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2 09:15:53
来源:水母网
◆截至目前,烟台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395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57%,稳居全省首位;国家级先进能源示范区、海阳核电项目二期等48个绿色能源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3.7亿元;宁波东方海缆、上海锅炉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产业项目落地。3年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0.9%,成为全省唯一连续18年完成任务目标的地级市。
◆在工业方面,《方案》提出推进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海阳核工业蒸汽产业园、东方电子零碳智能产业园、福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招远绿色低碳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建设。到2025年,累计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50家,累计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业园区5家以上。
◆依托“无废城市”建设和烟台资源再生加工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等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构建智能化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
碳达峰目标之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低碳发展道路的烟台将如何作为?
2023年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对外发布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烟台与其他24个城市、10个园区名列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之中。
碳达峰试点城市,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探索具有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作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烟台这些年的努力有目共睹:
截至目前,烟台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395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57%,稳居全省首位;国家级先进能源示范区、海阳核电项目二期等48个绿色能源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3.7亿元;宁波东方海缆、上海锅炉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产业项目落地。3年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0.9%,成为全省唯一连续18年完成任务目标的市……
然而,对于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为城市定位的烟台来说,需要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创新突破一批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创建评选一批绿色低碳典型应用场景,凝练形成一批示范效应突出的碳达峰实践经验,率先开启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8月6日,烟台市政府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烟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烟台基本建成“核、风、光、氢、储、LNG”等多元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左右,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城乡建设、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碳达峰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形成一批绿色低碳应用场景示范。到2030年,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8%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层次明显提升,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方案》从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城乡建设低碳转型、促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等八个方面,统筹谋划试点建设重点任务。
打造“四大千万级”基地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在能源低碳转型方面,《方案》提出打造“四大千万级”基地。
千万千瓦级核电示范基地:积极稳妥推进山东海阳核电、山东招远核电等核电项目建设。到203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形成中国北方完整的核电发电、装备制造及综合利用基地。
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推进华能、三峡、上海电气等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加快牟平、蓬莱、海阳、龙口、莱州等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到2025年,建成及在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到2030年,建成及在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
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探索“海上光伏+海上风电”制甲醇、氢气的新能源融合模式,打造海上能源综合试验场。到2025年,建成及在建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00万千瓦(其中海上410万千瓦);到2030年,建成及在建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00万千瓦。
千万吨级LNG基地:推进中石化龙口、国家管网南山、西港区3个LNG基地建设。到2025年,LNG年接卸能力达到1650万吨,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230亿立方米。
同时,《方案》提出实施氢能创新应用、新能源协同工程,实施煤电清洁高效转型工程,到2025年,煤电机组正常工况下平均供电煤耗降至295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实施先进电网和储能示范工程,到2025年,储能设施装机容量达到80万千瓦;到2030年,储能设施装机容量达到110万千瓦。
大力发展新兴技术
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工业方面,《方案》提出推进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海阳核工业蒸汽产业园、东方电子零碳智能产业园、福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招远绿色低碳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建设。到2025年,累计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50家,累计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业园区5家以上。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左右。 依托裕龙石化产业园、烟台化工产业园、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三大千亿级园区打造黄渤海南岸高端低碳石化产业基地。到2030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严格执行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政策,打造烟台市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杆示范区。到2030年,建材行业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建设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低碳生产线。
