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要闻
“海上仙山”长岛积极转型 实现经济效益和海岛生态和谐共生

2021-06-30 17:03:35

来源:水母网   通讯员 聂英杰 记者 曲琬仪



水母网6月30日讯(通讯员 聂英杰 记者 曲琬仪)近年来,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加快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海岛路径。经过持续攻坚,长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长岛,裸露的山体得到了生态修复治理;车辆“双控”全面实施,在全省率先构建起全域新能源旅游公交体系;率先实施全域生活垃圾分类、集中供暖全部清洁能源替代、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近海养殖进行了腾退,旅游和自然岸线占比由38%提升至85%……“海上仙山”逐步变成了“碧海青山”,这座环渤海地区的海上生态屏障更加秀美更加牢固。海岛群众和游客对长岛优良的生态环境纷纷点赞,生态保护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展览馆——展示长岛生态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长岛持续保护修复生态,通过拆除风机、近海养殖腾退、裸露山体修复、生活垃圾分类等措施,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互促共进、良性循环的新路子。而长岛海洋生态文明展览馆所展示的经验做法,正是近年来长岛致力于生态发展的缩影。

据悉,长岛海洋生态文明展览馆集中展示长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规划、内容以及成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长岛海洋生态文明展览馆与老海岛精神陈列馆两馆并蒂联展,总面积两万五千平方米,布展面积约一万平方米,于2020年6月29日正式馆开馆。老海岛精神陈列馆深入挖掘老海岛精神,整合海岛军地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展示了海岛党员、军人、干部、群众“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的英勇事迹和动人故事。

长岛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互联网+”的智慧型港口

乘着船一进入长岛港,一座现代化风格的大型建筑伫立眼前。经过近两年的建设,长岛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已全面完工,进入室内装修施工作业阶段,预计年内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建成后,日最大旅客吞吐量可以达到12万人次,成为集旅游、购物、物流、休闲观光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客运滚装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

烟台蓬长客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铁业介绍说:“客滚船旅客上下船采用登船廊道,车辆上下船通过登陆点或液压连接桥,人车合理分流,互不干扰,节省旅客和车辆的上下船时间,有效提高运营效率,提高居民舒适度。”据了解,项目建成后还将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体系,结合智慧港口综合平台建设,系统解决长岛港区车客分流、口岸监管、功能布局等问题,打造“五型智慧港口”和“航站式服务”,使长岛港逐步建设发展成为具有“互联网+”特色的“智慧型”港口,为长岛居民和旅客出行提供更加舒心便捷的交通服务体验。

海岛裸露山体修复——绘就生态长岛美丽画卷

为了修复秀美岸线,保护生态碧海。长岛拆除岸线育保苗场86万平方米,整治修复岸线89多公里,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由38%提升到85%,完成近海养殖腾退1.3万亩,减少入海排污口1038处,投放人工鱼礁130万空方、增殖放流恋礁型鱼苗3000余万尾,90%以上海域近海水质达国家一类标准。

长岛综合试验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园林科科长张文平介绍:“为加强生态修复,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2018年以来,长岛累计投入资金7100万元,对南、北长山17处受损山体采用高次团粒喷播技术进行治理修复,对北五岛、西三岛裸露山体进行生态修复,实施绿化美化彩化升级。共栽植黑松、紫穗槐、柽柳、爬山虎攀爬植物等各类苗木80多万株,修复裸露山体面积约30万平方米,补植造林300亩,林分改造1000亩,种草50亩,实现了海岛裸露山体“应治尽治”。”

“渔家乐·民宿”——发挥海岛旅游产业示范带动作用

长岛“渔家乐”兴起于1999年,是全国“渔家乐”的发源地。以“吃住在渔家,游玩在海上,揽胜于景区,娱乐在渔村”的浓郁海岛文化特色,备受游客青睐。目前全区共有22个村经营“渔家乐”项目,业户1128户2.4万余张床位。为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渔家乐·民宿”产业发展,从2020年开始,长岛综合试验区实施“渔家乐·民宿”提升三年计划。区工委管委连续三年设立每年不少于200万元的“渔家乐·民宿”提升专项资金,有效解决业户改造提升资金短缺问题。同时,通过产业招商,吸引山东不负文旅、乡伴集团、鲁商乡村发展集团、闾坊文旅、铂思文旅等先后来岛进行“渔家乐”投资考察。对花沟村16栋部队老营房进行整体改造,预计在9月底主体完工;鲁商集团计划投资1.5亿元对孙家半壁山进行整体改造。

经统计,旅游旺季期间,提升后的“渔家乐·民宿”比普通渔家乐入住率提高31.6%,收入明显高于未改造业户,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长岛综试区垃圾分类——打造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

长岛综试区居民分散居住在10个岛屿,各岛环境各异、情况不一,居民生活习惯差别较大。长岛综试区坚持因地制宜,采用差别化的策略一体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长岛综试区将生活垃圾以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为基本分类标准。餐饮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一并称为厨余垃圾,进一步简化了分类标准,便于居民区分。为使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各环节环环相扣、闭环运作,长岛综试区坚持系统思维,强化流程设计,彻底解决“前端分类、中间混运、末端混处”的现实困境。

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尝试,长岛综试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且保护了海岛生态,打造了一张闪闪发光的“生态名片”。

