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要闻
中集来福士管装车间杨德将从管路安装工成长为"大国工匠"

2021-05-18 08:36:02

来源:水母网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水母网5月18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实习记者 童佳怡 通讯员 孙德益 摄影报道)急难险重任务前少不了他钻研的身影,惊艳世界的“大国重器”上留下了他忙碌的脚步,班组成员中他是冲锋在前的“老大哥”……

他就是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管装车间安装1班班长杨德将。

昨日上午,记者在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见到了刚刚搭乘小船从“蓝鲸1号”返回厂区的杨德将,“这几天兄弟们都在‘蓝鲸1号’上从事维护保养工作,完事后我还得立马赶回去干活。”

如果不是提前了解,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身着蓝色工作服、黝黑脸上透着朴实笑容的工人,是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因接受采访而忙里偷闲回到“陆地”的杨德将心心念念的,还是他那摊儿工作,“维护保养工作马虎不得,稍不认真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少个人就多耗时,回去后多干点儿,别给兄弟们添麻烦。”

寥寥数语,足见一位产业工人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

也正是凭着这种对“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杨德将从一名毕业于烟台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烟台市高级技工学校)的普通钳工成长为管装车间安装班的班长,甚至是不少船公司点名要的维保人,他所带领的安装1班还推动了100多项技术革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杨德将用自己的“钻研”“拼搏”“细节”和“奉献”诠释着一名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新价值。

能发明会创新的“产业工人”

5月4日,“蓝鲸1号”从南海返回烟台,杨德将带领安装1班的四名工人登上平台,开始了枯燥却又重要的维护保养工作。“蓝鲸1号”从建造到交付到成功开采可燃冰再到例行返港维保,杨德将全程参与,“哪根管道有问题,哪里曾重复焊接过,我都门儿清。”

这种“门儿清”源自对专业的精益求精,更源自日常工作中的认真与刻苦。

时间回到2009年,即将交付荷兰的Jebsens项目遇到了部分验收问题。杨德将临危受命,勇挑重任,带领班组成员奔赴一线,24个小时不下船,硬是将原本需要20多天才能完成的700米管路预制及预处理工程缩短至7天,这一纪录在来福士至今无人超越。

看到杨德将与同伴们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一份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国外船东对杨德将竖起大拇指称赞。

然而,杨德将并没有被这份“特殊的成就感”冲昏头脑,更加潜心于自己事业中的小改小创。2010年COSL1#号项目成功交付,杨德将也有了一份沉甸甸的收获——“实用新型管路对口工装专利”申请书。

在这一平台的建造过程中,杨德将潜心创改发明了“管路对口器”,解决了困扰管路对接的难题。“以前,两根重达几百斤的管路要对接在一起,需要4-6个人一起完成,不仅耗时耗力,还不安全,但把这个管路对口器按上去后,只需两个人便可以轻松实现管路对接。”杨德将自豪地说。此后,这一工装被广泛应用到COSL 1#-4#号项目、GM4-D系列3个项目、“蓝鲸1号”和“蓝鲸2号”等项目中。

工作中发现需求,钻研中推进革新。可以说,在杨德将的工作中,因工作需要而进行的技术革新始终都在发生。

2017年6月的一天,H194自升平台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但拔桩作业因泥浆泵辅助系统的淤泥堵塞无法继续进行。需要的设备配件需要从国外进口,短时间内无法到货。当时,来福士已经聘请国外一线专家,并组织召开了4次专题会议,但仍没能解决。

杨德将带领班组成员再一次“奉命于危难之间”,利用自制工装设备,结合空压机将海底淤泥吹开,整个工装设计共花费1000元,用时一天一夜就解决了困扰国外专家的难题,而这也是最令杨德将和班组成员自豪的事情。

在杨德将的带领下,班组成员踊跃完成自我突破和创新。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杨德将不仅有力量,更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

“大国重器”见证成长

生于普通农民家庭的杨德将,自小就有一个“匠人梦”。儿时便对机械方面产生浓厚兴趣的他,进入来福士船厂工作后最期待的就是能在“大国重器”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从基层管道安装工人做起,到成为安装1班的班长,众多“大国重器”就是杨德将成长的最好见证。

