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教卫
烟台市双拥模范城创建再获“一城双模范”佳绩

2025-04-25 10:01:10

来源:水母网  



2025年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烟台市再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龙口市再度登榜,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这是烟台市第十次获此殊荣,更是连续取得“一城双模范”佳绩。

烟台,胶东红色文化重要发源地。这里曾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日的第一枪,诞生了山东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了胶东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革命战争时期,50万胶东儿女参军入伍,280万人次踊跃支前,43万两黄金支援前线,涌现出“华东支前英雄”唐和恩、孙纯秀等一大批拥军支前模范。烟台在册烈士3.96万人,是全省烈士人数最多的市,热血忠诚铸就了军民鱼水情的深厚基石。新时代,仍有二十余载甘做烈士“守陵人”的张术河、将头网鲅鱼留给人民子弟兵的“兵妈妈”贾平等一批倾心拥军优属,薪火相传书写鱼水情新篇的拥军先进模范。

红色烟台——赓续“大支前”光荣传统

蓬莱区北沟镇北王绪村海滩,面朝大海,巍然耸立着“八路军挺进东北渡海出发地纪念碑”。那年,数万名八路军将士星夜踏上征途,他们的身后,是军民一心、无怨无悔的支持。

1945年8月,抗战告捷,八路军奉命挺进东北。山东军区调主力六万,以海路为主开赴东北,起渡多择蓬莱栾家口港,兼取龙口港,登陆则为辽东庄河等地。在秘密状态下,数万名八路军将士渡海北上的壮举,开创了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战略转移的先例,烟台军民在完成海上运兵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斗转星移,这份不计得失的拥军情谊,仍在烟台这片红色土地上流淌。

崆峒岛,位于烟台芝罘的东北海域,距离海岸线约9.5公里,面积仅0.84平方公里,20世纪50年代开始驻军。为方便官兵进出岛,上个世纪60年代,崆峒岛村为官兵和军属专门印制了“崆峒岛驻军专用票”,凭票免费乘船。从此,每逢新兵上岛和老兵退伍,村里都要敲锣打鼓为新兵和老兵送来拥军船票。

从第一代15马力、乘坐20来人的手摇橹帆船,到现在600马力、乘坐120人的第六代拥军船,60年风雨,掌舵人换了一茬又一茬,驻岛官兵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小岛人的拥军情谊没有变:一张旧船票,随时能免费登上崆峒岛的客船。

岛上,到处都流传着军民患难与共的动人故事:2000年,岛上第一条海水淡化水管最先接入部队食堂;2002年,村里主动征求部队意见,建设了一座兼顾国防要求的码头;2010年,将村西一块500多平方米的山坡划拨出来改建新营区;2017年,村整体搬迁后,每周六安排船只往返崆峒岛与市区,免费保障官兵和物资给养进出岛……而在岛上,最难栽的树是子弟兵栽活的;冬天给岛上老人送煤的也是子弟兵;风暴潮来袭,冲在最前面抢险的还是子弟兵。

俯瞰千里海岸线,12座拥军楼坐依海岸,见证着永续传承的军民鱼水情。

2019年,驻烟某部改革成立之初,急需地方协调办公区域。烟台市高度重视,秉持拥军光荣传统,明确提出好地段由部队先挑、好资源让部队先用,全力满足部队办公需求。很快,东起牟平养马岛、西至莱州三山岛的黄金海岸线上,建起12座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部队官兵心中“最美拥军楼”。

把最佳海湾建成部队军港,把最美海景楼建成部队营房。如今,拥军楼的一砖一瓦都凝结着当地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情谊,这也是烟台在服务部队改革建设中责无旁贷、全力以赴的生动写照。

双向奔赴—— 城舰互动诠释双拥新内涵

2023年4月20日,烟台港一阵汽笛声响起,海军烟台舰缓缓靠岸……码头上热情的锣鼓声、人们的欢呼声,传了很远。一边是“欢迎回家”的温暖怀抱,一边是“向家乡亲人报到”的归心似箭,时隔12年的相聚,澎湃了多少烟台人的心潮。

