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要闻
穿行长山列岛

2024-06-14 07:41:36

来源: 昆嵛观潮  



依海而生,向海而强。1071公里海岸线,赋予仙境烟台开放包容的胸襟,蕴藏城市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跃动千里岸线,“蓝鲸1号”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这里启航,我国首次海上发射任务在这里实施……作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东北亚开放桥头堡的地位日益提升。抚今追昔,千里海岸线刻下了烟台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印记,也将推动烟台号航船披荆斩棘、收获精彩。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烟台获批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也是烟台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后的开篇之年。烟台市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千里海岸线 跃上新征程”大型融媒主题宣传活动,奔跑千里海岸线,找寻跃上新征程的关键之匙和动力密码。烟台日报、烟台电视新闻频道、烟台广播新闻频率及烟海e家、大小新闻等融媒矩阵同步推出。今起,昆嵛观潮推出系列报道首篇《穿行长山列岛》。

6月5日,早8时,从蓬莱至长岛的海上枢纽——蓬长客港,我们踏上“寻仙12”客轮:由南向北,经南长山岛,驶过庙岛塘,跨越“珍珠门”,依次停靠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抵山东省最北端——北隍城岛,折返至此行的终点——南隍城岛,踏进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

6月6日,早6时30分,我们又从南隍城岛登上“和航成龙”客滚轮:由北向南,经北隍城岛,依次驶离小钦岛、大钦岛、砣矶岛,跨越“珍珠门”,驶过庙岛塘,至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工委管委所在地——南长山岛。

图片

两天时间,一来一回,两度穿行长山列岛,海之变、岛之变尽收眼底。

40年前,烟台获批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1071公里海岸线开放潮涌,创造出闻名全国的“胶东模式”;

40年后,在这里,全国第一个海上经济开发区——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正续写着烟台新的闯海故事。

01

渤海深处,“经海005”号

深蓝中诉说“蓝色粮仓”

6月5日,早8时,随着洪亮的汽笛声响起,“寻仙12”轮拔锚起航。

风平浪静的庙岛塘内,庙岛、大小黑山等岛屿缓缓掠过。不久,船只跨越“珍珠门”,驶入渤海湾。

红色浮漂随微风起伏,绿色养殖笼有序排列,收获海带的渔船满载归港……船只先后途经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一岛一“丰”景。

图片

经过4个多小时的航行后,“寻仙12”轮来到山东省最北端的北隍城岛,卸载了部分乘客和物资后,向南折返,于12:30抵达此行目的地——南隍城岛。

下午13:30,登上经海渔业公司的快艇,向东南海域的“经海005”号养殖网箱进发。

近海养殖区内,一排排彩色浮漂,在海面上划出一道道“田垄”,圈起一片片养殖区,几艘小渔船穿梭其间作业。

快艇继续前行,南隍城岛在淡淡薄雾中变得缥缈起来,两旁的浮漂也逐渐稀疏直至消失。

“这里靠近深远海,水深浪大流急,刚才看到的筏式养殖以及小网箱等养殖风险比较大,不适合再做传统养殖。”经海渔业有限公司平台养殖中心主任刘玉磊说。

海天相接处,出现几个小“黑点”。随着快艇不断前行,“黑点”逐渐“长”成高大的钢铁平台,这些就是亚洲最大的量产型深远海智能网箱“经海”系列。

13:50,快艇缓缓停靠“经海005”。巨型钢结构、密密麻麻的网衣,构筑起网箱的“钢筋铁骨”。沿盘旋的台阶而上,平台稳如平地。

图片

“在已经投用的8座网箱中,‘经海005’是最后交付的,也是‘八兄弟’中最‘聪明’的。”在高度集成的集控室里,刘玉磊指着操作台和3块显示屏说,平台搭载了渔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通过500多个监测点,实时监测养殖、装备、水质、气象等信息。

在这里,传统的喂鱼也用上高科技。网箱上共有7个投喂口,用哪个口喂、喂多少,大数据平台会自动分析,给出指令。刘玉磊轻点鼠标,一个投喂口就开始“哗哗”地出料,水下鱼儿跳跃抢食,平静的海面顿时沸腾起来。

“经海005”长宽各68米,养殖包围水体9.4万立方米。刘玉磊说,近海小网箱的养殖体量从三五千斤到一两万斤不等,而这一座深海网箱的养殖体量就达到100万斤。“这一座网箱,相当于100个近海小网箱的养殖体量。”他说。

