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要闻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大省挑大梁·稳进新好|山东烟台深耕海洋经济

2024-11-04 09:35:02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王金虎



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在秋日的暖阳下,站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渔人码头远眺,全国首个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格外吸睛。观光、垂钓、食宿、科普,国庆假期,“耕海1号”再次火爆出圈,全国各地游客争相到此打卡。

今年7月,第九批国家级海洋牧场名单公布,烟台四十里湾西部海域耕海国家级海洋牧场和长岛南北隍城海域经海国家级海洋牧场入围。至此,烟台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达到22处,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一座座海洋牧场平台配备着高端智能化设备,勾勒出“蓝色粮仓”新蓝图。东方航天港完成13次海上发射任务,海上光伏、海上风电等澎湃海洋经济新动能。山东港口烟台港加速冲刺世界一流强港……烟台,正阔步迈向蔚蓝。

“烟台市始终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坚持陆海岛贯通、港产城融合,深入拓展蓝色空间,加快实现由传统海洋大市向现代海洋强市跨越。”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表示。

建设蓝色粮仓

从烟台蓬莱区蓬长客港乘船出发,4个小时后,来到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南隍城岛。随后,乘坐快艇,来到南隍城岛海域的“经海005”号养殖网箱。

“经海005”号养殖网箱长宽各68米,养殖包围水体9.4万立方米。经海渔业有限公司平台养殖中心主任刘玉磊告诉记者,近海小网箱的养殖体量从三五千斤到一两万斤不等,而这一座深海网箱的养殖体量就达到100万斤。“这一座网箱,相当于100个近海小网箱的养殖体量。”

站在“经海005”平台上远望,“经海”系列8座深海智能网箱呈三纵三横分布,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海平面上,丰盈着“蓝色粮仓”。

从近海走向深远海,不仅是渔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更是贯彻落实大食物观所需。2023年12月,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获批建设。“建设海洋经济开发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每一步都是在探索中前行。”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李明涛说,“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以新理念、新方式深耕‘蓝色国土’。”

随着网从海中缓缓升起,一条条三文鱼奋力跳跃,水花飞溅……这是今年6月15日经海渔业首次大规模起鱼时的场景。当日,这些鱼便可进入消费市场。

“每公斤售价50元至70元不等,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烟台经海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福元说。

深耕“蓝色粮仓”,烟台积极探索三文鱼深远海养殖,实现国内首创“三文鱼淡水与海水接力,内陆到深远海网箱养殖”模式,为三文鱼深远海养殖提供烟台方案。

2022年,烟台市启动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借助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装备技术优势,在黄渤海新区共同成立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作为“百箱计划”深远海开发的实施主体。

“经过综合考量,公司决定将海洋牧场建在距离烟台大陆架70公里的南隍城岛海域。”郭福元表示,目前,经海渔业在烟台长岛南隍城岛海域投放8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用于深远海冷水鱼放养,单体网箱年产渔获1000吨。

烟台陆续出台《关于加快海洋牧场建设的实施意见》《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项目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整合海域海岛、国有资本、科创平台、海工装备等优势,构建海洋牧场“4带10点100箱”空间布局。

眼下,烟台海洋牧场建设正大踏步向着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一幅更加绿色生态、高效智能的耕海牧渔新画卷徐徐展开。

激活产业动能

9月24日上午10时31分,烟台海阳市附近海域,点火指令发出,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尾焰喷薄而出,将天仪41星、星时代-15卫星等8颗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这是捷龙三号遥四运载火箭首次在海阳连理岛附近执行太阳同步轨道任务。”东方航天港集团副总经理张华表示,在本次发射的8颗卫星中,天雁15星是烟台企业——最终前沿(山东)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技术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对地观测光学图像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验证。

作为我国既能生产制造又具备发射条件的海上发射母港,烟台东方航天港瞄准“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国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的目标定位,2019年以来,先后完成国内首次海上发射、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等13次发射任务,累计将75颗卫星送入太空,形成了标准化海上发射保障机制体制,初步具备常态化海上发射能力。

