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社会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优化环评分类管理国家级试点”

2025-03-27 09:22:40

来源:水母网   YMG全媒体记者 童佳怡



水母网3月27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童佳怡 通讯员 公衍丽)昨日下午,烟台市召开“‘绿色赋能’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在提升生态环境服务效能、审批流程简化、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全方位助力企业绿色发展等方面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德胜表示,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打造“极简服务”新模式,共享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为企业在环境准入、选址选线等方面提供精准指导。同时,优化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公开年度跟踪监测报告供入园企业免费使用,有效减少企业重复投入。

在审批流程上,市生态环境局通过调整部分项目环评审批流程,降低部分行业建设项目环评等级,对报告表类项目推行告知承诺制。此外,通过推广“打捆”审批模式,鼓励小微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共同编制环评文件,进一步简化报告书(表)编制内容,减轻企业编制负担。在简化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流程方面,对限定行业的总量指标替代予以豁免,降低企业的办事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推动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为形成长效保障,我市构建起全周期的帮扶服务机制。今年,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加强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推动两者在产排污环节、排放标准、污染防治措施选取、总量控制、环境管理要求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探索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模式。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方面,继续深化“一件事”集成办改革,将涉及陆域环评、海洋环评、辐射环评、入海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等多个事项的项目,统一纳入一本环评文件。

完备的保障机制是项目建设的基石。为此,市生态环境局精准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完善项目服务帮扶机制,着力优化项目指标管理。建立市级总量指标储备库、年度省市重点项目和挂图作战项目保障台账,通过“一项目一研判”提前分析环评审批堵点、总量指标缺口等关键制约因素,量身定制“要素预支+审批倒排+节点督办”攻坚方案,实现项目从预审到投产的全周期跟踪调度。同步深化“多评合一”集成改革,将环评、排污口论证、海洋环评等跨领域审批事项整合形成“一揽子”解决方案,以“一次申报、并联审查、同步办结”的绿色通道,全链条保障重大项目早落地、早达效。

为减轻企业负担,市生态环境局还将试点实施登记表豁免管理,对试点园区内城市道路及管网、分布式光伏发电、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等项目实行环评豁免管理。同时,以今年获批“优化环评分类管理国家级试点”的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试点,探索优化环评分类管理,取消部分报告表项目环评,明确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方法,并将非重大变动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减少企业制度性成本。“通过此次试点,预计每年可减少项目环评审批数量30个以上,环评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市生态环境局黄渤海新区分局副局长王强在发布会上介绍,此次试点不仅能够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也提升了环保服务效能,守住了生态环境底线,推动了环评管理从“重审批”向“强服务”转变,为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界面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