海水淡化站——解决发展渔家乐旅游后顾之忧

岛上居民正常生活用水为30-40吨/天,旅游旺季约为60吨/天,仅靠原有的苦咸水淡化设备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去年,村里新上了一套海水淡化设备,日处理能力达500吨/天。加上原有的苦咸水淡化设备,满足了岛上生产生活需求,为发展渔家乐旅游解决了后顾之忧。

近年来,长岛建立起跨海引水、海水淡化、雨水积蓄等多重用水保障网络,彻底消除了海水倒灌现象,过去只能定时、定量供水的北部岛屿基本实现24小时供水,10个有居民岛实现海水淡化站全覆盖、净化水村村通。实施电网升级和智能微电网建设,实现全域“双回路”供电,告别了燃油发电历史。

新能源供暖系统——实现清洁能源供暖全覆盖

“以前村民靠生炉子、烧煤取暖,这几年来,实行新能源替代,群众反映非常好。虽然住在渔村,但享受到大城市的集中供暖条件。”南隍城乡党委书记刘国明说。

近年来,南隍城乡南隍城村实行整体规划,对外墙保温及供热管网系统统一进行了改造,采取14台空气源热泵的供暖设备统一供暖。目前已有南长山街道的黑石嘴、王沟、连城等7个渔村开始探索采用地下水源或空气源热泵等技术推行集中供暖工作。2018年以来,长岛综合试验区坚持生态发展理念,推进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项目建设,实现了城区清洁能源供暖全覆盖。相对于传统的燃煤供暖,清洁能源供暖每年可节煤2万吨以上,大约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3万吨、硫化物2200吨、氮氧化物1000吨,有效提升了空气质量。

新能源汽车——构建海岛绿色交通网络体系

近年来,长岛综试区坚决优先构建海岛绿色交通网络体系。一方面,自2018年12月20日起,全面实施车辆“双限”政策,岛外限制外地机动车辆进岛,岛内控制机动车总量只减不增;另一方面,全面推进岛内公共交通新能源客车替换工程。岛内各景区、行政村设置公交站点178个,规划旅游专线3条,与岛内5条城市公交线路融通联网,实现新能源公交车、旅游包车、共享汽车绿色低碳出行100%,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00余吨,进一步优化了海岛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据了解,长岛将持续推进岛内新能源汽车替换工程,支持引导岛内燃油出租车、私家车进行新能源替换。同步加强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智能化公交站牌和综合交通信息网络系统升级建设,提高科学调度水平和车辆运行效率,为旅客提供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出行环境。

“国鲍1号” ——做好深远海智能养殖发展文章

南隍城岛海域是中国原种皱纹盘鲍发源和栖息地,也是国家级皱纹盘鲍、光棘球海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全国唯一的省级皱纹盘鲍原种场。“国鲍1号”深远海智能化海珍品养殖网箱于2018年由山东南隍城海洋开发有限公司立项并开工建设,为我国首座坐底式深远海智能化海珍品养殖网箱。网箱长36米,宽36米,吃水21米。三个养殖区共悬挂36988个海珍品养殖笼,可年产优质海珍品70-120吨。“国鲍1号”搭载水质、气象、水温等大数据监测装置,配备海洋牧场雷达看护设置,搭载全新5G信号站,具备对养殖网箱及海洋牧场对全天候监控监测功能。

大海,成就了长岛的过去和现在,相信在新时代,长岛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导下,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长岛将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经海号”—— 探索“牧场企业+渔户”合作模式

“经海1号”“经海2号”坐底式智能网箱分别于2021年6月2日、6月20日在南隍城岛东部海域下水,经海系列网箱的正式投用,填补了我国在30米水深养殖水域坐底式网箱养殖空白。长岛积极探索“牧场企业+渔户”合作模式,实现大网箱带动小网箱接力养殖,养殖周期缩短1年,渔户效益增加1倍。实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抱团发展模式,北城渔业合作社辐射到4个乡镇272户群众,带动社员户均增收20万元。

截至目前,累计确权海洋牧场用海126宗34.9万亩,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6处,下水多功能海上平台5座、大型智能网箱7座。先后投放人工鱼礁130余万空方,增殖放流3000余万尾。通过多年发展,长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初具规模,装备化、信息化、规模化水平率先走在了省市前列,初步形成了海洋牧场建设“全国看山东、山东看长岛”的格局。

“梦寻仙山"光影演艺——打造林海景区的夜游经济

夜晚,微微海风拂面,在“梦寻仙山"大型行浸式海岛光影演艺的映衬下,长岛的崖壁、礁石以及林间小路被赋予了鲜活的色彩和动人的传说,让海岛之夜更加迷人。在夜游入口处,火树银花,琳琅满目的七彩泡泡漂浮在人群之中,举手抬足之间,泡泡转眼即逝,如梦幻泡影般把大家带入了仙山之路。泡泡随风飘荡,当手触碰到雾泡的时候,雾泡化为云烟。随着逐渐深入其中,奇幻、浪漫的灯光,让人仿佛置身“仙境”,一处森林空地,森林结合仙雾圣光,构造成一个全新的幻境空间。身在云间森林中穿行,时而在时间中穿梭。漫步在光彩炫目的光影世界中,感受星辰大海的氛围,感受着天地造化、人的极致宁静,与万物共生的和谐状态。

如今,“夜游”已经成为长岛旅游经济的增长点,激发经济的新活力。打造林海景区的夜游经济,成为一个全新的网红打卡圣地,让大家体验到了与白天完全不同的视觉盛宴。

王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界面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