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国内新闻
权威发布 | 山东“十三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呈现繁荣向好态势

2020-12-08 17:20:37

来源:山东发布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介绍“十三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三五”以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按照“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认真落实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整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全省文化和旅游战线的不懈努力,我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艺术精品创作迎来由“高原”向“高峰”跨越的新时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新进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文旅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齐鲁文化影响力、“好客山东”美誉度日益扩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文化旅游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高。目前,以民族歌剧《沂蒙山》为代表的艺术精品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全省全国文化先进县(先进单位)达到40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4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8个,居全国前列;各类博物馆达到603家,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711处,均居全国第一位,世界遗产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3项,居全国第二位,“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全省A级旅游景区发展到1200余家,其中5A级景区12家,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六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达到8个,数量全国第一。2019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9.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1万亿元,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五位。有关工作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一)艺术精品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围绕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创作规划、选题策划和扶持引导,努力创精品攀高峰,成功推出民族歌剧《沂蒙山》《马向阳下乡记》、吕剧《大河开凌》、话剧《孔子》、京剧《奇袭白虎团》(复排)等一批精品剧目,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我省获得1项“文华大奖”,2项“群星奖”,创非主办省份最佳成绩。特别是民族歌剧《沂蒙山》,紧密契合时代要求,统筹整合业内优质资源,集中力量创作打磨,一经上演就受到各级领导、业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被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舞台艺术的高峰之作、中国民族歌剧的标志性作品。复排京剧《奇袭白虎团》,被列为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活动全国两部重点演出剧目之一进京演出,受到广泛好评。美术创作成绩斐然,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我省荣获2金1银2铜的历史最高纪录,金奖数并列全国第一。

(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国领先。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分别达到154个、157个,建成数量和上等级率均居全国前列。2015-2019年省级财政共投入资金3.6亿元,连续五年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予以扶持。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活动室,提前完成文化扶贫任务。为58个省财政困难县(沂蒙革命老区县)配发流动文化服务车,率先建成面向视障人群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平台—山东省盲人数字图书馆。持续开展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动,其中2018-2019冬春文化惠民季,全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5.3万余场次,惠及群众1696万人次。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2019年全省“戏曲进乡村”演出达9万余场。创新开展“百姓大舞台”“五个大家”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有效激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旅游厕所革命”成效显著,全省新建、改建旅游厕所累计完成2.1万座,建设数量全国第一。按照“十三五”期间省考核办组织的全省城乡居民满意度考核结果,全省“文化生活”满意度每年均排在第二位。

(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文化创意产业和精品旅游产业被列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截至2019年底,山东3208个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从业人员45.1万人,资产总计达到6872.8亿元,增长3.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454.7亿元,营业利润165.1亿元。精品旅游产业不断提质增效。出台《大力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山东省精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山东省精品旅游景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大力发展精品旅游产业,威海华夏城景区、沂蒙山景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5A级景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以来,全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已竣工698个,完成投资4648.7亿元。连续举办四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成为全国开展范围最大、参与企业最多、平台模式最新的文旅消费促进行动,受到文化和旅游部肯定。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实施文旅消费促进行动,提前启动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省市县三级落实1.5亿元资金发放惠民消费券。创新开展“山东人游山东”“六个一百自驾游行动”“好客山东游品荟”“冬游齐鲁·好客山东惠民季”等活动,制定出台全省81个国有景区降低门票价格政策措施,促进文旅市场复苏回暖。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接待游客3.3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65.9亿元,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48.2%和44.1%,比全国比例高6.2和11.1个百分点。今年“十一”黄金周我省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列全国第三位。

(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创出山东经验。充分发挥山东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扎实推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建设。先后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省委、省政府两办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会同省委宣传部等13部门印发《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合作实施齐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计划框架协议》,为山东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新动力。圆满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文物资源进一步厘清。文物考古成果丰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工作637项,调查线路近6400公里,考古勘探面积0.7亿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25.7万平方米。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在国家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中,我省共有93个县(市、区)入选,居全国第一位。重点文保项目进展顺利,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大运河、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扎实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开启新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连续举办三届中国非遗博览会。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顺利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验收,成为首批公布的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

(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山东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具有诸多优势。“十三五”时期,特别是机构改革以来,文化和旅游系统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实践探索,努力深化拓展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文旅融合发展的统筹谋划,高标准编制《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对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指引。积极对接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文化工程,精心组织编制系列专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推动文旅资源有效整合、科学利用。着力为文旅融合发展搭建平台,高水平举办2020旅游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创新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一十百千万”文旅嘉年华等活动,彰显山东文旅融合特色。强化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支撑,大力实施“文化+”“旅游+”,积极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旅游演艺等文化旅游业态,推动创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注重发挥大项目、大景区、大企业的引领作用,促进文旅产业规模化、高端化、精品化发展,涌现出尼山圣境、东方影都、齐河博物馆群等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目前有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6个,省级22个,越来越多的各级各类博物馆、遗址公园成为研学旅游的重要阵地;几乎所有的旅游小镇都成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重点场所,成为民俗游、非遗游的重点目的地;《金声玉振》《神游传奇》等一大批旅游演艺品牌产生较大影响;各类旅游推介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注重突出山东的文化底蕴、文化特色。目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的发展态势逐步形成。

(六)齐鲁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注重利用山东特色文旅资源,不断深化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十三五”期间,我省共派出72批960人次赴56个国家和地区的82个城市参加“欢乐春节”活动,涵盖演出、展览、庙会、广场巡游、非遗互动、讲座论坛等多种类型。实施孔子文化和旅游使者计划,在海外重点客源市场发展孔子旅游专家2900余名。圆满完成了“孔子家乡·好客山东”文化旅游推介会、“中国山东文化年”、山东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文化和旅游合作论坛、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文化交流任务,积极推进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连续在香港举办“京昆经典剧目导赏”活动。文化遗产走出去成效显著,举办文物境外展53个,展览文物总数1000多件(组),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

(七)“好客山东”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突出“好客山东”品牌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以“好客山东”为总品牌,涵盖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16市文化旅游品牌以及旅游企业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服务品牌等品牌体系。创新开展 “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在央视等主流媒体进行集中宣传,“好客山东”进入央视“品牌强国工程”,成为该工程中唯一的文旅品牌。注重用好新媒体平台宣传展示品牌形象,全国旅游新媒体传播力指数截至目前共发布7期,我省5次位居全国第一。特别是今年举办的旅游发展大会,集宣传推介、博览交易、工作会议、文艺演出、考察观摩于一体,全方位展示山东、推介山东、宣传山东,对在全球提升“好客山东”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山东文化和旅游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为开创“十四五”发展新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向未来,我们对推动山东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强大动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建设文化强国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全国文旅融合发展高地,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贡献。

刘金凤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