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国内新闻
2023开新局|2023年,中国经济如何行稳致远?

2022-12-27 18:31:29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26日消息(记者 宓迪)今年以来,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潜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经济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其中,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为推动经济运行回稳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2023年的脚步渐近,宏观政策将如何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分析认为,在各项政策等因素推动下,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经济减速的大环境下逆势走强。其中,拉动内需被认为是2023年稳增长的核心工作。

明年中国经济或将逆势走强

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如何?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会有一定的回升。”这里面既有基数的原因,也有整个政策支持的效果,包括疫情之后大家的生活慢慢恢复正常,对于整个经济也会有一个推动的作用。”明明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判断,2023年GDP增速将在5.0%到6.0%之间,较今年3.0%左右的增长水平明显反弹,从而有望在全球经济减速背景下逆势走强。

王青认为,明年推动经济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伴随疫情影响消退,国内消费将出现较大幅度反弹,特别是服务消费。这是2023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二是在针对房地产定向降息等各项政策调整到位驱动下,明年年中前后楼市有望走出低迷,房地产投资和涉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拖累效应有望减弱;最后,2023年宏观政策还会保持一定稳增长力度,政策面不会大幅退坡,这也是支持明年经济较快修复的一个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其中,“稳增长”被认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的关键词之一。

明明认为,稳增长核心要做好拉动内需的工作。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其中包括“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王青提到,短期来看,主要的稳增长政策工具之一是扩投资。此外,后续两节期间,各地政府部门也可能通过较大规模发放消费券、消费补贴等措施促进消费。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望加力提效

稳增长离不开财政的支持。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72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14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57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财政部部长刘昆日前撰文表示,预计2022年财政支出将达到26.3万亿元。

展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如何理解“加力提效”的“加力”?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加力”主要体现在:一是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专项债券、调度资金等,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持续推动财力下沉。二是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做资本金范围,今明两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三是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做好困难群众失业人员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为经济运行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2023年财政和货币政策中,财政政策发力的空间和余地大于货币政策,“不论从赤字率还是准财政工具等多个方面都还有潜在发力空间”。

而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要求下,如何看待明年的赤字率水平和专项债规模? “明年的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明明认为,预计赤字率会回到3%以上,专项债额度在4万亿左右。而王青分析,为“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2023年目标财政赤字率将设定在3.0%左右,较今年上调0.2个百分点,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也会达到4万亿左右。

“一季度在部分专项债资金额度提前下达、政策性银行新增8000亿信贷额度加快投放、商业银行基建领域贷款多增,以及PSL(抵押补充贷款)重出江湖等支持下,基建投资仍将保持10%左右的较快增长水平。”王青表示。其预计,2023年财政政策“加力”的重点,或将从2022年的大规模退减税、支持基建投资提速,逐步转向促消费、助力科技创新和加快绿色发展等领域。

侯敏慧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