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09:26:25
来源:水母网
父亲接过剥好的山竹尝了一口,咂咂嘴,很不屑地说:“这些南方水果是好吃,可就是不如咱烟台苹果味道正。”父亲固执地认为,烟台苹果是最正宗的水果。这明显有偏爱成分在内,除了因其是家乡特产,更是受母亲影响。
母亲是招远首批苹果栽培技术员,为烟台苹果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当苹果之乡盛名远扬时,这些拓荒者却隐入民间不为人知。
20世纪50年代,村里成立了林业股,豆蔻年华的母亲进入林学院学习苹果栽培技术。母亲聪明,珠算心算堪称一绝,无疑,她是技术员中的佼佼者,被县里选中前往烟台培训。有一天,老师拿来一个香气诱人的青香蕉苹果,切成若干片与学员们分享。那是母亲第一次吃苹果,也是有生以来吃过的最美味的水果。那薄薄的一片苹果像一粒种子,在这群年轻人心里生根发芽,让他们肩负起一个神圣的使命:让家乡人都能吃上苹果。
本应是欣赏陌上花开的花样年华,却遇上了一个物质极度贫乏的特殊年代。一日,饥饿难耐的母亲和同伴在田间偶拾别人遗落的一片地瓜干,惊喜万分地弹掉浮土一掰为二,俩人慢慢咀嚼不舍下咽。如此艰难的岁月,一群激情澎湃的年轻人把诗意和梦想系在了一株株苹果树上。花开花落在他们闪亮的眼眸里变幻成春华秋实,虽然饥寒交迫,青春之树却果实累累。当时,在肩负使命的母亲心里,苹果树已然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母亲在招远毕郭朱家庄苹果种植基地学习时生了一场大病,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她梦见自己和同伴们在开满苹果花的果园里,风一吹,白色花瓣像雪花般簌簌而落,瞬间结了一树金灿灿的苹果。母亲努力睁开眼睛,苹果不见了,眼前是几张焦灼的脸。原来,母亲昏迷之后,医生说情况很不乐观,恐怕连几十公里外的县医院也走不到。可母亲竟奇迹般地苏醒了。几天之后,四肢所有关节处囫囵褪下一层厚厚的硬痂,如涅槃重生。母亲说,整日在果园里穿梭,有苹果保着平安哩。
我们村第一批苹果树是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栽培的。村主任为鼓舞士气,为大家展望美好未来:这些树长上几年,保证每人饭后一个苹果,咱都能坐在炕头吃着苹果滋滋悠悠看大戏。人们听着村主任近乎天方夜谭的话开心大笑,虽没人敢信,却对这个极具诱惑力的画面充满无限向往。
后来我们果然享受到饭后一个苹果的富足生活。姥姥喜欢在柜子里放上几个翠绿的青香蕉苹果,从柜子缝隙泛出的果香诱惑着我们。几天后打开柜子,甜香袭人,青苹果则换上了黄金甲,果肉绵绵软软的,适合没了牙的姥姥吃,伶牙俐齿的我们自然不喜欢。多年以后的一天,家人们坐在炕头吃着苹果看电视,母亲忽然忆起村主任当年说的那句话,对他老人家的远见赞不绝口。此时,我们吃的已是又红又大的红富士苹果了。
表哥也是林业技术员,婚后与表嫂承包了一片果园。水质好土质好,加上他技术好,天时地利人和,哥嫂家的红富士苹果脆甜多汁。远在天津的哥哥说,市场上的苹果种类很多,都没有大哥家的好吃。多年以后我忽然明白,其实大哥家的苹果还融入了一种无可替代的亲情。果园在他们的精心打理下年年丰收,一双大学毕业的儿女就是靠这一棵棵苹果树供出来的。几十年来,哥嫂在果园里的时间比在家里长,几乎所有喜怒哀乐都藏在这儿。后来,为了去烟台照顾孙子,忍痛将果园转给他人。自然十分不舍,即便是我这个未曾付出却一味索取的吃货,每次经过这片易了主的果园都会怅然若失。
身居苹果之乡,与苹果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我总有口福吃到最好的苹果。小姑子与妹夫经管着一片果园,她是个聪明能干的果农,种植面积一年年扩大,收入也一年年增长。累是必然,用她的话说,农村人就得计算着从地里刨食吃。妹夫是出了名的勤快人,如果不是小姑子硬拦着,大年初一都要剪树去。他俩一个擅经营,一个懂技术,妇唱夫随,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两年前,小姑子突然打来电话,说村里有好多地荒着,想弄过来栽上新品种。她参观了几个苹果大户,深受鼓舞,要趁着年轻再拼几年。我反复和她强调,那些荒地的主人要一家一家签合同,而且必须有村委会负责人在场,这样对双方利益都有保障,能避免无法预知的许多麻烦。
说来也巧,因地势高日照时间长,不久后,村里大多数果园被光伏发电选中征用。因为有合同,我们新栽的果园幸运地留存下来。妹夫看着茁壮成长的新品种,长长舒了一口气。村里人都夸赞小姑子有打算,老树果园被征了还有小树果园。
前不久,我翻到了小姑子的抖音,妹夫正认真仔细地修剪果树。看来,这些叫作黄金维纳斯的新品种今年将喜获丰收。去年结的果子不多,我有幸尝过,味道甘甜汁液饱满。红彤彤的烟台苹果形象深植人心,总感觉这种换了外衣的新品种是舶来品。但,既然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便是烟台苹果无疑。忽然想起母亲梦中金灿灿的苹果,不正是如今的黄金维纳斯么。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算来,烟台苹果已在招远的土地上扎根了近70载。几代人的智慧加汗水,无数次更新与换代,使烟台苹果的外表和口感不断变化,却万变不离其宗。
甜甜的苹果香,蹚过历史长河,穿过悠悠岁月,在生机盎然的果园里酝酿,酝酿一首专属于烟台苹果的醉美歌谣。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