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要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龙口市“习语润心”宣讲实践为例探索城市跃升的思想动力之源 用“大宣讲”激发新时代大发展磅礴动能

2024-08-05 09:51:45

来源:水母网   刘彦鹏 马蓉睿



增强群众精神力量,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时代使命、群众所求和发展所需,而基层宣讲工作作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群众工作,直接与群众“面对面说贴心话”,且有着“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特性,易被群众信赖认可,是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抓手。

龙口市在宣讲方面的实践起步早、群众基础深厚。早在1992年,中宣部“党的理论基层宣讲积极分子”、离休干部姜永祥就义务当起政治理论辅导员,此后,曲长征、韩思惠、周进宇等一批熟悉理论政策的全国全省先进典型人物也纷纷发挥“头雁”效应,积极投身基层宣讲热潮。为更好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基层延伸,龙口市在原有宣讲模式基础上,创新提炼“习语润心”理论宣讲品牌,先后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山东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宣讲项目荣获山东省首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为助力龙口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舆论环境。

主要做法

(一)围绕中心大局,研判宣讲内容。龙口市在宣讲之初就将党的创新理论和龙口本地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确定宣讲方向和内容,围绕“动员人儿”和“解决事儿”两个重点任务,设计宣讲主题,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在动员人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结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等主题,深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龙口的生动实践。在党的创新理论和文明新风的持续熏陶下,龙口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斐然,已有2人获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刁娜、张伟),17人入围中国好人榜,83人荣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同时入选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县,成功荣膺首批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两连冠”。在“解决事儿”方面,通过联动重点项目实施单位、民生热点职能部门、镇街信访部门等相关责任单位,通过座谈、调研、走访等形式动态遴选宣讲主题,近年来聚焦裕龙石化项目、疫情防控、移风易俗、医保政策、信访重点事项等策划宣讲主题100余个,锚定具体事儿,解疑释惑,提振信心。在裕龙环评争取群众支持时,成立宣讲小分队进家入户讲解项目事项,成功取得住户理解;在疫情防控期,大喇叭、微信群等流动的宣讲让群众对国家“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感恩备至。

(二)聚焦宣讲重点,完善宣讲体系。龙口形成队伍组建、管理和激励的完善体系,推动宣讲人才如“源头活水”。扩展宣讲人才推荐途径。通过“赛场选马”“活动选马”“评比选马”的形式,以赛促讲,以讲促学,充分挖掘在文艺展演、大型活动、典型选树中“政治思想好、知识储备好、宣讲服务好、示范带头好、社会影响好”的人员,纳入基层宣讲员队伍。扩充宣讲队伍规模。根据年度宣讲工作重点,每年遴选不少于30名优质讲师,组建县级“习语润心”百姓宣讲志愿服务队,全市14个乡镇各组建不少于10名宣讲骨干的“乡镇分团”;全县499个村(社区)各组建不少于3名宣讲员的“百姓宣讲小分队”;同步组建先模宣讲团、重点项目突破团、红色宣讲团、国防教育宣讲团、“五老”宣讲团、青年宣讲团等N支宣讲小分队,变“散兵”为“集团军”,有效构建覆盖“县级宣讲团+乡镇+村(社区)+部门”的“1+14+60+N”宣讲队伍体系,全市专兼职宣讲员超1万人。扩容嘉奖奖励内容。创新实施宣讲员星级评定和嘉许礼遇制度,对宣讲员宣讲时长进行精确量化,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兑现“双重奖励”,优选推荐骨干宣讲员参评各级先进典型,实现“有为者有荣”,相继涌现出韩思惠、曲绍安、孟志义、邢燕等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明星宣讲员。80岁高龄的五星级宣讲员韩思惠,始终活跃在宣讲一线,累计编写讲稿90余万字,先后赴山东省16个县市区、龙口市各部门单位巡讲1200余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爱心奶奶”。