不远处的“经海003”号正在收鱼。随着渔网缓缓抬升,网内瞬间水花四溅、鱼儿翻腾。

图片

“这是去年5月投放的鱼苗,经过一年生长达到了成品鱼标准。”刘玉磊说。

登高望远。“经海”系列8座深海智能网箱几乎呈三纵三横分布,它们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海平面上,丰盈着蓝色粮仓。

从近海走向深远海,不仅是渔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更是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所需。

基于此,2023年12月,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正式获批建设。

“建设海洋经济开发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每一步都是在探索中前行。”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李明涛说,“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以新理念、新方式深耕‘蓝色国土’。”

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获批半年来,园区建设、项目建设、招商合作齐头并进。在长岛,我们偶遇进岛考察的中建山东投资客商,他们想就庙岛整体开发与长岛牵手合作。

从“一条鱼”牵出“一条链”,刘玉磊觉得,海洋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将推动长岛从种业创新、装备制造、水产加工到冷链物流、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形成比较完备的一二三产融合体系,提高海产品附加值,打造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无论从产业发展还是生态保护来说,海洋经济开发区的设立都是一次重大机遇,抓住它就等于抓住了未来。”站在“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的最前沿,刘玉磊感触良深。

02

南隍城岛深夜探访

“首富村”的40年蓝色梦想

薄雾散去,海天一色。

下午17:30,快艇从“经海003”返程,20分钟后回到南隍城码头。

南隍城岛是典型的“一岛一乡一村”制,盛产顶尖的海参、鲍鱼、海胆、虾夷扇贝等海珍品,是全国闻名的“鲍鱼岛”“海参之乡”。

这座岛和这片海域,正是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域。

环顾四周,岛上青山环抱,湾内桅杆林立,海面碧波荡漾。安宁祥和的小岛,一排排红瓦粉墙的渔民村居,错落有致,宛如一座“世外桃源”。

图片

1992年,长岛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小康县,而南隍城村则是全国知名的“首富村”。实际上,1985年,南隍城村就已经成为长岛县第一个“万元户村”。

40年来,怀揣蓝色梦想,南隍城村始终奋斗着、拼搏着。

在南隍城村村委会办公室,谈起海岛变迁,南隍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盛平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托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南隍城村组建捕捞队,从事渔业捕捞。

随着时间推移,渔业资源慢慢减少,长岛近海养殖兴起,南隍城村随即转型海带、扇贝立体养殖,村民人均收入达几万元。富起来后,1995年,南隍城村着手村居集体改造,两年后改造完成,村民几乎都搬进了新楼房。

进入新世纪,长岛开始实施“捞金”“捞银”“捞铜”工程,南隍城村开始大规模底播海珍品养殖,如鲍鱼、海胆、海参等。

期间,虽然村集体经济再度壮大,但问题随之而来:南隍城海湾相对封闭,大量养殖让海水污染越来越严重。

南隍城人意识到,个体化、粗放型近海养殖没有出路!

“必须走向深远海!”李盛平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老一辈赶海人为我们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我们不能‘守摊子’,必须思考新时代如何闯好这片海。”

图片

2010年,村里开始探索向深远海集约化、公司化经营转变,突破口就是海洋牧场建设。

“近海养殖已经饱和,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借助科技化、智能化、装备化的现代海工装备走向深远海,既是现实所迫,也是大势所趋。”李盛平说。

2018年,南隍城村与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等联合,成立混合所有制的南隍城海洋开发有限公司,向深远海进军。

如今,南隍城村又多了一份期待。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获批,为南隍城岛演绎新时代闯海故事提供了更多空间。

“海洋经济开发区获批对我们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李盛平说,越来越多像经海渔业这样的企业入驻,将加速南隍城村挺进深远海的步伐。

图片

夜幕降临,灯火阑珊。

站在海岛高处,海湾内大大小小的养殖网箱星罗棋布。李盛平说,湾里有三四百个网箱,养殖容量总计约为30万立方米,但“经海005”一个深海网箱的养殖容量就接近10万立方米。

近年来,南隍城村与经海渔业合作,探索出“大鱼带小鱼”的接力养殖模式。

“原来从鱼苗养到成品鱼,需要3年时间。期间一旦遇上恶劣天气,可能减产,甚至绝产。现在只养到4两左右就转移到深海网箱,三年能养两茬。我们养前程,经海养后程。渔民收益不仅没减少,反倒增加了。”李盛平说。

经过5年探索,南隍城将迎来新一波收获期。

李盛平满怀憧憬:“我们将在传统渔业优势的基础上,继续丰富鱼类品种,推进海产品加工,发展好旅游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逐蓝,不仅在海上。我们来到鸿家源渔家乐,推开大门,老板葛茂玲热情地迎上来,一边带领大家参观,一边讲述她的创业故事。

“2011年,在村里开渔家乐还是新鲜事。如今,村里已有近百家渔家乐。”葛茂玲说,“守着这么好的生态资源,进岛游客越来越多,为啥不让自己富起来呢?”

