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7 08:30:32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5月27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杨健)加速区域融合,推进市区一体化,无疑是提升烟台城市能级的必经之路。但受困城市空间、发展时序、规划建设等诸多历史遗留原因,我市区域融合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统筹发展意识差、辐射带动能力弱等现象。着眼新一轮城市能级跃迁,以交通、产业、要素流动为先导,破除区域融合壁垒迫在眉睫。
“ 交通问题亟待解决,要加快主城区快速路建设,提升市域各区市联通性”“区域之间应协调产业的融台发展和错位竞争,强化区域协同,发挥优势互补,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规划统筹‘一盘棋’,做好各规划间的配套衔接工作,加强资源整合,共同做强中心城市”……连日来,港城专家学者围绕区域融合发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区域咋连通?交通不能继续“卡脖”
想要做好区域融合这篇文章,“卡脖子”的交通问题亟待提升。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市私家车保有量为1966832台,且过去三年每年以超过8%的比例高速增长,而与此同时,我市新建主干路、停车场等,与私家车保有率增长并不同步。对比高铁“公交化”运营的昆山,烟台的差距一目了然。
“昆山到苏州市距离约38公里,大约相当于从芝罘区到牟平区,但昆山至苏州每天开行列车135个车次,与之相比,牟平南站到烟台站,仅有9个车次,从牟平区到中心区的公交车班次、数量和发车频率,也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鲁东大学教授刘良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跨区通行交通越来越拥堵,高峰期通勤压力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能级的提升,和烟台的城市地位、经济总量等也不相匹配。
“在烟台以滨海一线提升区域融合的大背景下,目前烟台市仍缺少一站式的公共交通,实现从牟平到蓬莱的通达,不管打车还是开车,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且时效性较差,不符合当前的‘快旅慢游’需求。”刘良忠说,对比其他交通方式,轨道交通仅需几元、最多十几元钱就可以完成“跨区”,且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对市民、乘客、旅游者更加友好,和高铁、机场、港口等的衔接也非常便捷。“无论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要求,从中心城市建设和城市群发展的需求,还是从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等角度来看,都有必要加快建设轨道交通。”
“陆上交通一直是烟台城市发展的巨大瓶颈,再加上城区立体交通建设的滞后,交通的瓶颈效应进一步放大,极大限制了产业发展及城市吸引力的提升。截至目前,烟台跨区的城市快速路屈指可数,与城市规模极不相称。”针对上述情况,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李世泰表示,一方面以滨海一线为试点,加快推进“一主三环多纵”的自驾游线结构;另一方面着眼枢纽经济,以崭新交通枢纽促成要素聚集,提升通勤分流。
李世泰建议,将滨海西路、幸福南路、长江路、S304、G228规划打造“蓬烟仙路”,作为滨海路自驾游的主要核心路段,规划形成沿省道205、县道43和省道208的昆养环形自驾游线,沿三亚路磁山段、改造升级磁山西部道路,规划形成环磁山自驾游线,改造升级县道031,沿省道209、县道031、国道517规划形成丘山山谷-艾山环形自驾游线,最终形成串联烟台山、河、城、海等空间、景观和旅游资源,承担旅游观光、体育健身和文化休闲多种功能、包括步行和骑行在内的特色旅游绿道体系。
“交通规划不但要适度超前,而且要积极结合湿地公园等专项规划,沿夹河、逛荡河、汉河、辛安河等水系规划设置多条滨水绿道与城市绿道。建成‘公交+单车+慢游’的绿色慢游休闲系统,形成以无碳能源的共享单车、轮滑和步行为主,公共交通为辅的绿色出行方式。”李世泰说,远期,烟台昆嵛山至长岛滨海一线,可打造为一个可以享受慢调生活的“慢游区”,打通片区融合的前置性难题,真正以旅游促交通,进而盘活六区。
产业咋协调?既要融合发展更要错位竞争
