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16:02:23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6月26日讯(通讯员 殷龙娇)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特开设“身边的榜样”专栏,选树一批身边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号召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踔厉奋发、奋勇争先,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六队人,敢于适应变化,直面挑战。
一个带一个,一个学一个,从被师父教到独当一面,无数工作中、工作外的经历,让来自淄博的张朋,在努力与付出中,日益完满自己的人生。
兴趣,是决定性因素
2011年,刚参加工作的张朋,还没来得及适应新环境,便被派往印度尼西亚开展勘察工作。
热带雨林地区,野外遍地是荆棘,地上有毒蛇,树上有蚂蟥,当地人用镰刀在前开道,张朋和队友穿着雨靴,在后头跟着走。
矿洞高五六十公分,宽一米,刚好能够一人爬行通过,“一探进洞口,蚊子、蝙蝠扑面来,一窝蜂朝外飞。”对于北方长大的张朋来说,这场面还是第一次见。
蝙蝠吓到了张朋,却也让他觉得有趣,回忆起那时的场景,“‘好玩’的印象更多些”。
大部分时间,张朋手拿着锤子,背着包,一头扎进矿洞编录、采样,最长的一次,在狭小、望不到尽头的矿洞里,他爬行了五百多米。两个月项目周期,裤子不知磨破了多少条。
“学生时代就很向往那种背着包到处去溜达的生活,特别想出去看看。”张朋说。
进入六队12年间,他走过内蒙古、吉林、辽宁、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及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坦、苏丹等国家,仍想前行,当然,不仅仅是为去看更多的风景,更多的是因为找矿报国的使命。
实干笃行 担当尽责
有责任心、不惧挑战,是曾经的队员对张朋的评价。
张朋说是因为自己受到了六队精神的影响,这里群英辈出,相比前辈们,自己仍有极大差距。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他成为项目负责人。被委以重任,感到荣耀是其次,更直观的,是压力如山。
定点、编录、取样、化验,每项工作都要提前计划好,各个环节如何做好衔接,对当时的他来说,一头雾水。“没办法,只能采取最笨的办法,就是看教材、看规范,一边学一边干。”他说。
遇到难题就去钻研,实在琢磨不透的,就拉着经验丰富的同事问经验,一点点把自己“熬”出来、“逼”出来。那段时间,张朋办公室里的灯经常亮到后半夜。
所幸结果不错。负责的项目找到了矿,张朋身上的担子轻了些。之后,一个个项目,接连在他手中被完成。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几乎日日加班,每天最早也要十一点回家。问到入队后遇到的困难,他说,“最多的还是项目上的压力,但是只要认准了,就去做,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拧成一股绳 握成一个拳
2021年,张朋成为苏丹子公司负责人,带着由地质、钻探等不同部门组成的十余支队伍,跨越万里征途,去往“地球火炉”苏丹。
刚到苏丹的那段时间,张朋经常失眠,一闭上眼,脑海里闪过的都是问题:要打破原来部门的壁垒,把大家真正聚在一起;要做好现有项目的责任分工;要与在苏的中国企业对接、谈合作;要安抚队员们想家的情绪……
这些都是内部问题,更让张朋头疼的是来自外部的问题。苏丹素称“火炉之国”,热的时候,空气温度在五十五度左右,地表温度能达到七八十度,出来一趟,人能晒“干巴”,加上苏丹政治局势动荡、公共卫生体系薄弱……如何让队伍稳稳扎下根,打开境外找矿事业新天地?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张朋心头。
解决问题就像剥洋葱,不能一蹴而就,得从最容易克服的入手。张朋决定首先要把基地建好,号召大家齐上阵整理物资、疏通管路、自建发电机房,安装设备,保证基地能够满足基本需求。
“大本营”建好了,其次要保证安全、开展工作。张朋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制定应急预案,实行日报制,确保各项防疫工作落实到位。同时走访相关协会和企业,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地质、钻探、实验等职能分工,做好物资供应保障,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在外谈项目、谈合作,在内抓思想、抓措施,在各个方面改善队员生活……近十年的项目管理经验让他在处理问题时游刃有余,但被问及成功的关键,他十分谦虚:“主要是因为我有一帮靠谱的伙计,大家都很支持我的工作。”
张朋的魄力、肯干,极大激励了在苏丹的其他队员,整个队伍愈加坚韧、团结。
“团结,是六队人身上共存的基因”,张朋说,“大家相互帮助,没有埋怨,和兄弟们同甘共苦的情谊,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彩梅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