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山东新闻
通四海联八方,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习近平总书记在日照市考察回访记

2024-05-26 08:19:08

来源:大众日报  



依托“前港后厂”模式,日照港与城市互相赋能,深入推进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山东港口日照港供图)

船舶在山东港口日照港粮食专用泊位进行卸船作业。(□记者 吴宝书 通讯员 史家民 报道)

五月的日照,海风拂面,浪花翻滚。茫茫天海间,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一片繁忙:高耸的自动化桥吊精准地从船上抓箱、装车;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在港区往来穿梭,按设定线路迅速将集装箱运往堆场。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日照港是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近年来推进智慧化、绿色化建设,建成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总书记听取了山东省港口发展建设和日照港规划布局等情况介绍,并察看了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场景,对日照港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的经验给予肯定。总书记指出,山东要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这为今后一个时期山东港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两天,把总书记考察的视频反复看了多次

——一定要抢占“智”高点,继续奋斗

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码头。长820米的码头岸线,配备了8台桥吊、30台轨道吊、15辆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色彩鲜艳的集装箱整齐码放,却见不到几名工作人员。

港口强不强,要看集装箱。2023年,日照港集装箱吞吐量626万标箱,同比增长7.9%,相当于每5秒就有一个集装箱在日照港装卸。1986年正式开港运营,到2022年就成为世界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目前日照港吞吐量居沿海港口全国第6位、全球第7位。

吞吐能力快速提升,与智慧化改造升级关系密切。抵达石臼港区后,总书记下车来到展板前仔细察看。“展板上展示的是山东港口与日照港的相关情况,我向总书记一一作了汇报。”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说,听汇报时总书记不时询问一些细节。

其中一块展板展示的,正是日照港大力推进绿色智慧转型发展的情况。由传统码头成功向全自动化码头转型,日照港还兼具了“顺岸”与“开放式”的特点,两者结合,达到了自动化轨道吊“少跑路”、集卡车堆场“自由行”、单箱综合能耗降低的效果。

一边走一边察看码头桥吊作业情况,了解询问相关细节,总书记对日照港取得的进步很高兴,认为其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不仅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前列,还积累了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值得肯定。

听到总书记对团队作出的成绩给予肯定,日照港集装箱智能化码头研发团队带头人胡继龙内心十分激动。这两天,他把总书记考察日照港的视频又反复看了多次。

“团队成员都感到很自豪。”胡继龙说,顺岸式,即码头的前沿线与自然岸线大体平行,是常见的码头布置形式,石臼港区就是如此布置。但全球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采用的是集装箱与海岸线垂直式布置,调整布置方式意味着新建码头,投资高、周期长,对日照港这类中小型规模集装箱业务的港口来说,难以承受。

传统码头升级改造,是行业的共性难题。技术攻关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现实。胡继龙带领团队对600余项清单问题、上百个关键点,一个个突破,失败了就推倒重来。关键时刻,还迎来了山东港口“连钢创新团队”会师攻坚,合力啃下了“硬骨头”,交出了比新建码头建设成本减少50%、码头运营综合成本降低70%、单机平均效率提升50%的优质答卷。

现场聆听总书记对日照港发展的肯定,山东港口日照港网络数据中心主任贾敏难掩内心的激动与自豪,“近年来日照港上线了‘云港通’平台及行业首个智慧设备管理平台,在全国沿海港口首创集装箱智能理货箱底验残系统,给港口能力提升带来了明显助力。今后,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继续立足本职工作,向科技要智慧,继续加强技术攻关,为推动港口智慧升级贡献力量。”

在总书记心中,港口一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考察时,总书记亲切慰问港口科技工作者、运营人员、航运人员,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奋斗,推动日照港管理运营更上一层楼。

“总书记的肯定与期望让大家更加充满干劲,我们将对现存传统码头进行升级改造,推动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系统升级,进一步提高港口智慧化水平。”日照港集装箱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军说。日照港一线技术研发人员马龙涛表示:“通过技术攻关,日照港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科技竞争不进则退,要抢占‘智’高点,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再接再厉、继续奋斗。”

从“一群港”到“港口群”

——100多个业务单元再整合,“老码头”发力“新业务”

从“一群港”到“港口群”,从多个散点到整合成面,总书记强调的“港口群”概念,正是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前进的方向。

港口多、港口大,未必就是港口强省。山东港口整合前,30个沿海县(市、区)建有20多个大大小小的港口,地区性港口建设过热和重复建设,港口发展急需一体化改革。

2018年3月8日,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由大变强,走向一流,整合港口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是必由之路。2019年8月,山东省港口集团正式成立,各港口明确发展定位、功能分工,各司其职:青岛港担当枢纽港,做强做优国际干线;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积极当好青岛港的喂给港;各港口之间开通内支线,形成“微循环”,释放出一体化倍增效能。

