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要闻
乡村答卷|林北村:“出海上山”闯出新天地

2020-12-04 08:27:34

来源:水母网   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10余年来,林北村先后投资400余万元,硬化农村道路7万多平方公里、山道4万多平方公里,实现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和田间地头。

目前,林北村513名60岁以上老人分四档,每年发放1000-22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全村各年龄段、各类经济情况的村民,都能纳入保障和补贴范畴。

水母网12月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通讯员 毕富义 王旭峰 曲津良 摄影报道)笔直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修到了每一户田间地头,道路两侧松柏苍翠,绿意盎然;横穿村落的河道波光粼粼、锦鲤攒动;朝阳初升,伴着村民上山劳作,整洁的水泥主干路上响起了农用车的欢腾;夕阳西下,公路两侧的景区与村落华灯初上,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载歌载舞、在环村沁人心脾的绿意里舒缓一天的辛劳——金秋十月的高新区金山湾管理处林北村,正迎来收获季中难得的安闲。

然而,这个毗邻要道、闹中取静的村落,10余年来发生的变化,却远比安静闲适的生活更轰轰烈烈:从早年边还“饥荒”边勒紧裤腰带建设主干道、蓄水池、输水管线和文体广场,到7年前毅然舍弃已成规模的海域养殖,以壮士断腕的姿态转攻大樱桃种植与观光旅游,再到惠及全村全年龄段的补贴、奖励和报销政策,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林北人,用实干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靠海吃海”变“靠山吃山”

水渠修到村民果园

时光的齿轮回拨到13年前,林北村是另一番样貌。

“全村仅有一条主干道,常年失修、坑坑洼洼,一下雨村里人都得穿水鞋出门;每户门前都是‘三大堆’,村里仅有的一条小河,水体泛绿、浮着垃圾,几乎成了臭水沟;村集体账上1分钱没有,倒有180万元‘饥荒’。”2007年10月当选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的孙成功,对全村的“一穷二白”记忆犹新。

亏空的账目、微薄的收入、闹心的村貌,内外交困的林北村,拒绝安贫乐道,知耻而后勇。村委带头下,清理完欠款的林北村,又自筹资金20万元,成为原姜格庄镇首批取得新兴农业合作社营业执照的7个村之一,依山傍海的自然禀赋,让林北人通过基围虾和海参养殖,逐渐脱贫致富。可就当林北人初尝增收喜悦时,一头“拦路虎”却迎面而来:2013年起,伴随着海域功能重新规划,原属于林北村集体的1400余亩海域陆续启动征收,刚燃起的致富之火,随时有熄灭的危险。

“海没了,还有山,别的地方能搞坡地种植,我们为什么不能?”面对靠海吃海越来越难的困境,孙成功和村两委成员将眼光投向了村西土壤、气候条件优越的坡地,决定引进大樱桃种植,面对着部分村民的不解和质疑,孙成功带头发动,将村东废弃多年的贮水池彻底清淤,恢复功能,并疏浚河道,新修了多条输水管线。2018年,赶在大樱桃“大喷”之前,村里第一次从1500多米外的松木杨水库,引来了潺潺的清水。

40余万元真金白银的投入,一年多事必躬亲、全天“监工”,孙成功的苦心没有白费。大樱桃上市第一年,就有本地、外埠客商慕名上门,纷纷下单;当年大樱桃种植面积突破600亩,产量近20万斤,村集体收入约8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3万元,最高近8万元。两年来,入社村民达600人,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1+3”式的运行模式,“1”即以合作社为依托,“3”即整合生产、流通和服务三大功能,最大限度盘活了林北的“地利”。

新辟文体广场重修古建筑

留住文脉激活“向心力”

“以前我们上山干活,都不敢开三轮车,自个儿扛着工具,别提多费劲了,每年农忙都有摔伤发生。”一边为樱桃树剪枝浇水,林北村村民孙茂军一边告诉记者。望着从家门口直通自家果园的农机路干净整洁的路面,孙茂军感慨万千:“村里有水,上山有路,干活不累,心里别提多痛快了!”10余年来,林北村先后投资400余万元,硬化农村道路7万多平方公里、山道4万多平方公里,实现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和田间地头。

修好主干路,只是村貌变迁的第一步,村头那条原本污水横流的小河,也同步华丽嬗变:2010年,村中河清淤完成后,建起了一座敦实的水泥桥,东侧河岸因地制宜,改造为一处1800平方米的生态文体广场,成为村民消夏休闲的新去处。