(三)靶向群众喜好,活化宣讲形式。使用群众熟悉的语言、群众喜欢的形式才能更加贴近群众,龙口市通过创新宣讲形式,让宣讲有“型”有“秀”。推动文艺道“理”。依托公园广场搭建“先声剧场”,撬动本地文艺特色资源,让理论宣讲与地方吕剧、快板书、情景剧等“浪漫邂逅”,以“小戏小剧+理论宣讲”的方式讲故事、讲政策,创作《乳娘》《探风》《中华齐鲁》等一批沾泥土、带露珠的理论文艺作品。引导景中品“理”。采取“理论+故事+景致”形式,筛选20余处文旅景点、特色村落等打造理论宣讲“网红打卡地”,开展春游季基层行送宣讲活动,通过寓“理”于景、寓教于乐,让理论宣讲有“趣”更有“料”。在此基础上,通过“连点成线、情景交融、深度互动、集成运作”等形式,精心打造集“研、学、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覆盖红色基因传承、新发展理念、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美德信用、社区善治等特色宣讲路径12条。策划活动说“理”。充分利用志愿服务活动时机,创新策划了“一刻钟宣讲”项目。每次志愿服务活动前15分钟,组织宣讲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宣讲,收到了“事前预热、事中教育、事后提升”的多重功效。比如,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跟进宣讲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充分调动起广大群众支持、参与创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贴近群众身边,建强宣讲阵地。龙口市以规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体系为依托,构建具有代入感、亲切感的一线宣讲阵地。标准化打基础。按照“改旧塑新、高效整合、融入基层、全域覆盖”原则,按“五个有”标准进行基础化建设,全市14处镇街区文明实践所、487处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实现基层宣讲阵地全覆盖。特色化促提升。创新开展“习语润心”雷锋驿站建设和文明实践家庭站建设,以农技专家、新闻记者、百姓宣讲员、非遗传承人、热心群众等志愿者家庭为主体,依托文艺家庭、非遗传承家庭、美丽庭院、家庭农场、家庭国学课堂等家庭原生阵地,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群众认可的微阵地。创新网上阵地。上线“理论直播间”“理论e起学”“理论广播站”等理论融媒体产品,组织“理论主播”连麦上线、直播宣讲,录播“中国精神”“快说纪法”“龙口有‘理’”等系列微宣讲短视频作品,搭建空中理论宣讲“微课堂”。打造流动阵地。把课堂搬到广场树下、小区院坝,开展小型化、院落式宣讲,变群众被动听理论为理论主动走向群众。搭建“实境课堂”,充分利用本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通过现场“沉浸式宣讲”,让革命历史“重现”;创新运用“现场行进式宣讲+扫码云端听宣讲”的形式,为理论教育提供专题化、融入式体验。

(五)叫响品牌效应,唱响党群和声。龙口市以“习语润心”品牌为统领,发挥各层级、各领域的优势,形成党员干部群众的大合唱。聚焦“一镇一品”,讲好群众身边的道理。持续丰富完善市镇村三级宣讲品牌矩阵,以打造“习语润心”宣讲品牌为统领,充分发挥489处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全域统筹、一体推进。经过多年培育,涌现出“大槐树下”“杜仲树下”“谭谈治理”“锦夜有话说”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基层宣讲品牌,结合镇街特色,讲好群众自己的道理。聚焦“一人一室”,培育群众心中的领路人。积极培育宣讲“名师名嘴”,成立韩思惠宣讲工作室、老曲宣讲工作室、娜家工作室等“百姓名嘴”工作室,探索打造理论宣讲“磨课”机制,打磨精品课件、宣讲形式和技巧,发挥理论名嘴的传帮带作用,培育更多理论宣讲能手。年均培训宣讲员80余人次,培育核心讲师20余名,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00余场。聚焦“一行一理”,打造行业领域的理论模本。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在龙口的生动实践,引导行业主管部门在选优配强宣讲业务骨干的基础上,对本行业、本领域内理论政策进行加工打磨,形成行业理论宣讲模本,打造“法润芝阳”“人正言方”“农耕物语”“星火明心”“清廉宣讲”“知行讲堂”等系列理论宣讲品牌。

