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教卫
菊香悠悠

2020-09-22 11:09:10

来源:水母网   邓兆安



我的母亲原四菊,14年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6岁。今年九月十六日,是她诞生一百周岁的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愈加思念母亲,她践行一生而“浓缩”传递给我们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近来通过拜访本家的叔叔婶婶、街坊邻居,以及我们兄弟姊妹的“集体回忆”,深切地感悟到母亲这位历经新旧社会、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看似一生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但从她身上所散逸出的孝道、重教、坚贞、勤劳的宝贵精神和高贵品质,恰如淡然朴实的菊花一样,虽不独傲秋霜,却馨香悠远,回味无穷……

服侍一辈子,成了婆婆的“贴心小棉袄”

母亲生于1920年,正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母亲的第一次婚姻很不幸,因遭家暴被迫离婚,后经介绍于1945年嫁给了大她6岁的父亲,进入邓家。父亲排行老二,家里只有八分薄地,三间半老房,一贫如洗。伯父因家穷说不上媳妇,被迫闯关东另谋生路。父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每天长途跋涉去拉脚(替人运货),拼死拼活地干。看到此景,母亲只好自我安慰认了这个命,每当家里揭不开锅时,就跨上提篮与婆婆做伴走到很远的村庄去讨饭……

一根藤上两个苦瓜。母亲慢慢得知,婆婆一生命运坎坷。公公常年疾病缠身,在最小的儿子刚出生不久就撒手人寰,年仅46岁。祸不单行,刚刚过了两年,风华正茂的三儿子因生活所迫去当了“壮丁”,被日本鬼子活活枪杀。1946年,国民党挑起内战,婆婆忍受丧子的痛苦,又动员18岁的小儿子光荣参加解放军奔赴前线。这一深明大义的壮举,深深地触动和感染了母亲,在她的脑海中,婆婆从一个围着“锅台转”的农家妇女升华为革命“老妈妈”的光辉形象。母亲从心底里更加敬重和孝顺婆婆了。母亲对奶奶的日常照料,大都体现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上。冬季为了让土炕暖和,母亲总是安排晚上在奶奶住的西间锅上烧火做饭,夏天则调整到中午在西间的锅上做饭,以便奶奶晚上睡觉凉快;奶奶大便不畅时,母亲就单独做易于消化的饭菜;奶奶生病就贴身服侍,变着法做她最爱吃的饭食,精心调理,直至痊愈;为了突显奶奶的地位和尊严,凡是家里的大小事,母亲总是先“禀报”,让她拍板决定;每当春节来临,母亲都要提前备好足够的“压岁钱”,早早送给老人……这些“碎片化”的往事,藏着深深的爱和浓浓的情,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萦绕在我的心间,令我难以忘怀。

心系集体挑重担,被称为“第二妇女队长”

1958年,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和发展,农业生产开始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当时母亲接近四十岁了,她把对新社会、共产党的无限热爱和深厚感情全部倾注到了生产队的劳动中。她虽是个缠过足的“小脚女人”,但从不示弱,专拣重活、脏活干,在场院里被保管员和社员们尊称为“第二妇女队长”。

生产队的场院是加工、晾晒、存储农作物的主要场所。由于地多劳力少,凡是“大脚”的中年妇女都被安排到大田里劳动,场院里的重活则落到了母亲这些“小脚女人”的身上。一天下午,起初艳阳高照的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保管员一声令下,母亲迅速招呼同伴们两人一组,抬着一百五十多斤重的大斗子,叫着号子,颠着小步,来回穿梭。上万斤黄澄澄的小麦刚刚转移到仓库里,“哗哗”的大雨倾盆而下。这场突发的“战役”结束,打头阵的母亲已累得精疲力尽,走路回家的劲儿都没有了。

