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要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扬波逐海,烟台吸引海内外关注目光

2022-08-10 08:46:35

来源:水母网   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 宋晓娜



听!是海浪的声音,它波涛不息,卷起向海而生的澎湃;

看!是浪尖的“舞者”,它摇曳生姿,舞出向海图强的磅礴。

今天,烟台再次吸引海内外关注目光——

东北亚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论坛暨2022中国海洋经济论坛正式开幕,以“新动能新空间新发展”为主题,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等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索新机遇下烟台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8月9日下午,烟台市海洋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召开,专家学者围绕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水产种业暨深远海养殖、海洋生态经济、海洋金融等交流研讨,为烟台海洋经济发展精准把脉。

在高新区东宇国家级海洋牧场,潜水员展示刚刚捕捞出水的海参。(资料片)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 摄

汇聚优势创新资源要素 牵手知名高校科研院所

近年来,烟台在平台搭建、人才引育以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持续加大帮扶支持力度,海洋科创成果转化步伐显著加快。全市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家,拥有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等涉海高校院所13所,各类涉海科技创新平台达到81家,其中,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9处。推动成立山东智慧海洋协同创新服务联盟等3个产业联盟,助力海洋经济发展。

市民将鱼苗放入放流滑道。(资料片)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 摄

如何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恳谈会上,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姚郁介绍,“目前,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在校生达1500人,第一届学生近800人全部入企进行实习、实践,这800名学生学业论文课题都是来自于企业,真正和企业深度融合。”

“建设国家海洋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烟台有基础、有潜力、有前景。”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姚郁说,烟台制造业基础雄厚,为海洋科技创新、海工装备制造提供了坚实基础。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姚郁建议,烟台应瞄准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示范区,大力整合区域内创新要素和优质资源,继续提升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做精做优新型企业,形成海洋产业集群拉动效应,全面提升海洋综合竞争优势。

姚郁表示,烟台作为对日韩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应进一步加大与国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构建国际合作创新网络,缩短科技创新周期,实现创新重大突破。同时,加快建设高水平海洋人才高地,强化海洋装备科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海洋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烟台对海洋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海洋科技创新领域突破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比如‘耕海1号’、‘国鲍1号’等重大成果相继示范应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引领了海洋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大连海洋大学副校长李智军说,建议烟台加大海洋科技创新投入,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攻关大项目,吸引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以跨专业、跨地区、跨领域形式更好地促进合作。同时,注重做好人才引进,制定海洋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达到引进一个人才引领一个行业、催生一个产业的效果。

李智军表示,烟台应大力培育海洋科技领域产业成长,培育中小型企业、独角兽企业、行业领军型企业。构建高水平对外合作平台,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示范区和产业园区。

“海洋牧场和海洋工程装备,烟台非常有特色。”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研究员林明森说,海洋牧场发展可以融合环境监测、灾害监测等多种功能,特别在深远海环境监测上发挥重要作用。

谈到海洋科技,林明森表示,搭建科创平台对于海洋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建议烟台充分利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吸引大企业、大平台落地烟台,将优势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从而大幅提升烟台海洋科技创新实力。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应充分发挥海洋大数据作用,通过数字赋能海洋经济发展。” 林明森说,“随着海洋信息能力提升,烟台可以将人工智能海洋大数据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拓展。”

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美如画。(资料片) 袁克廷 摄

开启深远海智能化时代 打开渔业生产广袤空间

近年来,烟台市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技术、资本等关键要素向传统优势产业聚集,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为海洋产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眼下,我市海洋牧场建设全面起势,全市海洋牧场产业链年产值超过550亿元,构建“4带10点100箱”空间布局,烟台正全力引导渔业向深远海拓展、向绿色高效转型,着力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不仅在陆上,也在海里。曾有学者提出,海洋牧场是实现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渔业持续产出三大功能的蓝色粮仓。

从“大食物观”出发,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认为,从海岸起航,向深海进发,发展海洋牧场是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随着 “耕海牧渔”生产方式日益成熟,不仅为渔业生产打开更广袤空间,也在潜移默化中优化海域生态。“未来我们可以占领的制高点,可能是海洋微生物这个方面的科研和产业开发,建议把海洋微生物的开发利用作为未来烟台发展海洋经济的创新点。”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公布了121家水产种业企业机构为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其中烟台多家企业上榜。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王清印在会上给予肯定:“烟台的海水养殖业在国内都是很值得一提。“ 如他所言,烟台水产种业规模持续壮大,目前已建成28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其中,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6处,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深耕“种业芯片”,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健康苗种供应基地。同时他也建议,“烟台要继续发挥产业优势,强化培育成果转化,加强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创新机制。”

