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教卫
姜远娜 || 秦山之旅

2025-03-21 12:14:28

来源:烟台散文  



图片

题字:峻青

《烟台散文微刊》2025 第 12期

(总第 882期)

主办:烟台市散文学会 

协办:烟台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

名誉主编:綦国瑞

主  编:邓兆安

执行主编:崔景友

本期执编:乔 双 王兆娟

秦山之旅

◎姜远娜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然浙江秦山,不巍峨,也没有“仙”,却因“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而名扬天下。于是,对于秦山,我便充满了无限期待。也是机缘巧合,很幸运,能跟随烟台市散文学会,联合烟台众创核电研发中心组成的核能科普采风团一行,从大雪飘飘的北国,动身跋涉千里,风尘仆仆,赶往烟雨蒙蒙的江南,走近浙江海盐,开启了一场秦山之旅。

图片

传说,秦山,又称秦驻山、秦望山。《海盐县图经》记载:“秦驻山,县南一十八里海上,高一百六十丈,周二十里。”魏郦道元《水经注》曰:“海盐县南有秦望山,秦始皇所攀,以望东海,故山得其名焉。”

秦山,一个古老而现代的名字,她随着几千年的沧桑变迁,历久弥新。如今,浙江海盐,杭州湾畔,秦山脚下,当年的秦始皇驻足之地,依旧是清风满山岗,风景美如画。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深情传唱着古老传奇的故事。站上高高的观景台,站在刻有“秦山核电”四个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的石雕前,倚栏远眺,九台穹顶覆盖的核电机组巍然耸立,蓝白相间,格外醒目。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核岛的威严和厚重,深感震撼。核岛的背景就是早年名不见经传的秦山。此时,虽已是寒冬时节,秦山却满目苍翠,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煞是壮观。山峦之上,一个个高压塔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一条条电缆犹如一条条长龙,伸向遥远的四方,把绿色电力源源不断地汇入华东电网,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图片

秦山核电基地(秦山核电站供图)

在这里,山水永恒,生命永恒。历史蜿蜒于优美的民间传说之中,盘踞于巍峨的雕梁画栋之间。秦山用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承,支撑着这片湛蓝的天空。

这是核电基地选址在秦山的理由吗?

实际上,当年728工程队在千万遍的选址过程中,发现秦山这里有个天然形成的半岛,核电站建到这个港湾里,秦山作为避风港,再适合不过。哦,原来核电站的选址也有很多的要求。

“那核电站会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核电有没有辐射?核废物如何处理?”带着诸多大众关心的核电站安全问题,秦山核电工作人员带我们走进了核电科技馆,馆内讲解员,从核电站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维护到核电站“三废”以及退役,层层揭秘核电站的安全防护,全面讲述核电站的安全保障。

图片

漫步在宽敞明亮的核电科技馆,声光电切换自如,我们仿佛走进一个充满科幻的世界。一张张照片,一行行文字,一幅幅场景,都无言地讲述着我们想要了解的,关于核能与安全、核能与发展、核能与生活的很多问题。通过这些无比珍贵的照片、充满温度的文字和诸多详实的史料,加上清晰明了的年历表,以及一组组闪亮的数据,我们看到了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被誉为“国之光荣”的秦山核电站,从1985年开工建设以来,走过的波澜壮阔的近四十个春秋。

图片

秦山核电科技馆一角(秦山核电站供图)

(二)

四十年风雨兼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跟跑到领跑,秦山核电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突破,走出了一条我国核电国产化发展的道路。

上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起步,电力供应出现严重短缺。1970年2月初,周恩来总理在听取上海市关于解决战备电源问题汇报后说:“从长远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要靠核电。”同年2月8日,上海市研究部署了核电站的建设工作。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因此被命名为“七二八”工程。

几乎每一个新事物的诞生,都充满了艰难险阻。经过千挑万选,“七二八”工程于1985年3月在秦山开工建设。在拜读中国作家丁晓平老师著作的《秦山里的中国》这部作品中得知关于秦山核电的诸多历史。1983年,秦山村民听说要在这个世世代代生活的千年古村建一个核电厂,都谈核色变,议论纷纷。也难怪,包括村干部在内,对核电站的了解几乎为零,只知道核电是用核发电,原子弹也是核,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大家都有所耳闻,不自觉的对核都存有恐惧感。当初在秦山核电站破土动工的时候,遭到了村民强烈反对。村干部耐心做百姓思想工作,宣传核电的科普知识。“搞核电的人都是国家高科技人才,人家都不怕死,我们一介草民还怕什么死?再说,要死,也是他们先死,他们比我们还要近。操纵反应堆的,都是本科生、研究生,学历都很高。还有,这是我们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放在我们村,应该是我们的骄傲。换句话说,我们作为国家的公民,也要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村干部苦口婆心相劝,就这样,秦山核电一期工程,在村民矛盾纠结中平稳进行着。其实,更难的是,当时要面临国外技术和经济的双重封锁。“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是的,也靠着毛泽东主席“凡是中国自己能干的都自己干”的决心,秦山核电抵御住挑战,从封锁中突围,就此揭开了核电建设的奋斗史。