“那个年代大家都埋头苦干,一心为了集体兴旺。”年近九旬的老妇女队长泮文娟,回忆起当年与母亲并肩“战斗”时的情景神采飞扬,滔滔不绝。我们两家同属一个生产队,还是对门邻居,她与母亲在一起劳动了十几年。“您娘干活舍得卖力,吃苦耐劳的劲头谁也比不上。”据她回忆,每年队里评定社员日出工的分值时,我母亲都在九分以上(十分值),在“小脚”妇女当中是最高的。那时母亲也常对我们叨念:“集体经济就是咱社员的‘命根子’,干集体的活绝不能偷懒耍奸。”铡麦穗时,她两只小脚站在长长的凳子上,使出全身力气用铡刀铡着一捆捆籽粒饱满的麦子;打麦场上,她常常到输送带的入口处,负责向上挑着沉甸甸的麦穗;晾晒场上,她不怕尘土飞扬,不停地用木锨向空中扬场……哪里有累活、脏活,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因此,她年年被生产队和大队评为先进社员,成为老年人学习的榜样。

宁肯自己挖野菜,也不让子女辍学

我的父亲出生于1914年,由于家里贫穷,从小就没进过校门,大字不识一个。母亲家里虽然生活尚可,但外祖父思想守旧,剥夺了她读书的权利。“两眼抹黑,寸步难行”,是父母亲心中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母亲深知,只有读书,才会有好前程,因此,她怀着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的坚定信念,把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们的教育培养上。

1960年,我大哥邓兆吉在西由学校念初中,那年正赶上三年严重困难时期,由于人口多,家里一度陷入了生活的绝境。父亲提议让大儿子回来挖野菜以渡难关。母亲坚决反对:“我替儿子挖野菜,不能毁了他的一生。”在母亲的坚强支持下,大哥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第二年,他先被西由中心完小选为代课教师,后又被录取为正式的人民教师。忆起这段往事,大哥两眼噙着泪花说:“当时学校里有接近一半的同学退学了,没有母亲的长远眼光和巨大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

在我十年的求学生涯中,无论家里经济如何紧张,从没有出现耽误或少交学费的情况,也没有因家里缺钱而用不上各类学习用品,其“奥秘”在于母亲每年都把孩子们上学所需的费用,提前“规划”落实好,遇到天大的困难也“雷打不动”。这项不同寻常的“开销”,是靠母亲携家人咬紧牙关、一点一滴攒下来的。当时,生产队一年的分配收入很少,父亲每个月七八元的工资也要统一交给生产队置换工分。为此,母亲就两眼向内找出路。以前家里每年喂养一头猪,后来母亲巧排“工期”,科学饲养,增加到一年出栏两三头猪;养鸡也由单纯喂养成鸡下蛋,改为同时兼养小鸡;全家人起早贪黑割野草加工的饲料,既用来喂自家的牛羊猪鸡,也带到集市上摆摊叫卖。在吃的方面,母亲把集体分的小麦、花生都卖成钱,除春节几天外,平日全家吃的均是玉米、地瓜等粗粮,做的菜里也很少放油;穿的方面,每当过年时,父母亲带头穿多年不变的旧装,孩子们穿的大都是用旧布料漂染缝制的“新衣服”。直到读高中我才穿上一条新秋裤,之前穿的全是哥哥姐姐“传承”下来的衣服;住的方面,凡是家里的房子、门楼和院墙等建筑物损坏了,都是父亲自己动手修缮;用的方面,如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锅碗盆缸,每一件都成了锔过无数遍的“古董”了,只要能够坚持使用,母亲从不舍得丢弃……

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母亲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硬是扛过了那些最困难的时期,用一分一厘积攒的“血汗钱”,给孩子们换来了美好前程。五个孩子先后拿到了初中或高中毕业证书,其中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人加入了共青团。二哥邓兆祥还光荣参军,多次立功授奖。我从一名农家子弟成长为高级编辑,并荣获“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当我把与总书记合影的大幅照片悬挂在母亲生前的房间里时,堂婶王春华眼含热泪感慨地说:“你母亲如果还健在,看到你们都有出息了,该有多高兴啊!”

辛劳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的母亲,您在那个天堂世界过得好吗?儿女们时时刻刻在怀念着、惦念着和呼唤着您,有多少次我们全家人在梦中相依相会,门前的那棵老槐树亲昵地把我们紧紧地搂在怀里。母亲啊,母亲!虽然没有了您的身影,但您依然是我们这个家的“主心骨”,依然是百年老宅子里的“主人翁”。只要有您在,儿女们就永远赶在回家的路上……

王惠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