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教卫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 增进民生福祉

2024-11-25 14:58:45

来源:水母网   王思武



“坚持人民至上”充分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统一。准确理解和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对于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更好地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新时代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人民至上的内涵要义

人民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的是“行动着的群众”。《共产党宣言》鲜明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科学真理。

是否真正“为了人民”是政党性质的“试金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写在旗帜上,刻在虔诚的信仰里,融入全部的奋斗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无数共产党人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为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战,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志带领人民走向美好生活。

群众路线的根本价值在于追求实现人的生存、人的发展、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和人的解放。我们党确立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治国理政全部实践,从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再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从“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全面从严治党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部署战胜世纪疫情,再到“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发展成效的评判者,发展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检验也由人民共享。

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站稳人民立场,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我们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

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价值取向必须是以人民为中心。应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站在人民立场上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我们要不断织密公民权益保障的严密法网,让法治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广泛吸纳群众智慧,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新时代新征程上尊重人民创造要坚持紧紧依靠人民,主动向人民学习,充分凝聚人民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决定性力量。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始终坚持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动性,在科学掌握历史规律中增强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在把握历史主动中迸发人民的历史创造力量,坚定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凝聚“发展依靠人民”的主体合力。

(作者单位:中共烟台市委党校)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