持同样观点的是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院长常亚青,他说,烟台要大力发展水产种业,扶优做强水产种业企业,打造国际竞争力航母型的种业领军企业。“烟台具有很好的种业基础,水产种苗提供力量非常强,要创新养殖新模式,高效利用海运资源,保障烟台渔业供给的能力。例如,创新传统海参、扇贝、海胆、鱼、虾养殖模式,其空间巨大。”

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深远海养殖粗放型生产模式?中国海洋大学原副校长、教授董双林说:“让种业和深远海养殖结合,实际上是要将装备发展好,而养殖装备的制高点是智能化。” 目前,亚洲最大的海洋牧场建造项目“百箱计划”在烟台正式启动,已建成“耕海1号”“国鲍1号”等深水智能大网箱10座、海洋牧场平台18座、大型智能管桩围网5座,这都使得烟台进入深远海智能化时代。

2021年1月14日,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在中集来福士交付。(资料片) 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 摄

建议推行碳汇抵扣制度 进一步擦亮海洋生态底色

烟台濒临黄海渤海,1071公里海岸线绵长曲折,230个岛屿星罗棋布,海洋生态资源得天独厚。烟台立足资源禀赋,以先进理念为引领,推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强化生态支撑,分步推进控资源、治污染、修岸线、提景观等工作。出台《烟台海岸带保护条例》,大力实施“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工程,累计修复岸线30.4公里。巩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成果,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超过90%,自然岸线保有率超过37%。支持长岛加快建设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国际零碳生态岛,争创全国海洋类国家公园。

如何进一步擦亮海洋生态底色?“从产业角度,我们要减排,更重要的是怎么增惠,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抓手是增加海洋碳汇、森林碳汇。”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尚表示,“重点区域开展试点,编制生态目录清单,有多少生态产品在哪里,哪一块土地上,哪一片海域,要把握住约束条件和转化路径。”

陈尚建议推行碳汇抵扣制度。“建议从政府开始,再扩大到其他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并引导民营企业自愿抵扣。” 陈尚介绍,核算一下用了多少水,用了多少电,然后进行抵扣,比如可以去长岛买碳汇来抵扣。“建议在烟台的交易系统中增加碳汇交易账户、碳资产账户,通过交易平台向生态工业区去购买。”

“烟台海水淡化工作进行了很多探索,为全国作出了贡献、积累了经验。”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阮国岭表示,烟台应加快项目示范,形成新的发展趋势,除海岛供水外,可以尝试在市政供水和园区用水等领域进行一些模式探索。同时完善创新平台,拓展应用领域,支持烟台在创新机构方面进行探索,比如争创省级工程中心等,通过这些平台和淡化技术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废水、废气。

发力海洋生态保护,林明森建议,考虑到海岸带脆弱的承载力,烟台应加强海洋环境观监测,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整治,积极申请海岸带修复专项资金,使烟台海岸线的身姿越来越靓丽。

抢抓海洋新能源产业机遇 探索海洋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

抢占蓝色经济制高点,烟台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培植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利用以及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备受关注。

专注于深海工程装备方面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欧进萍表示,烟台海工装备产业基础较好、技术力量厚实,发展前景广阔,要积极探索海工装备、海洋渔业、海上风电等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他提到:“海洋产业的发展,一定是以需求和开发目标为牵引。除了谈海洋产业以外,我们更多的也要考虑怎样能更多牵引海洋发展,这方面牵动一定会有很多海洋产业的尝试。”

正是不断尝试,烟台实现海工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国际领先,关键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新跨越。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的大国重器“蓝鲸1号”“蓝鲸2号”赴南海完成两轮可燃冰试采,全球最大的三文鱼深水养殖工船、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在烟台交付使用。

“实现海洋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做好顶层设计,大力培育海洋龙头企业,扭住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不放松,提升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彭伟表示,海洋新能源产业是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议烟台抢抓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布局海上风电、光伏、海洋新能源装备等板块。

对于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彭伟表示,要夯实产业基础、释放人才创新优势,依托大科创平台,形成合作共享机制,开展试验验证测试,加速装备发展和技术成熟度提升。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际学院院长、农业部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主任李道亮提出,“我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实际上是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实现海洋高质量发展,其中数字海洋,或者说数字渔业是一个重要方向。”李道亮致力于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水下机器人的研究,与专业相结合,他围绕三个重要方向为烟台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三个集成”,即水产养殖工厂的智能工程、网箱的无人化和海洋牧场的立体监测。他说,“烟台的工业基础就很好,探索和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的需求结合起来,将形成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升级重要支撑。”

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