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6 08:41:37
来源:水母网
9月5日17时34分,在海阳市黄海海域,伴随着一声巨响震动山海,天启星座21~24星搭载的谷神星一号火箭腾空而起,奔向遥远的太空。至此,海阳已成功完成了六次海上火箭发射保障任务,肩负起了我国唯一一个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的重要使命。
发射母港初具规模 全链布局加速形成
火箭升空,产业成势。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烟台市全力冲击万亿城市的大背景下,海阳这个具备独特地理位置优势的滨海小城,奋力打开了一片“逐梦星空”的新天地。
以“海上发射”龙头作为航天产业发展基石,截至目前,海阳市已成功组织保障6次海上发射任务,累计发射卫星41颗,实现了海阳当地火箭总装、测试、转运、出港、发射一体化的重大突破和海上从冷发射到热发射的重大技术跨越,形成了简洁高效的海上发射流程、系统的海上发射支持方案、完善的发射配套厂房和商业化测控体系,具备了国内唯一的海上机动发射能力,并以其安全、灵活、经济、高效的技术优势,成为我国“陆海联动、高频发射”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历经四年时间,这一梦想即将实现。在全力保障海上发射的基础上,东方航天港引进李德仁院士工作站,推出“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快速推进商业航天全链条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百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
“国内首艘专业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本月下水,世界首个坐底式海上火箭发射平台年内交付,凭借机动灵活选择海上发射点位的优势,有效解决了射向问题。”据海阳市航空航天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初娜介绍,下一步,火箭垂直保障厂房、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基地、3万吨级专用发射码头等项目将陆续建成投用,不断夯实海上发射母港的承载能力,加快形成“冷热兼备,固液兼容,出厂即发射”以及海上回收支持的全新发射模式,这意味着,海阳已经具备了承载更多、更重要的发射任务的能力和载体。
从火箭生产制造及发射的“双料基地”到探索空天信息服务广袤星空,海阳东方航天港正加快产业培育步伐,强力隆起产业高地。“东方航天港是海阳的荣耀,我们将举全市之力,打造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卫星应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于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努力将海阳建设成为商业航天的新高地、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姜丹说,航空航天产业是海阳市“2+4”现代工业体系中两大核心产业之一,已累计签约产业项目17个,总投资263亿元,涵盖了星箭研发制造、空天信息应用、航天文旅产业等多个领域。
向航天产业新城迈进 海阳打造城市新名片
逐梦星辰,聚“星”成链。
从保障发射任务到延伸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东方航天港的每一步发展都备受关注。
按照“前港后厂、相对集中、区域联动、特色鲜明”的思路,东方航天港规划了“一港三区”的空间布局,以发射优势导入火箭的总装总测,进而引进固体运载火箭的动力及高端智能配套,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一个全产业链、高附加值、带动能力强的航天产业专属区。
问天之路不再神秘,越来越多的人有幸亲临现场见证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高光时刻,这得益于海阳依托近水楼台的海上发射资源优势、强势崛起的航天文旅新模式。
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沉浸式航天主题科普馆自7月份开馆以来,1个月内,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逐渐成为海阳打造东方航天港的新探索、新突破。这座聚力打造集航天博览、科普、科幻娱乐、亲子研学、观光度假于一体的一站式航天旅游综合体、超级旅游目的地,正通过丰富多彩的航天元素和沉浸式互动科普体验的呈现形式,擦亮了海阳航天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东方航天港全面构建起集海上发射、星箭制造、高端配套、空天信息服务、航天文旅为一体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生态圈。海阳将不断壮大产业链、优化服务链、延伸创新链,努力把东方航天港建设成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新中心、人才集聚的新沃土、技术创新的新高地。”展望未来,海阳市委书记刘海彬充满信心,在他的擘画中,一个百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将全面崛起,继而带动海阳装备制造、金属材料、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卫星网络等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助力海阳向国内知名的航天产业新城迈进,打造一张星光闪耀的城市新名片。
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徐盛世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