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航天产业基金,加快建成全国最大的固体火箭总装测试基地……烟台深入落实航天强国战略,抢抓商业航天发展机遇,重点布局打造东方航天港、烟台卫星产业园和空天海战略装备智造城三大园区,初步构建起“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快速形成国内首个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配套集成、卫星应用、航天文旅于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合作场景。

不仅有海上发射,海上逐光风景这边独好。10月16日上午,烟台高新区海域矗立起一座红色半潜式海洋平台,这里便是全国首个海上浮式光伏实证基地。

“集光海上光伏实证基地由一座半潜式海上生活平台改造而成,整个平台大小超过13个篮球场。目前首批60串光伏产品已安装到位,开始实海况的发电实证。”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烟台)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细录说。

全国首个海上浮式光伏实证基地、全国首个海上半潜式浮式光伏示范项目、全球首个竹基复合新材料浮式光伏平台……中集集光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为光伏“下海”探路。

海上光伏,不只发电。潘细录介绍,目前,海上浮式光伏实证基地在烟台高新区拥有3000多亩海域,以新能源开发为主体,探索渔光互补、海洋文旅等科教领域。从企业“纵切剖面图”来看,海底养海参、水体养鱼、水上文旅、空中发电的融合开发也将陆续展开。

在潘细录看来,海上光伏产业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高、生态环境友好,既是拓展新能源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的新增长点,更是经略海洋的有力抓手。

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海工装备产业,烟台交付了全国75%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培育海工装备领域规上企业3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300余家。海洋文旅产业,总投资过千亿元的海上世界、芝罘仙境、崆峒胜境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争创一流港口

10月13日,实载29.44万吨几内亚铝土矿的“沙钢信心”轮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完成卸船,这是烟台港累计接卸的第29艘30万吨级铝土矿船舶。

近年来,烟台港携手合作伙伴,搭建了从非洲矿山到中国终端厂家的铝土矿全程物流网络。目前,由烟台港运营管理的几内亚博凯港区和金波港区累计出矿量超3.6亿吨,占整个几内亚铝土矿出口份额的一半以上。

作为全国唯一码头、罐区、管道一体化运营的港口,烟台港是全国第一个实现船岸自动对接的原油码头、第一条由港口建设直达炼厂的公共原油管道、第一条具备加热保温功能的港口管道,管道年疏港能力超6000万吨,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油混调配输基地。

“烟台港管道公司开创了一体化‘门到门’原油储运体系的先河,通过管道将原油输送到东营炼厂内,每小时输量达到4800吨,相较公路运输,这一小时的输量相当于150辆车一天的工作量。”烟台港管道公司副总经理梁风旗说。

铝土矿和原油是烟台港的传统支柱货源,被视为港口吞吐量的压舱石。目前,烟台港铝土矿年吞吐量已超过1.2亿吨,稳居世界铝土矿进口第一港;烟台港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原油进口转运基地,液化油品吞吐量较2019年增长了81.9%。

10月17日上午,烟台港商品车码头上,65万平方米的专业化堆场内停满了即将发运的商品车。紧邻堆场的泊位上,大型货船依次停靠着。

“我们已经拥有5个商品车专用泊位和2条铁路专用线,11条外贸、5条内贸滚装航线,2023年烟台港全模式作业量突破70万辆,五年翻了一番!”烟台港滚装物流公司副总经理杨文杰说。

依托“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中国—印尼”等航线优势,烟台港件杂货实现一年一个百万级跨越,发运量跃升全国港口第一方阵。

7月16日,《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估报告(2024)》正式发布,山东港口烟台港商品车滚装码头入选世界一流专业化码头,标志着烟台港在打造依托港口的世界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构建核心竞争优势、提速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上迈出坚实一步。

未来,烟台港将锚定山东港口“三大建设”排头兵、环渤海中心港、特色业务领先一流的新方位和新定位,全速迈向世界一流港口,为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王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