1991年12月15日0时15分,这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时刻。随着操纵员按下启动按钮,核电电流并入华东电网,秦山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实现了我国核电“零的突破”。这个子夜,厂区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所有的人都欢呼雀跃,激动泪流,都无比兴奋地沉浸在这无上荣光之中。自此,我国成为继美、英、法、前苏联、加拿大和瑞典之后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主建设,建造核电站的国家。1994年4月1日,秦山核电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图片

1991年12月15日零时15分实现中国核电“零的突破”欢呼图(秦山核电站供图)

1996年6月2日,秦山核电二期工程1号机组开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发来贺信,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参加工程开工仪式,并亲自启动布料机按钮,为1号核岛厂房浇筑第一罐混凝土。秦山核电二期是中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自主管理的第一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

1998年6月8日,引进建设的秦山核电三期重水堆主体工程开工。秦山核电三期是中国唯一一座用于商用重水堆核电站。在建设过程中,秦山三期始终坚持自主原则,利用国内积累的核电工程建设经验,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深度介入从最初设计到设备制造等各个关键环节,实现“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被誉为“中加合作的成功典范”。调试队的加方经理杰夫.汤姆逢人便说:“这是中国人创造的一个奇迹,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奇迹,是瞬间产生的;奇迹,也是背后的千锤百炼,哪有随随便便,轻轻松松的成功呢?

2021年9月3日,经国家核安全局批准,秦山核电厂1号机组运行许可证获准延续,有效期至2041年7月30日,是中国大陆首座运行许可证获批延手续的核电机组。

图片

2014年12月、2015年2月,秦山核电一期扩建的方家山工程1、2号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运行,设备综合国产率达到80%,这是我国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自主化、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核电站之一,成功实现了核电“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自主发展的历史跨越。

图片

荡气回肠的中国核电发展历程,让采风团的每一个成员都啧啧赞叹。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是全球能源发展的趋势,秦山核电作为全国首个投运的核电站,对能源转型、绿色低碳发展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三)

秦山核电机组现有9台运行机组,年发电量约52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煤1573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121万吨,植树造林32个西湖景区。

在贡献绿色电力的同时,秦山核电发挥“零碳”属性,积极推动核能供热项目建设。2021年12月,我国南方首个核能供热示范工程在浙江海盐正式投运。目前,核能供热项目已经实现海盐县城区3个小区以及海盐县老年公寓稳定可靠安全供热。我们来海盐居住的酒店,就是核能供热,在这里完全感受不到南方冬季的湿冷,感觉跟北方家里一样温暖舒适。地不分南北,如今,“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无奈苦楚早已成为历史,“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景已然实现。在奔向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上,秦山核电步伐坚定,信心十足。

烟台海阳,作为山东省第一家核电站所在地,近几年,居民们也陆续享受到了核能变热能带来的种种便利。踏入居民家中,如沐春风般舒适。居民们脸上写满了幸福的笑意。只是,我所居住的县城,冬季还是靠火力取暖。而且,我们家附近就有一个热电公司,每次看到厂区内那一堆堆如山的煤块堆,每次看到那高耸入天的大烟囱,冒着灰浓的烟雾,与蓝天白云极其不和谐,我心便跟着黯然。我依然坚信,我所居住的海滨小城,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核电产业的不断发展,定能在某个北风吹,雪花飘的寒冬时节,体验到零碳清洁高效安全的取暖方式。

(四)

核电变电能,核电变热能,我们已然实现多年,也切切实实感受到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诸多利好。当在秦山核电科技馆,看到诸多的板块展示的核电与同位素的关联时,我欣喜地联想到我曾看到的一则新闻发布会,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同位素这个陌生的名词。会上获悉,我所在的县城东部一个小镇的工业园区,政府将在园区,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坚定不移把国际生命科学城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持续推进医用同位素产业园建设,打造国内首个医用同位素特色产业园,解决国内医用同位素卡脖子问题。

原来,同位素,这个对寻常百姓来说十分陌生的名词,实则是与人们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的物质。在2500多种不稳定放射性同位素中,只有60多种是天然存在的,其他都是由加速器或者反应堆生产的。同位素的生产主要有反应堆辐射照和回旋加速器生产两种方法,人们所用的大部分同位素是通过反应堆辐照生产的。医用同位素,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当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医用同位素严重依赖进口,国际市场供应能力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推动“健康中国”的使命又指向了秦山核电。

图片

我国仅有的2台商用重水堆机组都坐落于秦山核电,其独特堆芯设计为医用同位素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秦山核电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挖掘重水堆生产同位素的潜力,大力建设同位素生产基地,解决医用同位素进口的问题,争取早日实现医用同位素国产化,造福人民。

