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财评|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 良法善治护航网络强国笃行致远

2024-06-23 11:25:10

来源:央广网  



当前,中国网民规模超10亿人,数字经济规模超50万亿元。网上购物、网上订票、网上就诊、网上刷剧……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30年来,一大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涌现,让老百姓与互联网的关系愈发紧密,也为我国数字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同时,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创新迭代,网络空间治理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加强网络法治建设成为建设网络强国的应有之义。

法者,治之端也。中国互联网发展的30年,也是中国网络法治建设起步的30年。30年来,我国制定出台了网络领域立法150余部。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持续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流程为网络空间构筑法律屏障,以良法善治为亿万网民守护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面对网络空间冒头的违规乱象,各部门合力铸就“铁拳”。国家网信办先后开展专项行动40余项,清理违法违规信息200多亿条,围绕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持续发力。工信部持续开展APP治理,截至今年6月已通报39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SDK)。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相关规定,大力整治“霸王条款”、明令禁止“自动续费陷阱”等违法行为。

网络法治建设加速迈进,让“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深入人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要求网络直播经营者明确消费争议解决机制、依法发布商业广告。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围绕预防预警、信息和账号处置、保护机制等环节作出规定,让“按键伤人”“按键杀人”网暴者无处遁形。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要发展好、运用好互联网,就要科学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积极应对“网上”“网下”新变化,用法治保障网民合法权益、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不断夯实网络强国根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2024年也是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提出10周年。网络法治建设为我国迈向网络强国提供了坚实保障。捍卫网络空间公平正义、创新网络法治实施模式、适应新兴产业发展规律,中国网络治理的深度和广度仍在拓展。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网络法治建设的持续推进,将营造更加清朗健康的发展环境,为我国培育新模式、新产业、新动能保驾护航。(央广网评论员 黄昂瑾)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