一批货物在日照港岚山港区提箱,在石臼港区还箱,上内支线发往青岛,后经青岛港外贸干线发往东南亚与欧美——各港区无缝衔接、流畅作业,这样的场景已经司空见惯。霍高原介绍,一体化改革以来,青岛港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跃居世界第四、第五,迈入世界一流港口行列。日照港、烟台港分别跻身全球第七、第十大沿海港口,渤海湾港吞吐量增长3倍多。2023年,山东省港口集团的货物吞吐总量突破17亿吨,位居全球第一,体现出强有力的港口集群效应。

“港口群建设不是‘拉郎配’,我们要让‘一家人、在一起,手足情、过日子’的家和业兴理念深入人心,实现握指成拳、协同共赢、齐头并进、美美与共。”霍高原说。

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之初,曾放眼全球作过深入分析。以世界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伦敦港为例,其年吞吐量只有5000多万吨,装卸业务只贡献了5%的利润,其余95%的利润来自金融、贸易、航运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态。反观山东,在一体化改革之前,各港口70%以上的利润来自装卸等传统业务,新兴业务的贡献率不到30%。如果不加快整合、提前转型,未来港口发展必将面临困境。

对标世界一流重塑发展路径,山东港口启动一体化改革后,果断摒弃“吞吐量为王”的传统思路,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港口转型升级。从顶层设计出发,山东港口将各港口原先独立运营的物流、贸易等100多个业务单元进行再整合,组建了投控、物流、航运、贸易等12个板块集团,构建总部、四大港口集团、12大板块集团以及众多内陆港组成的“1+4+12+N”发展格局。去年10月,山东港口揭牌成立供应链综合服务中心,更大力度推动“码头+物流+金融+贸易+航运”协同、“港口+政府+海关+铁路+企业”联动,现代航运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提升。

“现在的港口新业务,是很多‘老码头’无法想象的!”山东港口国际贸易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晋说,自己干了30多年港口建设和码头业务,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来做贸易,更没想到港口贸易的发展空间这么大。山东港口国际贸易集团成立仅4年,现已全面融入港口原油、铁矿石、煤炭等30个货种400多家上下游企业,累计实现贸易收入2529亿元、年均增长超95%,为港口贡献吞吐量超6300万吨,为地方贡献外贸进出口值超467亿元。

根据发展规划,到2025年,山东港口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将各占50%;到2035年,新兴业务占比将达到70%。

目前,山东港口正实施构建“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型,推动传统主业与新兴主业互为支撑,港口与板块协同共进,“三大赛道”(港口运营赛道,供应链服务赛道,港口、园区配套赛道)联动赋能。“在服务转型方面,努力打造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降低物流成本,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霍高原说。

“硬联通”为支撑,“软联通”为保障

——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港口力量

山东省港口集团总经理李奉利说,总书记考察日照港时,曾移步码头前沿,远眺黄海碧波。从总书记的凝神远眺中,他深深感受到总书记对港口发展寄予的厚望。李奉利表示,山东港口人将牢记嘱托,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物流通道“硬联通”为关键支撑,以通关便利化、“一单制”等“软联通”为重要保障,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港口力量。

5月25日,由山东省港口集团主办的“2024·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济南举行,这是山东港口连续第二年牵头举办此会议。自去年山东省港口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关于建立黄河流域现代物流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的倡议》以来,沿黄达海通道不断完善,近一年来,山东港口海向新增航线10余条,陆向新布局内陆港15个,新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6条,海铁联运操作量同比增加约20%。

李奉利介绍,通过内陆港、班列布局,近年来山东港口持续强化黄河流域互联互通。目前,山东港口在省内外已建设内陆港50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00条,初步形成覆盖山东、辐射黄河流域的陆海联动发展格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动能显著增强。

“近距离聆听总书记的教诲,很激动也很幸福!”回忆起与总书记见面的场景,山东港口航运集团“日照东方”轮大副郝晓楠依旧难掩激动,“总书记亲切询问我们的具体工作,问我们是跑远洋航线吗?我们向总书记汇报,跑的是中国日照至韩国平泽的国际客运航线。”

2023年10月8日,“日照东方”轮从山东港口日照港西#1泊位拔锚起航,“中国日照—韩国平泽”国际客运海上旅游航线复航,山东港口中韩国际客运航线正式全面恢复。

航运,是全球贸易的重要载体,港口作为航运的重要集结点与枢纽,既是开放门户,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日照港,既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目前已开通80余条内外贸航线,可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重要桥头堡。

海向,山东港口航线总数已达346条,航线密度居全国前列;陆向,跨境班列直达26个国家、57个城市。“我们要强化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山东‘双节点’的独特区位,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RCEP,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霍高原说。

(记者 常青 赵丰 肖芳)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