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8 08:35:13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12月8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邱敏 摄影报道)“孙阿姨,我们后台系统显示您的高龄津贴还未办理,您与子女说一声,来社区办理一下吧。”11月29日一大早,莱山区初家街道大郝家社区的村委郝康健在办事系统内发现辖区居民还未领取高龄津贴。轻点鼠标、系统弹出信息,他立马拨通电话,前后不超过一分钟,就将这一“喜讯”传达至个人。
说起这个“智慧社区”办事系统,郝康健不自觉地开启了“夸夸”模式。“自从社区上线了‘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这个办事助手解决了我们社区工作者太多信息搜集处理的麻烦。”他边说边演示着智慧社区系统不同办事模块的使用方法。
党建引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安全生产……这些庞杂的业务模块,经过数据整合后都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细化。郝康健介绍,“之前没有数据平台的时候,社区上传下达都是依靠短信、电话、微信群,现在我每天只要打开这个线上平台,社区与镇街、社区与居民的沟通工作基本都能完成。”
上午10点,大郝家社区居民郝绪堂前来咨询个人社保事宜,工作人员经过智慧社区平台的数据抓取,输入个人信息后,居民个人所需的资料便在云端一目了然。作为退居二线的社区民政主任,郝绪堂看着眼前可以快速办结的智慧平台,满意地说:“之前我们都是拿着订成厚厚一本的人员簿查阅资料,现在这些都能在电脑上快速操作,可太方便了。”听到昔日老领导的夸赞,一旁的村委“新人”郝康健高兴地笑了。
蹲点采访期间,记者发现有不少居民前来社区询事,面对居民各种急难愁盼的事项,社区工作人员要时时扮演“万事通”的角色。
“一开始接触社区居民的工作,会涉及很多政策法规的专业问题,我们了解相关情况经常要跳转不同网页平台去查找,时效性和准确性都有欠缺。”郝康健边说边打开办公电脑硬盘,层层折叠起的文件夹如藤蔓般交织混杂,自去年5月份来到大郝家社区工作,硬盘里的文档就足足占用了18G,上万个文档经常让社区工作的开展变得束手束脚。
自今年4月大郝家社区“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正式启用后,镇街和各相关部门下发的政策文件都能在平台自动获取,涉及居民的城乡低保救助、残疾人补贴政策、老年人高龄津贴等民生保障“身边事儿”都有了精准落户。
“现在依托数据平台真正实现了‘政策找人’,我们社区人员能第一时间将好政策送到居民手里,工作处理起来也更高效了。”郝康健介绍,智慧社区管理平台自上线以来已服务社区1140位居民,目前该平台已覆盖莱山区大郝家村、绿色家园社区等138个社区。
走出社区村委,记者来到大郝家社区旧改安置房滨湖万丽小区内,宽阔整洁的慢行步道走起来舒适又安稳,篮球场、儿童游乐园、健身器械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时间回到去年6月,那时大郝家旧改安置房已分房完毕,345户村民搬进新楼,喜圆了“安居梦”。
上午10点半,记者跟随郝康健及社区网格员走访回迁户郝克信的家,老两口热情地把我们招呼了进去。谈起去年搬至新楼的场景,72岁的郝大叔打开了话匣子,“我是去年10月最早一批搬进新家的村民,在外躲迁4年,就盼望着能早日住上温暖舒适的家,现在都实现了。”每天郝大叔都会围着小区的慢行步道散步,一走就是三公里,而老伴儿则时不时地参加社区举办的文艺活动,唱唱传统吕剧,陶冶晚年生活。“住在大郝家,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打造智慧社区将为城市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幸福安居、智慧宜居,大郝家是一个缩影。对于莱山区初家街道而言,旧改安置房不仅是一项改造住房条件的民心工程,也是扮靓城市容颜,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加速器”。
“下一步,初家街道将持续推进依法征收工作,加快落实安置房建设,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加大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的覆盖面,让基层工作人员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居民群众的诉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儿,让辖区居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品质‘提’了起来。”初家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