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社会
龙口市农民“土专家”的小发明助农增产又增收

2024-06-17 14:55:28

来源:水母网   YMG全媒体记者 王军华 通讯员 张铁鹰



水母网6月17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军华 通讯员 张铁鹰)时下,正值麦收时节,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丰收场景。在龙口市诸由观镇孟家村,村民孟令杰尤为忙碌,他一边忙着抢收成熟的小麦,一边抽出时间接待前来参观考察的农民。因为他的一个小发明,不仅解决了困扰当地农民多年的烦恼,而且使小麦种植实现增产增收。

孟令杰的小发明,就是起垄播种机,采用他的这个设备,在起垄种植小麦时可以在垄上多种一趟麦子,每亩地能够增收150斤左右。孟令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25亩小麦,用这个机器将垄利用起来,能增加15%的土地利用率,相当于我用传统的方法多了近4亩地,除每亩地增加约5斤的麦种成本外,没有增加其他任何费用,纯收入增加5000元左右。”

一直以来,当地的小麦种植方式一般是在耕地上培成一行一行垄,然后麦子种植在由垄分成的畦里,这样主要是方便灌溉,不至于大水漫流,节约水资源。同时,还能在田间管理时便于行走,踩不到庄稼。现在,浇灌方式和田间管理都发生了变化,况且有了机械化作业,基本不用到田间去。特别在小麦成熟期,田垄上长满了野草,一些野草甚至长得比麦子还高,这既影响机械收割,还影响收割后小麦的品质,湿度大、杂质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困扰很多农民的难题。

曾经也有农民想破解这个难题,尝试在垄上种植小麦,但是使用机械起的垄相对较窄且上部是尖的,没有合适的机器可以种单行,采用人工种植又不方便,一不小心还破坏了垄,所以大家也就放弃了。孟令杰也关注着这个大家都习以为常的难题,经过不断研究实践,终于在去年成功研制出起垄播种机。他在传统起垄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增加了施肥和播种装置,在耕地起垄的同时,就将肥料和种子撒播在垄里,达到起垄、施肥和播种一体化操作,创新了可以在垄上种植小麦的方法,并在去年秋天种植小麦的时候进行了实验。

秋种一粒籽,夏收万担粮。站在孟令杰的麦田边,只见金黄的麦浪起伏着,空气中弥漫着淳朴的麦香,他的发明和实验成功了。田垄上种小麦不仅抑制了杂草的生长,提升了收割后小麦品质,更是提高了单产水平。一位流转了800亩土地种植小麦的种粮大户在实地参观考察后特别兴奋。他表示:“别小看了这垄上增加的一趟麦子,800亩地的垄上增种小麦,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相当于我又多了120亩地,还不增加开支,这增产又增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到秋天我一定用老孟的机器种麦子。”目前,已经有五六家种地大户与孟令全预约机器使用,种植面积达3000亩以上。

今年58岁的孟令杰虽然是个普通的农民,但他喜欢钻研发明农耕技术,被群众誉为“土专家”。早在20多岁时,他就参加了龙口市第一批小麦收割机培训,自此便与农业机械结下不解之缘。之后自己陆续购买了拖拉机、旋耕机、起垄机、播种机等机械,通过参加农机培训、自己学习钻研、主动与同行交流等方式,在实践中很快就掌握了各类农机的驾驶技术、构造原理、故障诊断、保养维修等知识和技能,大大提高了农业自动化程度和劳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带头走上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快车道”,在田野大地上大显身手,成为众多“新农人”的一员。

“我的发明已经见到了成果,也提交了专利申请。龙口的小麦种植面积有13万余亩,期望今年秋天能带动周边更多的乡亲使用我发明的起垄播种机,让土地增产,让乡亲们增收致富。”孟令杰信心满满地表示。

编辑:王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