夜色已浓,抬头仰望,璀璨星空散发着希望的光芒。

03

南长山岛问路

国际零碳岛,海岛人的生态自觉

乘船穿行长山列岛,目之所及,生机盎然。

6月6日早6:30,“和航成龙”轮鸣笛启航,从南隍城岛驶向南长山岛。

10分钟后,抵达北隍城岛,一排排筏式养殖网箱格外抢眼。北隍城注重贝藻兼养,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离开北隍城岛,一小时后,船只先后抵达小钦岛、大钦岛。大钦岛码头异常忙碌,一艘艘渔船满载而归,岸上的吊车把海带吊到运输车上,车辆穿梭不停地运到各大晒场。远远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晾晒海带的壮观景象。

40分钟后,船只抵达“北五岛”(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中最南端的砣矶岛,这里海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图片

11:00左右,船只驶过大小黑山岛,成群的海鸥在空中盘旋,追船飞翔。大黑山岛上,风化和海蚀作用形成的天然“栈道”、北庄史前遗址等自然和文化遗产被完整保存,成为慕名而来的游客“打卡点”。11:30,悠长的汽笛声再次响起,“和航成龙”轮缓缓驶入长岛港。

从南北隍城到南北长山,从海上养殖到海岛旅游,保护生态是海岛人的共识。

国际零碳岛建设,藏在一个个小细节里。

刚登上南长山岛,浓浓绿意扑面而来。从海滨路到通海路,一路花团锦簇、色彩斑斓。长岛持续推进“鲜花海岛”建设,见缝插绿、见空补植,彰显海岛“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的宜人景观。

图片

长岛瀛洲小区里,一排垃圾投放设施整齐地排列在路边,只需扫描投放二维码,点一下对应按键,就可打开相应的投放口分类投放,并获得积分。垃圾分类已成为岛民的新风尚。

国际零碳岛建设,彰显海岛人的生态自觉——

海上,长岛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改造海域底质环境,开展生态养殖。

近岸,开展岸线修复,拆除近岸育保苗场,修复岸线景观。

岛上,拆除陆域80台风机,原本的风机所在地,被碧桃、樱花、松柏等植被覆盖,为每年途经海岛的360多种、120多万只候鸟营造良好环境。

眼下,长岛完成全域清洁能源集中供暖和公共交通、旅游交通新能源替代,近海养殖腾退1.8万亩,拆除岸线育保苗场86万平方米,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由38%提升到87.7%……

“通过实施工业退岛,禁止新上工业项目,推动工业全控停、零增量、消存量,人均GDP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7%。”李明涛说,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评估显示,大气指标较2017年改善10%-60%,近岸海水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漫步长岛,大叶藻又在海滩礁石丛生,东亚江豚、斑海豹等濒危生物频繁群游,东方白鹳、黄嘴白鹭等濒危鸟类明显增多,“和美海岛”的生态画卷越发美丽。

图片

图/张维康

为什么要建设国际零碳岛?

长岛地处胶辽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是环渤海海洋生态屏障和生态通道。

李明涛给出了两组数据:在烟台5000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中,长岛为2500平方公里,占50%;在全市3500平方公里的海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中,长岛为2482平方公里,占70%。

“一方面,这充分反映了长岛的区位独特、生态功能极端重要。另一方面也证明,长岛的生态保护给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腾出了更大空间。”李明涛说。

这种极端重要性,长岛人感受最深。

上世纪末,由于粗放发展、竭泽而渔,加之受自然环境影响,长岛扇贝大面积受灾。此时,岸线育苗场逐步涌现,数量迅速增加,但也导致了近岸潮间带生态受损,苗种成活率降低,产业经济陷入低谷。

“回顾这些年的发展历程能够看出,忽视了生态,破坏了环境,发展就会陷入低谷。生态变好了,又迎来发展高峰。”李明涛说。

从意识到行动,长岛马不停蹄。“我们重点围绕零碳应用场景打造和人的低碳行为养成方面攻坚突破,让长岛的零碳实践可看、可讲、可复制,让海岛群众人人知低碳、会低碳、愿低碳。”李明涛说。

从“北五岛”到“南五岛”(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庙岛、小黑山岛、大黑山岛),从蓝色粮仓到鲜花海岛,40年来,变的是一代代人的闯海故事,不变的是海岛人对这片海深沉的爱。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