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6 09:30:36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8月26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林宏岩 林德昊 摄影报道)“烟薯25”种植业红红火火,村民腰包鼓了;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生活更方便了;村里有了自己的秧歌队,文化活动丰富了……在昆嵛山保护区义合庄村,村民们津津乐道着村子里的新变化。这个昔日贫困的小山村,如今正悄然发生“蜕变”,而这些可喜的变化,和驻村第一书记朱贵绪密不可分。
义合庄村位于昆嵛山南麓,是一个人口只有100多人的小山村,也是市扶贫工作重点村。2019年9月,朱贵绪被选派到义合庄村担任第一书记。进村那一刻,朱贵绪便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将自己当成了村里的人。近两年来,他用心守护着“家”,真心关爱着“亲人”,村子脱贫了,村民心也热了。
党建发展的“领路人”
做好第一书记,搞好党建是关键,这是朱贵绪工作思路的开端。在加强日常学习的基础上,每逢“七一”,朱贵绪总要组织全村党员集中参观昆嵛山革命纪念馆、“一一·四”暴动策源地、杨子荣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不断提升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夯实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
“不会干的我们一起学,搞不懂的我们一起研究。”这是朱贵绪和村干部常说的一句话。驻村后,朱贵绪发现,农村党员干部虽然工作热情很高,但有些业务不熟悉,落实工作相对滞后。为此,他和村干部结成帮带对子,通过理思路、标重点等方式,互相学习、督促进步。大家拧成一股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也不断增强。
在村子入口处,一处特别的红色文化宣传栏在大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村里有7名抗日革命烈士,6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还有建国前老党员和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退役老兵等。朱贵绪充分挖掘村里的红色资源,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走访多地搜集相关红色史料,入户走访询问村里老人,历时三个多月,最终建成红色文化宣传栏。
“这么多感人的红色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作为第一书记,我有责任挖掘、传承这些红色基因,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谋求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朱贵绪说。
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担任第一书记以后,“5+2”“白+黑”成为朱贵绪工作常态。面对决胜脱贫攻坚的“硬任务”,朱贵绪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放弃双休日、节假日,以村为家开展工作,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断变成现实。
义合庄村经济结构单一,一直以苹果种植为主。为帮助更多村民增收,朱贵绪从全局谋划,带领村干部集思广益,立足实际调整全村种植结构,在保证苹果产业稳步增收的前提下,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植“烟薯25”30亩,不仅创造了20多个就业岗位,也给村民们开辟了新的致富渠道。
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他积极带领村文艺骨干组建锣鼓队、秧歌队,集思广益为村凉亭命名,为村里每条路都起了新名称,不仅增加了村子的文化气息,也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驻村以来,义合庄村自来水全部改造完成,黄垒河拦河坝工程也修建完工,损坏的路灯也都修好了……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凝聚着朱贵绪的心血。
乡里乡亲的“家里人”
已经97岁的村民柳言秀出行不便,朱贵绪自费购买理发工具,利用在部队上学到的手艺,主动登门为老人理发;贫困户曲恒利无儿无女,患有偏瘫,朱贵绪得知情况后,一边照顾老人起居、送医送药,一边协调帮助办理集中供养手续,最终老人顺利进入莒格庄镇养老院安享晚年;村民吕明洋患有矽肺病和肾病,朱贵绪跑前跑后为他申办低保,为其妻子申请评残……
村民有难题就找朱书记,大事小事他都放在心上,防疫、防火、上门为老人量血压、为高龄老人劈柴扫雪、为村民写春联……细微之处见真情,小事小节见真心。村民们打心底感谢这位踏踏实实干事的“第一书记”。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