“烟台舰入列以来,在家乡人民的关心厚爱中奋发图强,在走向远海、建功大洋的光辉航程上烙下了时代印记、留下了浓墨重彩。”在烟台舰访问烟台欢迎仪式上,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政委说。

城市是战舰的故乡,战舰是城市的名片。城与舰,因同一个名字结缘,烟台舰与烟台人民的鱼水深情不以山海为远。

2021年,烟台舰在印度洋亚丁湾执行任务时,得知烟台远洋渔船经过,主动为家乡渔船延伸护航、提供安全保障,并在2022年新年到来之际,与家乡父老亲情互动、互致祝福,让双拥之花在世界大洋绽放。

2024年4月19日,烟台舰再次与亲人“相拥”。烟台组织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登舰,和官兵一起创作富有“家乡”特色的剪纸、面塑、掐丝珐琅等非遗产品。舰市携手开展了老兵登舰、国防教育宣讲、升旗仪式等特色活动,社会登舰参观人数总量突破2.5万人次。

在一次次充满暖意的“城舰共建”互动中,“军爱民、民拥军”早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为烟台新时代双拥注入了新内涵、澎湃着新动力。

同时,爱国拥军工作进入了全民参与的新时期,社会拥军潮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拥军门店。

为凝聚社会力量,形成爱国拥军合力,烟台市启动拥军门店服务标准化工作,在全国率先发布《拥军门店服务规范》地方标准。

通过召开现场会推广地方标准,试点区市制定拥军门店星级评定实施办法、门店牌匾制作和悬挂规范等工作细则,与地方标准一起配套实行。将社会化拥军规范管理纳入市级重点打样项目,每月对各区市社会化拥军工作进行指导调度。截至目前,已高标准打造拥军门店2000余家。

走在烟台大街小巷,40多处双拥主题公园、拥军路、双拥展馆和国防教育基地,系起鱼水情的“红飘带”,引领后来人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向前。

远赴广西慰问胶东走出的英雄部队“任常伦连”,与在栖霞建连、参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驻深圳32266部队开展“寻根烟台 感悟初心”活动,举办“最美系列人物”评选……这些年,我们不断讲述着烟台双拥故事,将军民生死相依的见证刻印心中。

聚焦强军—— 奋力谱写拥军优属时代新篇

翻开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台账,问题需求、事项类别、责任单位、进展情况一目了然。2020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为部队解决问题、需求2700余项,涉及军人子女入学、家属安置就业、供水供暖、道路维修、交通疏导、海训保障、战备执勤、遂行任务保障等方方方面。

“部队有需求,地方有所应。部队的双清单事项,我们坚持第一时间收集、第一时间办理,难度大、涉及面广的,我们第一时间汇报研究,事项的进展第一时间反馈给部队,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烟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陶可令表示。

在港口、公路和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烟台各地兼顾国防战备要求,建成军民两用码头30多个、建设海防公路近500公里,为部队快速机动提供有力保障;协同航天院所为部队解决技术难题1000余项,有效提升部队海上联合作战能力;在贴紧军队需求投入上,累计投入8800余万元,建设31.8公里长岛国防备战公路,适应新装备作战需要。

面对驻烟某部历史遗留问题,烟台军地部门合力打响问题化解“攻坚战”。市领导牵头召开协调会,由部队和双拥、法院、属地政府、信访部门成立的专项工作组,实地走访、定期碰头、多方合力,1个月解决军休干部滞留问题、1天解决滞留营房拆除问题、6个月时间协助部队完成尾款追缴。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部队转隶移防烟台,军人交流调动频繁。军嫂的安置、军娃的教育是军人牵肠挂肚的事,“三后”问题同样是烟台双拥的心头大事。

军娃牵动军心。每年年初,烟台双拥办、烟台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市教育部门会及早碰头召开“三后”问题座谈会,分析当年军人子女入学的需求、形势及难点,确定解决措施,并向驻烟部队征集入学需求,启动子女入学优待工作。

学前教育阶段,军人子女就近就便优先入园;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就近、就便、就高、优先”的原则,指定学校接收或根据意愿协调优质学校就读;普通高中阶段,军人子女按政策享受降低分数录取……2021年烟台市双拥办、教育局等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军人优待工作的通知》上,对军人子女的教育优待及办理程序已形成明确的制度化安排。四年来,已有2400余名军人子女顺利入学转学。