市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产业是强力支撑。 “区域一体化重要的是产业一体化,而烟台七区之间、城区与区县之间、烟台与周边城市之间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缺乏联动。多年以来,烟台市新城建设都是房地产业先行,后期没有符合区位特色、具备长足发展潜力的产业支撑。”李世泰表示,“事实早已证明,没有产业发展的动力支撑的城市,注定是一座‘空城’。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必须在新城开发之前,结合区域发展阶段和条件,选准主导产业。”
李世泰建议,六区之间应协调产业的融台发展和错位竞争,强化区域协同,发挥优势互补,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按照城市发展的演化规律,烟台中心城区新区的发展时序,建议依次是开发区的临港新区、芝罘莱山之间的高铁新区、牟平的东部新区。前面两个新区分别发展临港经济和临站经济,而东部新区应明确医疗康养产业+文旅产业的产业发展方向。”
“受制于发展时序和布局、规划等历史遗留问题,目前烟台各区产业发展并不平衡,且缺乏互补性,‘各自为战’的局面较为突出。”烟台城市文化研究专家、山东工商学院副研究馆员支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暂时发展的不平衡,是目前全国城区融合的普遍问题,目前主要的改进做法,是通过产业差异化,实现实现原有产业的转移、转型和升级。”
如何在产业选择和落位上寻求破局,进而实现六区的产业融合与互补?烟台大学城乡规划系主任王刚表示,各区应立足目前产业优势,做长长板,补足短板,并以新兴产业的承接落地,打造具有区片特色、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新产业集群。“譬如高新区有着较为成熟的医疗产业布局,可以主动对接日韩,加快医美、康养产业承接,在产业上端下端做精做细文章。”
产业承接上,李世泰也持相同看法,“我市应加快引进国际化医疗机构入驻,借鉴三亚异地医保政策,实施异地医保政策,制定招商优惠政策,引进国际知名的医疗机构,结合烟台康养资源,打造健康养生基地。”具体措施上,可在长岛、丘山山谷、龙泉、昆嵛山非保护区等区域,建设健康养生基地和养生中心,构建立体化的山地、海岛、温泉、城市养生基地。以国际目的地构建为目标,强化养生养疗、养生度假、医养结合要素的构建与引入。
发展咋突围? 以一体化促进融合
区域融合,归根结底是改变烟台单一的城市中心。通过片区融合,城市发展由单一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由一元向多元迈进,从而最终完成城市能级跃迁。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贾志林认为,在区域融合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规划引领,以对城市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更大范围内超前进行空间布局、产业定位和结构调整,做好各规划间的配套衔接工作,加强资源整合,共同做强中心城市。广泛学习借鉴国际国内一流开发案例,聘请有经验、高水平的设计机构和专家团队,高标准、高起点做好总体规划和功能设计,保证前瞻性、科学性。
5月12日,我市发布了《关于振兴县(区)域经济三年行动方案》 ,其中对于区域融合发展有了明确要求:要在区域融合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北部推进滨海一带管理运营体制改革,加快蓬莱长岛一体化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仙境海岸;东部支持牟平对接威海,推进牟平与高新区联动发展,建设东部产业转型升级高地;南部支持海阳、莱阳对接青岛,建设莱阳莱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海阳即墨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西部支持莱州对接青岛、潍坊,共建莱州—平度—昌邑绿色化工联动发展示范区,推动开发区、福山、蓬莱、龙口融合发展,形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西部先进制造隆起带。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成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争取潍烟高铁、莱荣高铁建成,推动即墨至海阳轨道交通延伸,争取青平莱城际铁路早日批复实施。实施G18荣乌高速烟台绕城段改扩建工程及穿城228国道改造工程,创造条件启动牟莱高速建设,加快主城区快速路建设,提升市域各区市联通性。
“给出了明确的突围路线,看到了城市崛起的曙光。”烟台大学旅游系系主任尹鹏则认为,片区融合过程中,还要高度重视城市品质提升,高水平谋划水电气暖路等基础设施,科学规划建设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合理规划用地,填补各区间空白区域,提升城市承载力,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