乡村要振兴,乡风要文明。如何引导村民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从建设之初,文体广场细分功能,集约了篮球场、器械区、舞台、会场等多个区域,并考虑全村各家各户距离广场的不同距离,集中设置了村务公开栏和宣传栏,安设两处直饮水取水点。而紧邻广场的,便是藏书多达6000余册的2间农家书屋,每逢假日,屋里座无虚席,老人和孩子们都手不释卷,看得津津有味。

广场建成至今,村民文娱生活的提升立竿见影:“我们林北村文艺队成立已经10年了,先后参加了高新区广场舞大赛、金山湾管理处‘三八’文艺汇演、‘七一’文艺汇演等活动,队伍‘骨干’都常年参与、热情高涨。”林北村妇女主任孙丽宣展示着多年来文艺队参加各类比赛的照片。粉刷一新、窗明几净的社区文化大院中,锣鼓、腰鼓、演出服整齐地摆放着。“大家农闲之余,有了文体活动这个‘念想’,心更齐了,热情更高了,这个‘十一’,我们刚排练的大摆裙舞《阳光路上》,在比赛中拿了第一名!”孙丽宣的声音中掩饰不住自豪。

位于林北村东的“文昌阁”,是村中一处保存较好的古建筑,早年曾是村委的办公场所。眼见村集体经济日渐壮大、村貌日新月异,孙成功和村两委成员想出了种植采摘和文化旅游“双引擎”驱动的路子,村委主动迁出,对老建筑进行整体保护性修缮,恢复原有的白墙红瓦砖木结构,请知名书法家誊写了牌匾与对联。文昌阁周边道路相继栽种的10余亩苗木,令全村绿意更浓,村东碧波粼粼的水库与之交映,好似一幅动人的风景画。登上身为全村制高点的文昌阁,映入眼帘的青山绿水,令前来采摘的市民,多了一处追思文脉、尽瞰美景的好去处。

坚实的道路和广场“硬件”,日新月异的文化“软件”,留住的是绿水青山、诗意生活,唤醒的是沉睡于群山之中村民封闭、保守的思维。如今,村民不再把柴草、垃圾堆在自家门前,每天都会自觉运送到全村4个集中收置点;村委安排的保洁队伍,一早一晚及时对道路清扫、洒水,家家门前纤尘不染。崇德向善的村风家风,潜移默化中愈发深入人心。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集体经济壮大惠及全体村民

走进林北村村委办公室,最醒目的是挂在墙上的一块块“金字招牌”:和谐稳定示范村、党建示范村、十佳书香社区……然而,整齐排列在奖牌之下的,却是泛黄破损、吱嘎作响的办公桌椅。上任13年来,村委先后三易其址,办公家具却始终是三十多年前购置的那几件。孙成功自己日常坐着的椅子,已经摇摇晃晃;办公室里惟一一套待客的沙发,表面龟裂,不时有破损的海绵掉落。比起整洁的村貌,委实“寒酸”。

然而,与村委办公室一墙之隔的党员活动室,与略显黯淡的老屋形成了鲜明对比。2019年重新整修后,重新更换了崭新的桌椅,全村党员党课学习情况全部张榜公示,每人桌上都是一摞摞字迹工整的学习笔记。每月15日和30日的学习,已成为全村党员“雷打不动”的生物钟。

围绕夯实农村基层党建,林北村党支部发挥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制定了“小微权力”清单,明确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职责,形成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的工作新格局,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坚持党务、村务工作“双纪实”“双公开”,将村级重大事项,如重大财务开支、集体产权改革等群众关心的事项,采取影像记录、文字归档“双纪实”。对党务、村务工作全部通过村务公开栏和电子系统实行“双公开”,主动接受上级和村民监督。

在近年来村集体经济蓬勃壮大的同时,孙成功和村两委成员,也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了更多普通村民:“目前,林北村513名60岁以上老人分四档,每年发放1000-22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村民个人缴纳‘新农合’的,村里按比例进行垫付;大病花费超过1万元的,村委协助报销10%;小学生每年给予300元乘车补贴,考上大学的一次性发放1000元奖励。确保全村各年龄段、各类经济情况的村民,都能纳入保障和补贴范畴。”孙成功说。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里工作千头万绪,没有党支部身先垂范,就是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必须书记带头,干部带头,党员带头。”孙成功和林北村党支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张秀秀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