后院连着前线,服务军属出实招。2024年最新修订的《烟台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明确,随军前在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工作的,对口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单位;对配偶在驻烟台辖区部队工作2年以上的随军未就业家属进行定向招聘;国有企业和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在新招录职工时,按照用工需求的适当比例聘用随军家属;对创办企业、从事个体经营的随军家属,按规定给予创业贷款支持、税费减免……

“心里很温暖,我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我对象可以更安心服役,我也能为烟台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一家人心中充满了幸福感。”一位驻烟某部随军家属随调到丈夫所在驻地后说。

互助共建—— 军民鱼水情蜿蜒山海间

如今,军民共建佳话频传,蜿蜒山海间,交织出新时代精神气象。

30多年来,海军航空大学坚持与烟台SOS儿童村、特殊教育学校结对共建,为儿童送图书、为学校购设备、为困难学生送慰问品;驻烟部队与烟台大学等高校开展红色教育、官兵素质培训等合作共建,部队设立的天箭基金,已帮助400余名困难学生圆梦校园。

近年来,驻烟部队投入1470万元支援乡村振兴和助学兴教活动,组织开展义务巡诊、健康讲座160余场,惠及群众1.6万人。每年为60所学校开展军训15.2万人次,接待5.9万人次进军营开展国防教育,为3.2万人次进行国防教育授课,弘扬革命精神。

新征程上,烟台打造“山海同行 军民同心”双拥品牌,开展情系边海防、走进小散远、走一线进军营、情暖海防前哨、千里拥军等特色活动。广泛开展暖心、政策、实事、文化、科技、金融“六大拥军行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拥军优属,实现军民共建、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每逢“八一”建军节,拥军文艺志愿者们就会走进海防部队、夫妻哨,开展“情系边海防”专场文艺演出。双拥部门、市图书馆为部队打造智慧书屋12处,赠送图书万余册,提升部队文化“软实力”。

打造“百年烽烟”英烈文化品牌,烟台先后与上海浦东新区、江西抚州市、新疆喀什地区签订共建协议,与上海市浦东新区联合开展迎烈士回家主题活动,推动英烈文化阵地提档升级。出台《建立新时代军休机构融合发展五项机制意见》,打造全国一流军休所。公益基金助力关爱老兵专项行动,为老兵进行白内障手术、配发助听器、安装义齿,让老兵看得到、听得清、吃得香。筹集社会资金将烈属住房应修尽修,让烈属感受到军民情深的传承。

打造“山东老兵·戎耀烟台”志愿服务品牌,全市发起成立各类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2215支,组织3.7万名退役军人投身志愿服务行列,“渤海平安哨”作为全省唯一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全国十支优秀项目。

长岛月牙湾、九丈崖、昆嵛山、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等15个公园、景区,面向现役、退役军人免费。5A级景区蓬莱阁在对现役军人免票的基础上,对全国范围内持优待证的服务对象实行免票游览。公交集团开通“拥军专线”,为现役军人外出活动提供免费接送服务。

2023年,烟台公布《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首批优待目录清单》,推出交通、住宿、餐饮、家装、培训、商超、医疗等十大领域553项优惠措施,为军人、军属提供多元化优待服务。

长岛“兵妈妈”贾平带领拥军服务队乘船渡海,跨越千里远赴吉林看望从长岛移防的官兵。戎耀栖霞拥军服务队、福山暖心妈妈服务队等拥军志愿者队伍,常年服务在连队,情暖“小散远”,社会总动员、全民齐参与的拥军新热潮涌动仙境海岸。

莱州军人驿站、招远双拥综合体、黄渤海新区拥军商圈、龙口蓬莱福山拥军街等全域化、社会化拥军优属服务载体建设,如火如荼……

1991年1月16日,烟台市被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双拥模范城”称号,成为全国首批十个双拥模范城之一。

至此,烟台已走过三十余载光荣拥军路。烟台将以本次命名大会为强大动力,坚决扛牢双拥政治责任,赓续弘扬光荣传统,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烟台双拥力量。

(秦菲 倪超)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界面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