坚持电解铝产能总量约束,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办法。
2030年城区和县城主城区
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
积极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智能建造试点建设,合理规划福山、牟平、蓬莱绿色建造产业布局,依托飞龙集团创新研发中心、万华人才公寓,打造绿色超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支持海阳创建近零碳示范县。
推动新建民用建筑至少利用一种可再生能源,推动智能微电网、负荷集成、虚拟电厂等技术应用。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到2030年力争达到10%。
全市域实现清洁供暖。鼓励利用工业余热、热电联产余热。推动万华工业园、恒邦冶炼等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利用。加快推进海阳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实现核能供热向周边地区辐射,推进胶东半岛核能清洁供暖区域一体化。因地制宜采用分散式热泵热风机、燃气壁挂炉、生物质水暖炉等清洁取暖方式,推进实施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到2030年,城区和县城主城区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
推动多场景融合
促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方案》提出创建绿色智慧“近零碳”港口,到2025年,实现全市主要港口90%以上的集装箱、客滚、游轮、3千吨级以上客运、5万吨级以上干散货专业化泊位,具备向船供应岸电的能力。
推动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向铁路和水路转移,大力推进公铁水滚装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建立广覆盖的城乡物流网络,推广应用智能快(邮)件箱,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创新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配送模式。
加快建设公路绿色服务区、绿色机场、绿色港口、生态航道及其他绿色交通廊道,支持低碳高性能聚氨酯路面材料研究开发及推广利用。协调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普通国省道沿线充电站(桩)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城际快充网络。
到2025年,烟台新增和更新出租车中清洁能源、新能源车辆占比达到80%。开展定制公交、社区公交、大站快车、夜间公交等特色公交服务模式,提升机场、高铁等枢纽场站公共交通快速通道水平,发展普惠、均等公共客运,具备条件的区域推行全域公交。推动自行车、步行等城市慢行系统发展。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以上。
打造智慧能源系统
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结合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和大型工商业建筑冷热电用能需求,《方案》提出因地制宜建设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天然气等多能协调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鼓励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模式实施改造。
依托“无废城市”建设和烟台资源再生加工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等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构建智能化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
加强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轮胎、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管理。探索退役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再生利用。
构建全国首创核算方法学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方案》探索“海上风电+渔业碳汇”新模式,拓宽波浪能、潮汐与潮流能等海洋新能源与海洋碳汇协同发展路径。加快建设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打造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平台和产业支撑保障体系,塑造现代海水养殖示范样板。支持蓝碳创新平台建设。
推进山水林田河岛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与稳定性。开展生态果业碳汇示范试点,开发苹果碳足迹软件平台,构建全国首创的苹果碳汇核算方法学,建设烟台苹果低碳核心示范园。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
结合烟台市智能低碳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特点,制定城市低碳标准、海洋碳汇标准。高效推进蓝碳监测计量方法研究,推进《海洋碳汇核算指南》《海洋碳汇项目碳计量和监测技术规范》等省级以上标准制定工作。
推进国际产能深度合作
持续办好重大活动
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和技术贸易,推进国际产能深度合作,有序推动化工、装备、机械、生物医药、纺织、食品加工等行业企业“走出去”。积极扩大绿色产品和技术进口比例,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鼓励企业全面融入绿色低碳产业链,研究应对欧洲“碳边境调节机制”,适应新的国际绿色低碳贸易规则。
持续办好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等重大活动,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果展示平台、项目技术合作平台和政策权威发布高地,形成绿色低碳国际会议知名品牌。组织召开中国·烟台绿色低碳智能制造院士论坛。
充分发挥“国际海洋碳汇产业组织”作用,推动海洋碳汇产业发展。推动建设中芬(烟台)数字创新中心、中丹(烟台)绿色发展合作中心,全面加强与北欧在海洋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合作。
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打一场碳达峰的硬仗
以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为试点,探索海洋能、太阳能、氢能等绿色能源利用,推动绿电在长岛的推广应用和供给。实施长岛综试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进以海草床、海藻场为特色的蓝碳交易。到2030年,以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为代表的长岛国际零碳岛主导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成形成势。
集约集聚发展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海阳东方航天港产业园、莱阳丁字湾滨海新区等专业化园区。开展核能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等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打造全省“绿电”生产样板区、国家首个零碳产业示范区和中日韩新能源合作先导区。在“3060”创新区引进聚集新能源领军企业,建设清洁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园和节能环保产业园,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高地和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策源地。依托蓬莱风电装备制造、船舶制造等产业基础以及国内一流的深水良港条件,打造立足烟台、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和海上风电产业高地。
《方案》的出台,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烟台将以此为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加压奋进,打一场碳达峰的硬仗,全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为全国、全省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烟台样板”“烟台经验”。YMG全媒体记者 孙长波
编辑:王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