Schahin平台上,有杨德将的身影。2009年,来福士为巴西公司建造的Schahin项目遇到钻井系统的超高压泥浆道路建造困难。由于管道设计压力值达15000PSI,当时的来福士并没有突破此项设计的技术壁垒,同时又存在工期短、任务重、外包费用高等难题。杨德将主动请缨负责此管道的建造及压力试验工作,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及超高的业务素质,顺利完成项目交付并为公司实现超高压管路建造技术突破。

胜利六号钻井平台上,杨德将在忙碌。2012年,来福士接到了维修胜利六号钻井平台的任务。杨德将六天五夜不曾回家,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完成了桩腿液压管路升级改造的工作,并一次性将平台高高升起,令船东竖起了大拇指。

“蓝鲸1号”钻井平台上,杨德将在钻研。2015年,中集来福士承建了世界最大最先进的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做好这一项目需要克服“30000PSI”的管路压力,这在当时的海工界无人染指,杨德将接过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30000PSI”是什么概念?杨德将举了一个例子,冬天用暖之前需要打压,这个压力是4.5kg,5kg的压力会对人造成伤害,30000PSI相当于466.6倍的暖气压力,并需要将这30000PSI的压力输送到15240米的深海中,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完成任务,杨德将已记不清多少次和工友实地勘查,不断试验、完善、突破。露天的井架台变成了他们短期的“家”。定格在“210Mpa”海工界的压力记录自此诞生。而困难也远远不止于此,管路焊接误差必须控制在±0.1mm的精细要求同样给杨德将他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这就是份‘精细活’,以前我们做不到,但现在完全没问题,甚至做的比外国人更好。”杨德将骄傲地说。

不只是这些平台,“蓝鲸2号”“仙境烟台”等40多个由来福士建造的“大国重器”上都留下了杨德将的汗水与努力,而这也成为这位顶天立地的产业工人最令人骄傲的“勋章”。

“拼”出来的无上荣誉

在与杨德将交谈的过程中,除了工作,他说的最多的还是“兄弟们”。

“事情不是我一个人干的,要感谢一起奋斗的兄弟们。”“活都是一起干的,荣誉我拿了,都是兄弟们在支持。”

话语间足见杨德将与班组成员之间的深厚情谊,这一点从兄弟们对杨德将的评价中也可见一斑。

“杨哥就是当之无愧的‘领头杨’!”安装1班的组员李德贤说。

李德贤还记得2019年夏天最热的时候,杨德将带领班组成员负责H415项目的管道串油工作,在300多米的船体上需要杨德将和工友们来回检查管路是否有泄漏等问题,这对患有滑膜炎的他来说无疑是不小的负担。“杨工来得比我们早,晚上和我们一起走,有时还工作到凌晨一点,打了三针封闭坚持着,他就是太拼了!”李德贤说。

在工友吕磊看来,杨德将最令他感动的是倾囊相授技术。“杨工会的技术,都手把手教给我们。”吕磊说,在没有真正师徒关系的班组里,作为资历最老的员工,杨德将不藏不掖,带出了众多“能手”。

工作20多年,杨德将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而支撑他执着坚守的,是他自己总结的一套“不凡”的“五心工作法”。“首先是‘信心’,要相信能够干好这份工作;其次要有不好干也要干好的‘恒心’;然后是要有‘狠心’、‘平常心’和‘感恩心’,对自己要狠,对困难和荣誉要有平常心,对兄弟和公司要感恩。”杨德将如是说。

匠心不渝,初心不改。20多年来,杨德将几乎没有双休和节假日,最长半年没休息过一天,每次出海作业,一般都需要2个周。这份踏实勤恳终究得到了回报。

2008年至今,杨德将连续11年被来福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先后荣获“烟台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一件事干一辈子太难了,我只是学会了在枯燥的工作中找乐趣,在繁重的劳动中找方法,我只是赶上了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杨德将感叹道。

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