“烟台八角湾蓝色种业硅谷”,打造全国首家以海洋原良种产业为特色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按照“企业总部+科研+基地”模式,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海洋经济创新中心,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强化主体培育,通过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每年选择一批尚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入库储备,给予10万元研发费用补助,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30万元补助。

王惠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