2019年,秦山核电自主研发的医用钴-60出堆,填补国内空白,各大医院的伽马刀设备装上了“中国芯”。

2024年4月,碳14靶件从秦山核电重水堆机组成功抽出,这是中国首次利用核电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同位素,中国从此告别了国内碳14同位素依赖进口的难题,实现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过去,这些医用同位素的价格和数量完全受国外控制。以用于治疗肝癌的釔-90为例,进口药一针价格将近35万,然而一旦国产,药价或可降至一半以下。

2024年12月,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正式投运。

未来,秦山核电将持续深耕堆照同位素辐照生产,为我国同位素自主可控供应,核技术多元应用拓展贡献秦山力量,守护国民健康,彰显核电担当。

(五)

秦山核电基地围墙外,就是农民的庭院。这里建有千亩菜园,葡萄、草莓种植基地。核电厂房周边还有文溪坞、澉东村等“五味村”和“万奥农庄”等大型农场,这些农业观光旅游景点和是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基地,每年接待来自上海、杭州和苏州的游客几十万人。“十三五”期间,海盐县空气优良率连续5年位列嘉兴市第一。近几年,海盐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44,排名多次位居嘉兴市第一名。海盐县的人均寿命达到80岁,超过浙江省平均水平。秦山核电“大国工匠”、在业内获“工人院士”尊称的中核集团首席技师戚宏昶,他在武警部队服役3年,光荣退伍后,一直从事核反应堆核级设备检修工作,是个地地道道的“核二代”,他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岗位上已经工作20多年。他说每年定期体检,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很少很少。据统计,人类所受到的辐射照射75%来自自然界,20%来自医疗诊断,只有.25%来自核电,核电对于人类辐射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核电基地周边的几个长寿村,百岁老人亲眼见证了昔日偏僻乡野变成了现代的新农村。

嗯,秦山还真是个好地方,秦山核电既安全可靠,又清洁环保。

图片

秦山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供图)

四十载劈波斩浪,秦山核电坚持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奋力推动新时代核能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秦山所在的海盐县,是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设立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海盐县,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礼仪之邦、旅游之地”著称。现在想来,正是因为“大气如海,淳朴如盐”的海盐人民,以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担当和勇气,接纳了中国人独立自主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才有了中国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新天地,才有了这“国之光荣”。

(六)

不能忘却的,还有40年前,秦山核电筹建人员初来海盐县的那个冬天,海盐县政府给予了极大支持,把县政府的招待所让出来作临时办公室用,把仓库腾出来作职工食堂……当中国核电突飞猛进时,海盐,这个当年以轻工业为主的千年古县,也近水楼台,乘势而为,开启了与“核”结缘,依“核”发展,谋“核”腾飞的新路子。

在核电关联企业浙江路核工程服务有限公司,中国核学会监事徐浏华老师,说话极具感染力。他常年在全国各地宣讲核电故事,让百姓知核、爱核、拥核。他向采风团的成员介绍企地融合的成功经验。

40年来,秦山核电与海盐县互相尊重和信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誉为企地融合的典范。据统计,秦山核电坚持企地联合发展,累计投资858亿元,缴纳税费约568亿元。同时,充分发挥民族核电产业示范作用,大力扶持海盐县发展核电相关产业。截至目前,全县核电关联以及核技术应用企业超过110家,年产值超过345亿元,解决就业人员2万多。2024年,海盐县入选2024年中国百强市”,排名第89名。

图片

是啊,冬日暖阳之下,我们徜徉在秦山核电小镇整洁的街道,道路两边的树木葱茏,不知名的各色花儿还在风中绽放,养眼又养心。那些跟核电相关的产业园区,一个接一个。更有一座座二层居民小楼,不时闯入我们的视线。居住生活和工作在海盐核电小镇上的人们也真是幸运之人了,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秦山核电与海盐县携手并进,不断向着产业链齐全、技术能力一流,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核电新城”迈进。

海盐县所在的嘉兴市,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红船上闭幕。我想,秦山核电人,不仅是传承了“两弹一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也传承了红船“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思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核电的“红船”必将劈波斩浪,勇立潮头。

(七)

四十载春华秋实,秦山核电赓续“国之光荣”,胸怀“国之大者”弘扬“自主创新、融合发展”的秦山经验,以领跑姿势奔向新的征程。

“登山不以艰难而止,则必臻乎峻岭也”。我们致敬每一位勇毅前行、敢于担当的“老秦人”。

通过秦山之旅,我们不仅懂得了核电,也懂得了秦山,懂得了秦山核电人。我们会把知道的秦山核电故事以及中国核电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从而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核电、接受核电、支持核电,加强核能科普宣传,推进核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满怀期待,港城烟台,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进入核电第一方阵,借助秦山经验,发扬“老秦人”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为全市人民创造无限福祉。

我们有理由相信,核电花开不是梦!

(本文史料均据《秦山里的中国》《秦山核电》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媒体报道,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

(图片由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界面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