经验启示

(一)诉求即方向,宣讲主题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理论宣讲既要把握住党的先进理论的核心要义和理论逻辑,又要明确群众诉求和实践可行性。上接天线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学、先进模范带头学、百姓代表主动学、群众全员引领学,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以学为荣的良好氛围。下接地气,一要满足群众诉求,涵盖乡村振兴、土地流转、预防诈骗、社保养老、卫生医疗、低保助残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热点;二要用好语言,多讲“家常话”“大实话”,把深奥的理论、政策变成故事,力求通俗浅显、喜闻乐见,努力让群众易学易懂、真信真用,切实增强情感认同;三要广建阵地,积极适应分众化传播特点,将宣讲地点下移到广场集市、田间地头、群众家中,适应群众的作息时间和情感需求,将理论政策潜移默化地传入群众心间;四要活化形式,不拘于形式,只要与群众有接触,就可以见缝插针地做宣讲工作,针对普通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和问题,以情动人、以小见大,用身边的事和人来摆道理、讲事实,把真情传播与理论阐释紧密结合起来,变“单向式”“灌输式”为“互动式”“体验式”宣讲。

(二)宣讲员是关键,要广纳人才精育先进。宣讲的对象是人,主体在人才,要在党员干部群众中遴选出善于做宣传工作的人才,由他们带头宣讲。要吸纳引领一切需要做群众工作的干部、乐于做“百事通”的群众代表,积极投身宣讲事业,学习宣讲技巧。要保证领导干部率先讲。党的领导干部代表的是党的形象,说出的话语代表的是权威声音。必须要求领导干部率先讲、示范讲,讲理论、讲政策、讲形势,让各层级“关键少数”带头将宣讲渗透入所有工作环节,通过宣讲做好各项政策实施的思想准备,争取最广大群众的认同和支持。要推动“专家名师”传帮带。按照有工作场地、有宣讲菜单、有宣讲计划、有宣讲产品的标准,依托“百姓名嘴”,创新打造“基层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名嘴示范、辐射、带动效应,通过实践滋养“细针密缝”、示范宣讲“言传身教”、实训风采“我行我Show”等形式,储备培养更多优秀的“理论宣讲轻骑兵”。要推动“名人名师”为示范。从先进模范、最美人物、知名人物、基层党支部书记中聘请“名人名师”作为示范。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建好用好各类宣讲队伍,培育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的民间名嘴、草根讲师骨干,打造一批在基层群众中有说服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百姓名师”宣讲队伍,让“百姓名嘴”变身“理论快递员”,通过入户送课、交流沙龙、戏曲说唱等形式,用乡音乡情、群众语言、走心故事宣讲“大道理”。要完善机制促长远。机制的完善才能保证队伍的管理完善、人才的交替更新,要探索完善正面激励机制、量化考评机制,提高各级重视程度,抓好后备人才培养,完善梯队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新格局,推动党员干部群众“大宣讲”格局的形成。

(三)团结出成效,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宣讲工作不是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的一家之事,也不是党员干部的灌输讲授,而是在先进引领下全民的共同参与、共同进步。要激发各行业职能部门的合力。不同的赛道有不同的政策,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专家人才。要聚焦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开展宣讲,推动理论宣讲由“务虚”向“务实”转变。例如春耕春种时节,农业农村局吸纳有能力、懂市场、会经营的本地“土专家”,组建宣讲小分队,去田间地头开展宣讲,将惠民政策、技术管理经验等“理论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政法系统组织专家开展法治宣讲志愿服务,结合校园欺凌防治、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与相关法律知识普及开展宣讲。

(四)品牌即王牌,要本土提炼放大效应。在团结群众方面,放大品牌效应是获得群众认可的有效手段。龙口市在推动理论宣讲成效方面,确立了“习语润心”的品牌统领策略,宣传过程中侧重了“最美龙口 好人之城”的文明引领,强化了“诚信、崇商、友善、进取”的城市精神传承,品牌的引领获得了群众的情感认同,激发了文化自信,彰显了龙口本地的精神文化特质。因此,要结合各地的历史文化特点,提炼出民众认可的品牌,“一市一品”“一镇一品”“一村一品”集合发力,既集聚合力,又百花齐放,既各展所长,又一体推进,以宣讲的“百家争鸣”实现城市实力和形象的整体跃升。

编辑:王惠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界面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