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10:03:12
来源:水母网
成宝东
黄县(今龙口市)历史悠久,物阜民丰,千百年来,一直以其发达的经济、繁荣的文化,成为胶东半岛的重镇。其乡风的古雅讲究、方物的繁盛富庶,更是令人称道。
一
龙口人的独特讲究首先体现在一些年节风俗上。比如,在全国的很多地方,过年时闺女、女婿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拜年,在黄县传统中这是万万不可的。因为初二尚未送神,且宗法社会中男性地位高于女性,父亲的兄弟姊妹地位高于母亲的兄弟姊妹,所以初二应该先到姑姑家拜年,初三才是闺女回娘家、孩子上姥姥家和舅舅家拜年的日子。
在胶东地区,“黄县嘴”“黄县套”的说法很有名气,尽管这名气中不免含些贬义。但是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这个度黄县人拿捏的还是比较好的。像“冬不推,腊不轧,大年五更不说话”等谚语,一方面反映了传统中的禁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说话和生活的智慧。过年时,多数人家都会添些新筷子和新碗,谐音“快挽”,意思是“快点往家挽”,这虽然过于直白了些,却也符合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因为经过一年的使用,家里的筷子和碗都会有些减损,而春节期间客人多,提前预备好各种餐具也是明智之举。
在龙口,很多传统的节日习俗都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以新媳妇结婚第一年为例,一些重要的节日娘家都要给婆家送节日礼物:三月三送面燕,是希望闺女早日有孕;四月八送鲅鱼,当然是“连年有余”了;端午送烧饼粽子,可千万别“耽误”了……
各种习俗也催生了很多民间艺术。比如面塑,结婚、上梁、三月三、新生儿满月等时节,需要制作各种花饽饽,作为胶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县的面塑在胶东享有盛名。
二
龙口靠山面海,各种地形兼具,历史上经济文化一直比较发达,享有盛名的特产很多。
龙口粉丝是全国出名的特产,全国各地都能吃到龙口粉丝,但一些跟粉丝有关的食品却只能在龙口当地吃到,比如油粉、凉粉、拉皮、打卤面等。
油粉是粉丝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从粉坊挑回家后存放一夜,任其发酵,待有了些酸味,用来打米汤或熬小米饭,兑上泡发好的花生、大豆以及豆芽、豆腐干等,加少许盐,喝起来酸咸可口。过去,粉坊的油粉差不多是免费的,随便挑。粉坊的重要产品之一是地瓜淀粉,俗称粉团,粉团做的凉粉切块,加芥末、香油、香椿、醋等凉拌,酸辣爽口;粉团做的拉皮切条,与炒肉丝、黄瓜丝、鸡蛋饼切丝等合拌,加辣椒油、醋等调料,这就是滑嫩喷香的炒肉拉皮;打卤面的卤是吃过水面时浇的汤汁,主要原料粉团,起的作用是使汤汁浓稠滑爽。这些风味小吃,只有在龙口或周边的蓬莱、招远能吃到或部分吃到,再远一些的地方恐怕就很少见了。
肉盒是黄县独有的美食,由面皮包裹肉馅煎炸而成,很多初次见到肉盒的人都以为是油炸包子,但是,肉盒不可能是油炸包子,这主要在于它特殊的皮儿。包子分为发面和烫面两种,如果是发面包子,煎炸出来的效果估计跟有馅儿的面鱼差不多——皮儿太软了;如果是烫面包子,煎炸出来估计跟包裹肉馅的春卷差不多——皮儿太硬了。肉盒的皮儿是发面、烫面、油面三种面糅合而成,将发面的绵软、烫面的硬实和油面的韧性有机结合起来,煎炸后软硬合适,油而不腻。肉盒的馅儿也很讲究,肉多菜少,瘦多肥少。
肴,在龙口特指猪头以及猪蹄、猪肚等猪下货煮制而成的肉食品,周边县市则一般都称为“猪头肉”。龙口的肴讲究老汤,煮得颜色红亮,酥糯软烂,一看即有食欲,一吃就放不下口了,这是猪头肉所不能比的。
龙口人爱吃包子。因为包子馅儿里都有菜,“菜包”谐音“财宝”,很多重要的节日往往是中午吃包子,晚上吃饺子。
排骨包子,在过去是比较常见的节日食品,现在也是比较常见的日常食品,谁家要改善生活了,经常是买块排骨家去,脊骨剁大块,炖汤喝;肋骨剁小块,包包子。用排骨包包子一般搭配芸豆和大白菜,这些菜比较耐火。其实,排骨也可以和韭菜搭配,味道非同寻常,不过这是个火候饭,要做到排骨熟而韭菜不烂,一般人可拿捏不好。
我从小就以为用排骨包包子是习以为常的事儿,近几年才知道,其他地方的人很少吃或根本没吃过排骨包子。有个笑话说有个在外地做生意的龙口人离家久了,馋排骨包子,就买了块排骨托当地的朋友给包锅包子。那位朋友怕排骨不容易熟,费了好大的功夫,把排骨上的肉剔下来切碎包了包子,却把骨头扔了。
龙口地方不大,却在不同的区域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除了上述老黄县特色明显的传统美食外,石良的拉面、诸由的春饼、北马的火烧和拉皮、七甲山鸡、土城子羊汤等,也都很有名气。
三
说到特产的话,必须要提的是长把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黄县长把梨畅销全国,远销海外,盛极一时。可进入本世纪以来,因为种种原因,长把梨风光不再,几十上百年的老树被大量砍伐,仅存的一些梨园也往往被荒废着。不过这也成就了另一种美味——梨树莪,过去果农用心管理梨园,经常喷洒杀菌药,并在秋后搂走树下的落叶,这种特殊的菌类没有机会面世。现在,梨花落后,只要下一两场春雨,在那些荒弃的梨园中,梨树莪便从树下的落叶中露出头来,捡回家洗净,炒了吃,味道鲜美,口感滑嫩,无与伦比。
至于草莓,也是龙口有名的特产。不过这几年全国很多地方都建起了自己的草莓生产基地,龙口草莓现在是以供应本地为主了。
在胶东,黄县房的盛名可与“黄县嘴”“黄县套”相提并论。传统的黄县房,虽然谈不上雕梁画栋,但是青砖、粉墙、黛瓦的视觉搭配,门楼、影壁、正房及厢房的合理布局,在实用和审美上都别具风味。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富裕起来的农民纷纷翻盖新房,从那时起,工业化思维主导了农村建设,钢筋、水泥、缸瓦、瓷砖则主导了建筑市场,房子如生产线上的产品一般被装配起来,千篇一律。随着上一代瓦匠的老去,传统的黄县房建造手艺几乎失传,现在要对房子进行传统意义上的修缮几乎不可能了,因为会“做脊”的老瓦匠都已在80岁以上,干不动了。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时代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止前进的步伐。但是,时代洪流中总会有一些或汹涌澎湃或细小晶莹的浪花,它们不仅是留在历史背景墙上的美丽身影、现代人追寻乡愁的载体,也应该是滋润新时代新风物的甘露。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