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9 09:09:00
来源:水母网
苗晓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枫桥经验”,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时代淬炼,已发展成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样本。作为环渤海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烟台市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矛盾纠纷主体多元化、诉求复杂化、类型新型化等现实挑战,如何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治理智慧转化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实践效能,成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命题。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基层治理领域的生动体现,其核心要义已从单一矛盾化解升华为系统治理工程,形成“党建引领、人民主体、三治融合、四防并举、共建共享”的完整治理体系。理论维度,它突破了传统科层制治理的桎梏,构建起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新型治理格局;实践维度,它通过预防性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从末端处置向源头治理的转型升级。
这种治理范式创新具有三重实践价值:其一,通过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有效整合分散的治理资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共同体;其二,借助数字化技术赋能,构建起矛盾纠纷全周期管理的闭环体系,实现风险隐患的智能感知、精准研判和超前化解;其三,以群众工作法为纽带,激活基层自治力量,使“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真正落地见效。这些创新实践为破解基层治理“碎片化”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烟台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现实图景
近年来,烟台市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路径,已实现市、县(区)、镇(街)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覆盖。2024年,全市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1万起,成功率高达99.9%,诉前调解案件6.2万件,成功分流率达43.11%,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16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实现规范化运行,1479名金牌调解员组成的专家库及202名法官、170名法官助理结对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形成了“调解优先、全程调解”的新模式。
调研发现,目前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仍存在多维张力:资源配置层面,部分镇街矛调中心存在人员专业化不足的问题,如村级调解员年龄结构偏大、数字化平台操作能力有限,影响服务效率;体制机制层面,部门协同存在“物理叠加”而非“化学反应”,32%的跨部门案件存在责任推诿现象,跨部门数据共享和权责划分仍需优化,例如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在信息互通上存在壁垒,导致部分复杂纠纷处置周期较长;主体参与层面,社会组织参与度不足18%,市场力量介入渠道不畅;技术赋能维度,仅有47%的镇街实现矛盾纠纷数据实时归集,预测预警功能尚未充分发挥等。
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烟台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
强化党建引领的综合效能。探索构建“红色网格”治理体系,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设在楼栋里。可借鉴“微山湖模式”,建立“党建联席会”制度,统筹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商户代表等多元主体,形成“1+N”协同治理机制。
构建全周期治理闭环。进一步完善“源头预防—多元调解—司法确认—跟踪回访”的全链条机制。可在县区试点建立“纠纷隐患库”,通过网格员日常巡查、智能设备监测、群众扫码上报等渠道,实现矛盾纠纷的超前感知。如,借鉴龙口法院的“法润芝阳”APP,在全市推出“烟和码”小程序,整合所有相关部门线上调解资源,形成“群众点单、平台派单、专家接单”的云调解模式,让简易纠纷实现指尖化解。
深化数字法治改革。构建“城市大脑+基层细胞”的智治体系,市级层面建设矛盾纠纷数据库,归集12345热线、信访、诉讼等数据;区级层面开发风险预警模型,对征地拆迁、物业服务等重点领域进行态势感知;镇街层面推广“共享法庭”,通过视频连线实现法律咨询、调解指导、司法确认等一站式服务。
健全职能提升保障机制。制度保障方面,可通过制定《烟台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明确各主体权责边界;人才保障层面,可建立市级调解学院,开设“法律素养+调解技巧+信息技术”复合型课程,培养专业调解员;经费保障方面,设立市级专项基金,对区级矛调中心按照年均化解案件量给予梯度补助,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一案一补”。同时,建立“调解员星级评定”制度,对金牌调解员给予政治荣誉和物质奖励,形成能者上、优者奖的良性循环。
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烟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这既需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核,又要创新技术治理手段;既要发挥制度优势,又要激发社会活力,进而推动烟台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作者单位:中共烟台市委党校)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