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4 18:00:32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2021年全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依山傍海的连岛菠萝山上,“邓小平和人民在一起”雕塑公园迎来了全国各地近150批次6000余位学员前来接受党性教育。从自然和人文资源出发,连云区蹚实历史足迹,建设云台山抗日石刻群等4个主题教学点。借力新技术,先后开发《在大海中永生》等20余项全媒体党课教程,运用5G+VR、声光电等实现时空交互,在“青山蓝海”间孕育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
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近年来,连云区持续优化发展要素,以资源禀赋为轴塑造多极优势,以环境保护“加法”带动产业调整“乘法”,推动绿色项目“聚起来”、高质发展“跑起来”。
以点带面守住生态家底
日前,连云区荣获“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气候标志,成为江苏省首批获此标志的两个城区之一。地处东部沿海中部,受海洋环境调节和影响,连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由此衍生出的生态优势作为先天资本得到重点保护和综合开发。
“在支流适宜河段我们进行河道底质改良,还要构建底部生物载体、生态净化廊道、旁路人工湿地,以及河道曝气系统、一体化水处理设施。”连云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科副科长吕江莉正在从事的北排淡河全流域治理项目,在1650万元环保资金的扶持下,已取得较大进展。“守住内陆河就是守住入海口。”吕江莉说。目前,连云区162个入海排口点位已全部完成溯源工作,常态化取样监测持续进行中。
“百里蓝湾,十里金沙”。依托沙滩、海岛、森林和自然集聚城镇等独特资源,连云区努力展现海滨城区风情风貌。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西连岛综合开发成效显著,实施中心渔港、海滨民宿、渔村客厅等多项工程,以传世匠心打造独具魅力的黄海明珠。同时,推进高公岛渔业风情小镇、连云民国风情小镇、宿城森林康养小镇的有序开发,统筹生产、生态、生活,兼顾科学保护、开发、留白,努力铺展“半城青山、山海相映”的美丽画卷。
渔民们下海布苗,牡蛎养殖带来新盼头。朱华南摄
以退为进养护海洋牧场
“村里养得很成功,今年我也准备试试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高公岛养殖大户刘道喜就在紫菜行业摸爬滚打。新年伊始他退养一部分紫菜海域,计划改放2万笼“三倍体”牡蛎,走上从紫菜“黑金”到生蚝“白金”的转型之路。
“大伙观望、犹豫,村集体就先走一步,做给大家看。”高公岛村干部朴实的想法为渔村转型找到出路。原来,近两年紫菜行业急剧扩张,养殖密度过大带来减产,市场行情多变导致收益不稳。而泡沫浮体、清除杂藻的酸剂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更让产业调整迫在眉睫。
在区海渔部门和渔技专家的全程陪同下,渔村党支部、养殖大户北上取经,开始探索贝类养殖。“我们的海水营养丰富适合育肥,南下的牡蛎苗种30来天便能增肥3、4厘米,价格至少翻一番,管理成本还比紫菜低。”村主任张祖宝算起了经济账。
不远处的连岛海域上,“南北接力”的间养模式效益凸显。“贝类汲取海中浮游生物的营养,藻类主要靠光合作用,空间和食物链上都能达到平衡状态。”青年渔民吴波在转产路上展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他主动退出近海养殖,将原本几十分钟可到的养殖区挪到了需驱船一个多小时的深海,而今2000亩的笼养贝类穿插于紫菜网帘之中,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元旦期间糖画等非遗项目街头亮相,备受青睐。张言华摄
以旧谋新弘扬渔家文化
陆桥起点、老窑港埠,在优良海洋生态的千百年呵护下,独具特色的渔家文化如明珠点缀。新的一年到来,百年石城“连云老街”以鲜明的海洋特色,与“一带一路”交织出举世欢庆的节日氛围。以“格兰诺克”号巨大游轮模型为背景,剪纸、面塑、布艺等传统技艺,与各式“海味”小吃的“烟火气”一道,展示着“一带一路”沿线的风土人情。
据了解,连云老街汇集了贝雕画、葫芦烙画等大量非遗馆藏,成为市非遗研学旅游基地。“贝雕画极具海洋特色,传承的同时还研发出活性炭贝雕、瓷器贝雕等多种产品,在连云港自贸区注册公司后,营销更为专业,并走向国际。”连云老街文旅开发负责人洪亮介绍。
“致广大”又“尽精微”。如今,马鲛鱼丸、凉粉、麻虾酱等非遗美食以制作场景化、技艺体验化融入景区餐饮服务;民宿在装饰设计、员工服饰、器具使用上植入非遗元素,带来沉浸式体验;随处可见的特色伴手礼、非遗文创,和景交车上的沿途播放的传统曲艺、渔家故事,更让游客全身心融入。在传承文化资源基础上,连云区通过践行无限定空间思路,不断迸发开发灵感、丰富文创供给,真正让海洋元素“动”起来、“活”起来。(易敏)
薛玉兰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