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社会
网络中国节.清明|清明习俗你知多少:古代寒食节是禁止烟火的

2021-04-04 09:21:33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4月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清明前一天是寒食,两节仅差一天,后来有人把寒食并入清明节。古代,寒食节是禁止烟火的。所以清明节,应当倡导“不烧纸”。

记者近日采访到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烟台民俗专家兰玲,她表示,古时在寒食扫墓,后延至清明,所以民间又称清明节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总称“三冥节”。“因此,扫墓是清明的一项主要活动,古时称‘春祭’。按照旧的习俗,清明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还要在坟头压上白纸条,叫‘坟头纸’,表示子孙曾来上过坟。”

据介绍,古代,清明节祭祀主要是压纸为主,烧纸的并不多,即便是烧纸,也会先把坟地周围杂草收拾精光避免引起火灾。20世纪60年代,清明祭祖的活动曾经被禁止,到了80年代才恢复,然而,这次恢复遗忘了很多传统优秀文化,却衍生了一些陋习,容易引起火灾,还污染大气环境。“祭祖防火,我们的先祖早就想到了,并给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诸如诗句‘清明压纸换单衣,月日挂纸穿棉衣’所描述的一样。”她说,古人倡导的压纸、挂纸祭奠祖先,就是为了教会后人杜绝山林火灾。“祭祀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讲究文明祭祀,不妨多买鲜花代替其他会污染环境的祭祀品。”

过去上坟,一般是男丁去,但现在多数地方已不再分什么男女,扫墓形式也多有变化,如敬献鲜花、栽种树木等,代人扫墓、网上扫墓也成为了新的民俗,解了远方的人不能亲自回家祭扫的哀思。

除了给自家先人上坟外,清明节还是全国人民缅怀革命先烈的隆重节日,各机关、团体和学校在这一天会组织到烈士陵园扫墓,祭奠先烈英灵,继承革命遗志,清明也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节日。

对于寒食节,兰玲表示,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因火烧而死的介之推。每到他死的那天,大家用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于是每逢寒食节,人们就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并俗传举火则会降冰雹。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叫“之推燕”。

寒食节在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又称“冷节”“禁烟节”。“古人取水用火不方便,特别是火,一旦打出来之后,便加以保护。到了寒食节,灭掉旧火,提取新火,以示除旧迎新。旧火已灭,新火未生,就只能吃冷食了。古时清明这一天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她告诉记者,“因为春、火同属阳,杨柳枝在春天率先返青,也属阳,所以人们用杨柳枝点燃新火,取顺应阳气的意思。”

山东许多地方都有“戴柳”和“插柳”的习俗,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有谚说“清明不带柳,红颜成皓首。”人们认为插柳能接阳气,迎吉祥、避邪祟。农村的儿童往往在这时还习惯折下几枝嫩绿的柳条,拧下外皮做一只音色颇佳的柳笛玩耍,叫做“哨儿”。在嘴边嘹亮地吹。在缺少玩具的年代,这种自制的哨儿能让农家孩子快乐得意好些日子。插柳条、松柏枝在古书上名曰“明眼”。莱州、栖霞、龙口、招远、蓬莱等地都有蒸面燕子的习俗,称之为“燕窝窝”“疙瘩燕”,当地人说,小孩吃了不害眼病。

刘家昌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