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教卫
于云福 || 做一名自由深刻的灵魂写者

2025-04-22 09:27:41

来源:烟台散文  



图片

题字:峻青

《烟台散文微刊》2025 第 20期

(总第 890 期)

主办:烟台市散文学会 

协办:烟台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

名誉主编:綦国瑞

主  编:邓兆安

执行主编:崔景友

本期执编:乔 双 王兆娟

做一名自由深刻的灵魂写者

◎于云福

在这个信息如潮、AI涌动的时代,写作不是简单的文字积累和呈现,更是一种沉浸式的思想碰撞与情感交融。作为一名写者,我们本就是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用文字记录所观所感的同时,更应该驾驭文字,与时代共舞。当然要想达成如此的效果,需要始终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深沉的人民情怀、谦卑的敬畏之心、秉直的文人骨气以及不断提升的文化底气,这些也是成就我们写作生涯的基石,是促使我们能够在一次次创作当中,展开深度思考,让文字有灵魂、更有魅力的源泉。

一、 以“思”成文

没有经过思考筛选的文字不过是生硬地堆砌,一名真正有灵魂、有深度的写者,笔端流露的文字是思想的累积、是精神的诠释。文字是对生活的感悟和记录,是深深思考之后的输出和折射,只有始终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守正义和真理,成文才有坚实有力之态,有正义之姿。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随时面临着各种思潮的冲击,面临形形色色的说辞与诱惑,那些看似蜜糖一般的虚伪言论,时时刻刻都在探索我们的底线,瓦解我们关于理想的感知、对社会正义的态度。于是有人在这场文化侵蚀的大浪潮中堕落,所谓文字变成了抨击的工具,成为发泄心中愤恨和不满的枪子。那些原本用文字描绘美好蓝图、书写华美诗章的创作者,开始变得刻薄、狭隘,甚至开始想用那些自以为是的言论,去尝试萌发更多人心底的阴暗。

这个时代不需要这样的写者,更无需以文字为载体的堕落。以文为剑,终究是要成为影响和带动更多人的良“器”,而不是成为某些人实现私益的工具。一名优秀的写者,需要的是敏锐的洞察力,宁折不弯的勇气以及永远都不可以撼动的底线,既有深入现象背后,探究本质的意识,也有敢于呈现、敢于记录的胆识——这不仅仅是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忠诚,更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这个世界总有一群人,期待我们的笔触,应成为照亮黑暗、驱散迷雾的灯塔,引导人们走向更加光明与公正的未来。

二、以“情”酿文

任何文字都是情感的串联,没有情感的文字没有灵魂,成文不过是一堆枯燥的符号。有情感支撑的文章,字里行间可能是写者最直白的表达、最简单的直抒胸臆,也有可能是对“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理念的贯彻和延续,寥寥笔画兴许质朴,却已是为人民代言、为时代颂歌。

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字同样始于每个人的身边。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文学作品的源泉。越是优秀的文字越牵连着无数人生的喜怒哀乐。一名优秀的写者要懂得深入生活,倾听人民的声音,用来自文字世界的言语和逻辑,还原生活、还原真实,引发人民群众心底最为真切的情感共鸣。当然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也不仅仅是只懂得记录的文字工作者,更需要有力量的传承者,能够通过文字,将人民的呼声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是一种魅力、更是一种技能,就好像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总有因为笔触而扣人心弦的存在;总有写者有这样的魅力,用看似单薄的语言激发每个人心底最薄弱的弦,进而引发更广泛群体的关注,让更多人产生情感共鸣,去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去关注一方的人祸天灾、去聆听遥远时空里那些因为战火纷飞而流离失所的哭喊……

这意味着所有的创作者在书写文字的过程中,既要关注个体的命运,也要关注社会的整体发展,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让作品成为时代心声的回响。

三、以“敬”行文

写者要始终怀揣敬畏之心,要敬畏读者、敬畏生活,更敬畏文字。文字是工具,是情感的宣泄、是思想的表达、是时代的记录,尊重文字、尊重阅者,文字才能为人所用,释放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而不是成为看似华丽却又不实的装饰。不可否认,在这个网媒平台门槛降低的时代,一些不尊重文字的写手、诗文还是大有市场的。多少人这边靠着文字扬名,那边却在肆无忌惮地诋毁着文字——我就是随便捯饬几句,也给发了哈。一场场文字的盛宴,在这里只会成为他们沽名钓誉、轻薄傲慢的游戏。

实际上,每一场文字看似是创作者情感的输出、认知的表达、习惯的呈现,但无形中会与大千世界建立千丝万缕的联系,渐渐影响更多的人群。因为这份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因为不少文字也有石破天惊的力量,所以每一个创作者都要对笔下的世界负责,敬畏之心是其必须要有的态度。只有时时刻刻对每一处文字都心怀敬意,才有可能以更加严谨的心境,去精心雕琢每一个词句,确保它们能够准确、生动地传达创作者的意图,没有歧义的干扰;只有在创作的过程中,时刻都心怀敬意,才有可能始终保持谦逊、严谨却又开放的心态,在不断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避免任何思想与认知的偏见,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文字偏颇。

与此同时,作为创作者,需要始终对广大读者怀揣敬意,这份敬意就是要时时刻刻对自己笔端流淌的文字负责,对字里行间输出的内容负责。高质量的文字,可以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去分析、去思考、去探究,而不是盲目地将观点强加于人。很多人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不经意间的责任与尊重。

四、以“志”筑文

筑文者,须为有志之士,以文为剑器、以文为利器,不让自己和文字成为有心之人的附庸,成为有心之人的话筒,要有骨气、有志气,要坚守自我,更勇于担当。

古往今来的很多文人墨客,书写无数关于有志之士的篇章,或以松竹梅为喻,要求自己也这般风骨斐然。传世千年的佳作,多少慷慨激昂的诗篇,哪怕是以婉约著称的李清照,也有过“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放。历史更迭,岁月的洪流滚滚向前,几乎每一个与文字相关之人,前行的道路上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利益纠葛、权利诱惑,物欲横流的社会从来没有变革过“它”的底色。但越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底气和骨气就越发重要,弥足珍贵。

所以作为一名写者,不应为了名利而妥协,更不应为了迎合某些势力或潮流而放弃原则,这份原则不光是为人者所应坚守的底线,更是筑文者所应恪守的信条。每一次坚守自我,既是对理想和心灵的责问,也是对底线的不竭守护,这不仅意味着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揭露真相,即使面对压力与挑战,也要坚守内心的信念与追求。这种骨气,不仅是对个人尊严的维护,更是对社会正义的始终拥护。

五、以“蕴”书文

书染墨香,底蕴成章,没有文化积累、没有知识储备、没有底蕴的写者,依然难以成就有灵魂、有感染力的文字,所以永不停歇的学习进取之路,永不落幕的卓越之途,是每一个写者的使命。

作为写者,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拓宽视野,深化思考。这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写作技巧,更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终身学习,意味着我们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为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动力。追求卓越,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精益求精,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己的极限,让作品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作为自由深刻的灵魂写者,我们不仅需要具备上述品质与能力,还需要进行深度思考与实践。这包括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对文学艺术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等。通过深度思考与实践,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民的呼声,从而创作出更加具有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写作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想要成为一名灵魂自由而深刻的写者,其所经受的不仅是个人才华与文字驾驭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个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敢于担当的挑战。今后的每一次思考,我们都应该以笔为剑,坚持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时代的脉搏与人民的呼声,释放文字的力量和价值,为这个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界面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