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3 09:47:14
来源:水母网
受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7月22日0时—15时,我市出现较强降水过程。根据市水文部门的统计,昨日,我市普降大到暴雨,特别是海阳市在短短几个小时内降下特大暴雨,平均降水量超过200毫米。记者从我市农业部门获悉,在强降雨的影响下,我市部分地块出现内涝,玉米出现烂种和芽涝。面对我市已进入“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市农业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恶劣天气可能会对农业带来的影响。
全市平均降水量78.6毫米
海阳市凤城站312.5毫米
据市水文中心统计,7月22日0时—15时,全市平均降水量78.6毫米,最大点为海阳市凤城站312.5毫米,较大点有海阳市凤城街道柳树庄站310.5毫米、嵩山耩295.5毫米,方圆街道山口站295.5毫米、招虎山291.5毫米。
从我市各行政分区来看:芝罘区24.9毫米,莱山区29.5毫米,福山区46.3毫米,高新区21.3毫米,开发区40.2毫米,牟平区63.6毫米,昆嵛区43.6毫米,蓬莱区36.5毫米,龙口市49.0毫米,招远市65.3毫米,栖霞市78.9毫米,莱州市49.3毫米,莱阳市137.1毫米,海阳市219.3毫米,长岛综试区18.3毫米。
烟台市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今年入汛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353.5毫米,比去年同期多112.9毫米(偏多46.9%),比历年同期多163.8毫米(偏多86.3%);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503.9毫米,比去年同期多171.7毫米(偏多51.7%),比历年同期多198.4毫米(偏多64.9%)。”
我市大部分河道发生洪水过程
海阳市3座水库超汛中限制水位
受本次降水过程影响,我市大部分河道发生洪水过程,目前实测较大流量的水文站有:五龙河莱阳市团旺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1380立方米/秒;富水河莱阳市万第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355立方米/秒;黄水河栖霞市荆林埠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263立方米/秒;东村河海阳市海阳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215立方米/秒;大沽夹河牟平区西留疃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189立方米/秒;纪疃河海阳市龙山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186立方米/秒;留格河海阳市留格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174立方米/秒;界河招远市汤前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157立方米/秒;泳汶河龙口市中村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126立方米/秒;黄水河龙口市诸由观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98.6立方米/秒;白龙河莱阳市大吕疃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44.8立方米/秒;蚬河莱阳市莱阳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30.7立方米/秒。
在水库水情方面,记者了解到,截至昨日14时,本次降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来水量约2135万方,其中大型水库总来水量315万方(门楼水库85万方、沐浴水库165万方、王屋水库65万方);中型水库总来水量1820万方(来水量较大的有海阳市里店水库725万方、南台水库184万方、盘石水库180万方,栖霞市庵里水库125万方、龙门口水库115万方,招远市勾山水库110万方)。
记者了解到,截至昨日14时,由于降雨大,而且集中,全市29座大中型水库中,海阳市里店水库、南台水库、盘石水库分别超汛中限制水位1.75米、0.83米、0.35米,其他各水库均不超汛中限制水位。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42500万方,比去年同期少蓄3545万方,比历年同期多蓄12925万方;大型水库总蓄水量17139万方,比去年同期少蓄3667万方,比历年同期多蓄4147万方;中型水库总蓄水量25361万方,比去年同期多蓄122万方,比历年同期多蓄8778万方。
农业部门积极应对
推进科学防灾减灾
极端天气对全市的农作物带来什么影响呢?对此,烟台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任少波向记者介绍:“当前,我市进入主汛期,大风、暴雨等灾害天气比较频繁,受影响较大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根据观察,当前,部分地块田间积水,出现内涝,玉米出现烂种和芽涝,导致出苗不整齐。此外,强风易造成植株倒伏。”
据了解,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农业自然灾害,我市的农业农村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任少波向记者介绍,自6月3日以来,农业部门会同市气象局每天发布气象专报,预测未来4天内的天气情况,及时准确发布灾情信息,做好极端天气的预警预报工作,为各区市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同时,按照农业自然灾害防控预案的要求,灾害发生时及时启动响应,全力搞好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的各项工作。在关键农时和灾害多发期,组织专家分析会商灾害性天气影响,科学制定防灾减灾预案,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提前落实防御措施。
与此同时,市农业部门还推进科学防灾减灾。督促指导各区市做好设施大棚的加固和防护措施的落实工作,组织各区市及早疏通沟渠,提前备好排涝机具,调剂调运柴油、水泵等救灾物资,一旦发生洪涝,及时抢排积水;提早做好局部抗旱准备,备足引水调水提水拉水送水设备,做足农业抗灾准备,一旦旱象露头,及早浇水保墒、喷施抗旱保水剂,遏制旱情蔓延。对因涝、因旱绝收地块,因地制宜搞好改种补种,确保应种尽种、不留空地,并做好汛期“旱涝急转”防范准备。在出现突发性自然灾害时,迅速、准确、及时了解和掌握灾害灾情、险情,为各级组织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准确依据。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和关键农时,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一线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将防灾减灾技术送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抗灾减灾。
编辑: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