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 11:09:14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11月2日讯(通讯员 付胜)今年以来,姜格庄街道精准定位百姓“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产业振兴,基层治理,让惠民措施更有温度、利民实绩更有高度,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走进姜格庄街道杨家疃村天扬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田地里一片碧绿,一颗颗水果萝卜水灵灵、胖墩墩,散发着清香。该村第一书记吕寿峰正和村民一起忙碌着追肥、除草。
“目前,合作社种植的水果萝卜在一百亩左右,预计亩产8000斤左右。虽然萝卜还没有到上市的时间,但是各大商超、包括冰轮集团的订单都已经到位,合作社每年增收预计在20万元左右。我们还吸纳本村及周边村老人到合作社务工,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共同致富。”姜格庄街道杨家疃村第一书记吕寿峰对记者说道。
2015年,杨家疃还是一个落后村,村党支部书记杨学礼带领村干部外出考察,决定发展蔬菜种植,经过几年发展,村集体不断壮大,效益连年增长,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今年年初,吕寿峰作为市派“第一书记”进驻村里,又带领合作社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上下功夫。如今,合作社的农产品已入驻家家悦、金茂等超市,并在网上扩宽销售渠道,今年已经销售出萝卜80多万斤。
村民杨选功说:“我们村的合作社在村书记的带领下经营得挺好的,让岁数大的老百姓有钱挣,七八十岁了一年还能挣个一万多元,我们老百姓都非常高兴。”
这边的合作社让百姓有广阔“钱景”,那边的网格治理让基层治理更精细、更规范。在姜格庄街道大庄村,村民于先伟因患恶性肿瘤多次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大额医疗费用给家庭造成了不小的经济压力。网格员在走访中得知情况后,为他讲解有关政策,协助他准备证明材料并向上申请,让于先伟顺利获得了政府发放的医疗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4项救助政策,缓解了家庭经济负担。
“老头得这个病不好治,一个月都得花费将近四千块钱,感谢政府和姜格庄街道给的医疗补助,帮助很大,报完销就花个七八百块钱,减轻我家的负担。”于先伟妻子邹彩娥充满感激之情。
工作中,姜格庄街道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坚持基层治理“一张网”工作主线,构建“网络全覆盖、专群一体化”的服务新模式,以“绣花功夫”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姜格庄街道共辖37个行政村、1个北海新城社区,共划分40个网格,设网格员22名、楼栋长24名,形成了‘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的工作体系。今年以来所有的网格员在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走访活动中都发挥积极作用,提升了姜格庄街道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姜格庄街道政法委员、武装部长丛辉对网格管理如数家珍。
今年,姜格庄街道还紧紧围绕“为民服务 群众满意”活动,坚持民呼必应、民需必行、民事必办,多渠道收集民情民意,全面推进各项惠民实事,投资500多万元实施路灯安装工程,投资约500万元开展农村污水治理二期工程,一批惠民实事的落地,不断织密民生网,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今年以来,姜格庄街道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整合渠道收集民意,以‘12345’热线为平台,承办群众诉求3408条,办结率95%;深入开展‘下沉式’工作法,机关干部深入群众、定期走访入户,倾听民情民意;持续推进农村干部‘家访’、‘有事我来办’等6大活动,开展好一次交心谈心、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发放一张‘连心卡’、办一件以上实事、帮扶一户困难群众的‘五个一’活动,逐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姜格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贾雨坤对记者说。
王鑫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