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教卫
我们的节日·重阳|以健康为中心 烟台市将便民惠老优待政策落到实处

2021-10-14 08:49:55

来源:水母网   YMG全媒体记者 李俊玲



水母网10月1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李俊玲 通讯员 李姗姗)2021年10月14日是国家第九个“老年节”,尊老敬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记者昨日从烟台市卫健委了解到,自2016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以来,我市坚持以“居家医养为主体、机构医养为补充、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保障机制体系为支撑”的总体思路,突出规划引领,注重模式创新,把医养结合作为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纳入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作,形成了做好医养结合工作的强烈共识。我市先后出台了《烟台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烟台市建设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实施方案》等文件,整合医疗、医保、养老等政策,建立起完善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和制度规范。

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248处

我市打通医疗进入养老、社会资本参与医养、通讯技术助力医养、基本需求与满足特色需要结合等“四个通道”,积极探索实践“大养老+小医疗”“大医疗+小养老”“医疗+养老共建”“居家养老+医疗网络”等“四种模式”,推动医养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依托社区引入爱行礼运、三株集团、师创集团等养老企业、社会组织,打造“1+N”医养结合联合体(社区+医养康护助等),已在莱山秀林、蕾娜范、宝云等大中型医养结合机构探索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到248处,医养结合床位2.8万多张,创建了1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7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3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镇(街)。

打造安宁疗护“3+N”模式

近年来,烟台市积极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大力推进老龄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紧紧抓住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机遇,把“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老年健康服务之中,探索建立具有烟台特点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将60—64岁老人率先纳入签约服务范围,全市共组建签约服务团队1925个,签约总人数176.3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签约115.1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签约75万人。开展“健康小屋”试点工作,社区老人可到健康小屋自助进行血压测量、骨密度检测、肺功能检测等项目的免费健康检查。今年市卫健委筛选医疗机构、医养结合结构和乡镇卫生院三种类型30个试点,实施“3+30”安宁疗护工程,逐步形成烟台特色的安宁疗护“3+N”模式。

将惠老6项优待政策落到实处

2021年1月1日起,我市全面落实我省出台的惠老六项优待政策:(一)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二)半价乘坐政府投资建设的国有景区内的观光车、缆车等代步工具;(三)优先就诊、化验、检查、交费、取药,需要住院的,优先安排住院;省外老年人来鲁旅行期间突发疾病的,医疗机构提供急诊“绿色通道”;(四)政府兴办或支持的公园、景点免购门票;社会力量兴办的公园、景点,七十周岁以上免购门票,不满七十周岁半价购买门票;(五)免费进入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场所;(六)按照时段免费或半价进入政府兴办或支持的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健身。

政策出台后,我市按照惠民利民、简便易行、全市互认的原则,加快6项优待政策落实进度。同时明确,全市各医疗机构、公园、景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展览馆、纪念馆、公共体育健身场所等单位,不得额外设置其他限制条件,确保让所有在烟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深入实施“智慧助老”行动。聚焦老年人消费、出行、就医、教育、文体活动等领域,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可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各类购票场所为老年人保留线下免预约进入或购票名额。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工作者指引老年人使用无障碍电梯及老花镜等便利设施。

各自助服务区有专门人员对电脑、打印机、自助叫号机等电子设施的使用提供指导,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面临的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多渠道提供挂号服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完善电话、网络、现场预约等多种挂号方式,畅通老年人预约挂号渠道。并根据老年人患病特点和就医实际情况,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服务流程优化,建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医疗机构设有专/兼职社会工作者承担老年人服务相关服务。挂号、收费等设有人工服务窗口及现金收费窗口,智能设备配有人工值守。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机构入口增设老年患者“无健康码”通道、配备人员帮助老年人进行健康码查询等,为老年患者就医提供方便。

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