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5 08:35:00
来源:水母网
聚力建设汽车产业 人才集聚小高地
多方位布局建设高水平人才发展平台
福山区委书记 林阳
作为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福山区拥有较为完善的汽车部件配套产业体系,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00多家,2023年产值超过200亿元,是福山区基础最为厚实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福山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紧紧围绕做大做强汽车部件产业,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坚持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激活创新链,在改革人才机制、搭建引育平台、营造一流环境上精准发力,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全区人才总量突破6.3万人,引育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160余人。
2024年,福山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和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开放兴区”的战略定位,积极开辟新赛道、倾力打造新引擎,全力建设视野格局更高、作用发挥更实、服务环境更优、体制机制更活的汽车产业人才集聚小高地。
一、聚焦重大产业项目,提升人才集聚效能。紧盯潍柴新能源动力产业园项目需求,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多点发力,切实强化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支撑。一是超前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出台企业引才育才补贴办法,提供领军人才培育、重大项目引才、研发人才猎聘、人才飞地引才等一揽子补贴政策。成立项目人才招聘专班,超前介入,专项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定向开展系列招聘活动,推动项目实现开工即招人、投产即用人。二是派发“潍柴”人才政策服务包。突出适用性和实用性,跟进开展“三送”活动,梳理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等支持举措,人才公寓、交通出行等服务项目,登门送政策;聚焦扩大企业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筹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登门送牌匾;选派人才服务专员,建立“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常态化工作机制,登门送服务,以创新性举措给予项目方最大力度支持。三是拓宽引才用才思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大人才理念,积极建立“使用弹性、服务个性、管理柔性”的引才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数据库,落实柔性引才扶持政策,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技术合作等方式,有效盘活山东重工、比亚迪等企业“人才库”资源,吸引“候鸟型教授”“星期天工程师”等人才助力福山发展。
二、搭建“塔式”引育梯队,提升人才队伍质量。充分发挥汽车部件产业集群优势,紧贴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瞄准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三大群体,构建“塔尖”高、“塔身”壮、“塔基”牢的完备人才梯队。围绕拉高“塔尖”,积极引入高校院所、人力资源公司、中介机构等外部力量,以各级人才工程申报为抓手,加大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争取年内申报市级以上领军人才不少于40人、入选5人以上,努力引进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强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战略人才。围绕培壮“塔身”,优化完善区级产业人才扶持办法,将以往创新、创业两大类扩展为研发、创业、经管、技能四大类,真正构建起具有福山特色、引育并重、系统全面的人才支持体系,年内新扶持区级人才项目不少于10个,为培育更高层次人才墩基育苗。围绕筑牢“塔基”,抢抓“春招、秋招”两个窗口期,由区级领导带队赴高校集中揽才,推动形成“领导站台、企业联动、多方参与”的引才格局。以入选“全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建设试点”为契机,着力提升城市“青和力”指数,新引进大专及以上高校毕业生2800人以上,其中硕士、博士不少于200人,形成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聚焦“三系”载体发力,提升人才承载能力。紧盯汽车产业领域重大科研任务,多方位布局建设高水平人才发展平台,面向平台系、高校系、活动系三个维度,打造人才“引、育、用、留”的生态系统。聚焦“平台系”,探索出台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培育支持办法,鼓励头部企业组建科创联盟,跟踪引进南航大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级创新中心,力争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处以上,储备国家级后备企业3家以上。加快推进离岸创新基地、“人才飞地”等新兴载体建设,创新平台与人才一体化引进模式,实现园区聚才、离岸用才。聚焦“高校系”,深化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模式,扩大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合作范围,拓展校地产学研合作渠道,充分发挥“人才科创顾问”“创新创业导师”作用,联合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不少于5个,推动更多技术成果就地转化、更多人才留福发展。聚焦“活动系”,加强与重点科技服务机构联系合作,办好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嘉年华”活动,灵活开展揭榜挂帅、人才招聘等特色活动20场次以上;建立重点项目、人才协同引进机制,推荐参加省市创业大赛活动项目不少于5个,将短期项目服务转化为常驻人才资源,加快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化人才队伍。
四、强化“立体式”服务保障,提升留才软硬环境。以“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为指引,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软硬件并重,努力打造一流人才环境。一是打造实体空间“硬”支撑。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建设,规划融入人才社区、人才会客厅、创新创业学院、展示中心等板块,整体打造集推介展示、教育培训、产才对接、项目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总部基地。二是优化线上平台“软”服务。探索开发“聚福英才”微信小程序,公开发布人才服务联盟“吃、住、行、游、娱、购”人才专属服务事项,公开创新创业服务、住房保障、医疗保健等服务政策和服务专员,实现人才线上看政策、选服务,营造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环境。三是办好暖心项目“真”实事。在前期已出台人才服务“十大暖心实事”基础上,发布人才服务领域“揭榜挂帅”榜单,由人才提出服务需求项目,镇街部门领题推进项目,统一制定服务事项实施细则及服务指引,分级负责、统筹推进,全力推动人才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持续提升人才服务品质、提高人才满意度。
编辑:王雪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