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教卫
烟台街|五代人的车

2025-06-03 14:09:12

来源:水母网  



于泉城

男人一般都爱车,我家五代人,有着一段段爱车的故事。

我祖籍蓬莱。听父亲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祖父家有骡子和马车。骡子拉着马车不仅给自家运输货物,还曾给八路军队伍送过军粮,给村里的乡亲帮过忙。骡子和马车归集体后,成为公有财产,每当看见我们家的马车,家人都有种亲切感,免不了上前抚摸骡子和马车。

1949年,我的祖父在青岛定居并经商。第二年,祖父在青岛租了一辆吉普车,将祖母及家人从蓬莱接往青岛。父亲回忆说,虽然车不是自家的,但是在那个年代能坐上吉普车,尽管一路颠簸也非常开心。

父亲于1955年冬天入伍。他毕业于蓬莱一中,有文学艺术特长,是部队的文艺骨干,经常带领文艺队到各连队演出。父亲爱车,每次乘车外出,总爱靠近司机,观察并学习开车技术。父亲所在连队配备多辆三轮摩托车用于巡逻,本来父亲有机会学习驾驶技术,不巧有战士开摩托车发生了交通事故,父亲学习驾驶技术的计划被叫停。

我出生于1964年,记忆中陪伴我们家最久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我5岁时,家里就有了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算是小康之家。1969年母亲在生妹妹时不幸去世,为抚养妹妹,家里欠下一笔巨款,父亲不得不卖掉自行车等值钱物品偿还债务。

我对车也怀有梦想。记得1971年我在新汶矿务局协庄煤矿子弟学校上小学,放学后写完作业闲得无聊,就在家里用方形木块当小汽车,摆上四个象棋棋子当乘客,在桌子上转来转去,自娱自乐。

上三年级时,父亲说:“家里还有300多元欠款,咱们打石子来还债吧。”于是,我和父亲在协庄煤矿家属区南边一块空地选好场地。打石子得有运石头的车,父亲学过木工,就自购木材制作了车架,找铁匠铺焊接了车轮支架,购买了车轮,这样,我们家又多了一辆小型独轮车。

每天放学,我就推上独轮车去附近采石场捡石头,再运到打石子的场地。不管寒冬酷暑,父亲每天下班后,都钻进打石场,挥动着铁锤,将大小不等的石头敲打成石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爷俩的努力下,三年时间里,父亲打了30多立方米的石子,给家里带来300多元的收入,债务基本还清了。父亲对我说:“虽然以后不打石子了,咱要保管好这辆独轮车,它陪伴咱们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患难与共,哪能忘记?但是,1978年5月,父亲要调动到龙口工作,临行前看到一位工友家境困难,他就改变了主意,将独轮车和打石子的工具送给了他。

1979年春天,我们家的经济条件有所改观,正逢父亲单位发自行车采购票,父亲用160元购买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当时的我别提有多高兴了,每天放学都推上车出去遛一遛。

那年夏天,我利用暑假学会了骑车。一天下午,在北皂煤矿家属区西门拐弯时,我无意中骑到了逆行线上,与迎面骑车而来的中年男子相撞,我俩都倒在了地上。他载着一筐新鲜八爪鱼,八爪鱼在地上不停地蠕动,浅白的鱼身不一会儿就沾满沙土,那情景特别恐怖。还没等我爬起来,他已经火冒三丈,大声呵斥:“你这个孩子会不会骑车,这筐八爪鱼怎么卖啊?”我一听这话,连忙认错:“叔叔,真对不起,让你说对了,我刚学骑车啊。”中年人听后哭笑不得,好半天没有发声。

我对他说:“要不拉到我家洗洗?我家就在附近。”他没好气地说:“海鲜被淡水一洗不全死了,还怎么卖?真能添乱,还得再拉到海边去洗。”我急忙和他将八爪鱼装在筐里。望着他远去的身影,我检讨着自己,也感激对方的包容。

1987年,我和爱人相恋,父亲给我俩购买了两辆26型自行车,一辆永久牌,一辆凤凰牌。这在当时是非常不错的结婚装备了。结婚前后,我经常和爱人骑车去她的家乡,村民见到小巧漂亮的自行车,赞不绝口。

2003年春天,父亲大病了一场,去医院看病非常不方便,要么需要找父亲的单位派车,要么自己租车。随着父亲年龄越来越大,我和爱人商量,家里有必要添置一辆家庭轿车了,父亲也非常支持。2010年,我终于考出驾驶证,当年5月,买了我们这个小家的第一辆家庭轿车夏利N5。

这辆夏利轿车还真是没少出力,父亲去医院看病,再也不用为车发愁了。送儿子去临沂上大学,和父亲一道去老单位新汶矿务局,去济南等地游玩,这辆车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年时间行驶了3万公里。美中不足的是,夏利车大毛病没有,会犯一些小毛病。有一次,我们从济南回龙口,在潍坊服务区怎么也打不开车门,无奈之下从车窗爬出来,非常尴尬。回来后,我一气之下把车卖了。

不久我又买了桑塔纳志俊,虽然车型较老,但是质量很好,内部空间也大。2014年父亲想念在厦门的孙子,我开车陪着父亲往返4000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父亲那高兴劲就别提了。行驶中,老人家一路不休息,欣赏着沿途的景色感慨道:“祖国的山河真是美不胜收啊。”父亲晚年行动不便时,每逢周末,我都带着父亲,开车去龙口、招远附近的山区游玩,假期还陪父亲去蓬莱老家,威海、青岛等地。有一次,父亲对我说:“我真想开开自己家的车啊。”我说:“您没有驾驶证啊。”父亲告诉我,1980年他就跟着单位小车班司机学过驾驶,因为工作忙,没有去考驾驶证。

尽管父亲不开车,每次同行,父亲都是我的好帮手,帮我看路标和路线,有情况及时提醒,我受益多多。后来,我经常居住在厦门,受尾气排放标准限制,那辆车不能在厦门挂牌,我于2021年将它卖了,现在想起来就后悔,非常留恋它。

我购买的第三辆车是哈弗M6,虽然是国产车,但质量丝毫不逊色,既省油又符合环保要求。从2021年至今,我已经驾驶它往返龙口和厦门6次了,对这车也产生了深深的感情。

我最满意的车还是孩子于2022年购买的新能源汽车。这辆车功能齐全、造型美观、节能环保。自从开上新能源汽车,仅油费一项每年就节省近1万元。每逢节假日,我们就驾车去厦门周边城市游玩,再也不用担心油费了。

如今,马车早已不见踪影,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家庭轿车……满街不同品牌、不同款式的车辆让人眼花缭乱。如果远行,自驾也行,乘坐高铁、飞机也可,选择性更多也更加便捷,真是今非昔比啊。

国家几十年的巨变,我们从家庭用车变化这一个侧面便能深刻体会到,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人啊!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界面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