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新闻频道>烟台教卫
“东西南北看小康”系列报道丨莱州市海沧三村:以“盐”代言小康生活

2020-08-20 15:09:46

来源:水母网   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 通讯员 卢亚芹 马小妹



莱州市土山镇是烟台市版图的地理最西端,海沧位于该镇西首。1964年以前,临海而居的海沧是莱州最大的村落,因其居户过千,不便管理,故将海沧拆分为海沧一村、海沧二村和海沧三村。从“分家”至今56年间,作为烟台最西边的村庄——海沧三村现有350户村民,依托沿海的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盐业,打造盐化事业,不断探索乡村发展路径,最终完成了村庄“旧貌换新颜”的华丽转身。

晒盐场到盐业基地,村庄发展后继有人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沧海三村,世世代代则是靠盐吃饭。

走进海沧三村,一行行碧绿的白蜡郁郁葱葱,微风拂过的人工湖荡起圈圈涟漪,沿着岸边继续前行,一片宽阔的盐田便进入了视野,从高处看去,这些盐田呈方格状,有成千上百块,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颇为壮观……对于当地人来说,海沧三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盐村,盐田的变迁就是它的发展缩影。

“过去食盐匮乏,制盐一直是我们村的主业,一代代老盐工用他们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晶亮的海盐,也换来了永久的生计。”海沧三村党支部书记王林波表示,村民们大多以晒盐为生,一干便是一辈子,因此这项技艺也一直被传承下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食盐匮乏如金的岁月成为了历史,反倒是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冲击力度十分巨大,依靠土法制盐,产品附加值低的劣势显现出来,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寻找新的发展途径成为村民们最为关注的事情。

“村集体逐渐负债状态,因此村两委班子一直都在想各种办法,最终经过研究,决定对盐场、土地承包到期的,根据合同约定,重新修订完善;并在深度整合所有盐场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技改的投入,改变传统的制盐工艺,丰富产品应用领域,摆脱以往小规模、初级生产经营模式,朝大型化、规模化的盐化产业为发展方向,真正让优势资源‘活’起来。”王林波表示,依托丰富的卤水资源,村里开始大力发展盐化工企业,形成了盐、碱、溴、老卤上下游相连的多条产业链条,原来粗放型的晒盐场变成了精细化工的产业基地,盐滩变成了银山。

目前,海沧三村有14处盐场,总面积达1万六千公亩盐田,其中村集体占3处,每年可增收130万元。“村里有了自己的产业,不仅村集体受益,村民也受益,特别是我们村的年轻人往外面去的不多,而且还吸引了周边村庄的人来打工,拉动就业人次700多人。”王林波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盐场工人大概一天工资150元,一个月就接近5000元,两口子如果都在这里上班,年收入12万多,远比城里打工挣得多,还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这在许多农村空村现象严重的大环境下十分难得。另外,产业发展起来了,不仅能留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还让他们有了发挥才能的空间和舞台,更让村庄的发展后继有人。

老村到新村,昔日村庄“变身”美丽社区

盐化经济的迅速崛起为海沧三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在产业走上正轨后,该村又将目光放在新农村建设上。

沿着村庄一路走来,一条条水泥路宽敞笔直,一排排房屋整齐明亮,一大片人工湖碧波荡漾,家家门前绿意盎然,盏盏路灯整齐划一,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已经绘就。

“老村当时已经满足不了村民的住房及其他需求,我们就规划了新村,但新村的各项设施那会儿都跟不太上,所以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环境,通过几年努力,新村已经逐步崛起。” 王林波介绍说。

“俺们村这几年变化太大了,要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相信我们村能变成这个样子,俺们现在都叫海沧社区了。”村民焦炳礼的感叹也是全体村民的心声。据他说,过去村里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他都骑不了摩托车,但现在全村都硬化了道路,有9万多平方米,特别是新村的水泥路十分宽阔,间距达几十米,车辆的停放和通行完全不成问题。除此之外,道路两侧及周边空地也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美化,还有全天候的环境卫生保洁。“我们村因为是盐碱地,绿化特别困难,每年都要补种绿植,这几年大部分都种植了白蜡和龙柏,因为它们耐碱,成活率高,而且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夹杂着乡音,焦炳礼越说越快,眼神中明显流露出喜悦和自豪,该村还荣获了“山东省森林村居”的荣誉称号。

不仅如此,一场前所未有的“厕所革命”也席卷着家家户户,精准扶贫、移风易俗、计划生育、低保复核等各项工作的开展让海沧三村人觉得梦想照进了现实。现在的海沧三村,村里干净整洁卫生,家家吃上了安全饮用水,户户通上了水泥路,晚上出门还有路灯,移动电信网络全部通入个户,村委办公场所也已改造扩建,文体活动室、图书室、村民文化娱乐设备等一应俱全,投资360万的广场为村民们提供了健身、娱乐、休闲的新场所,提升了美丽乡村的整体形象及品位,昔日村庄仿佛拔地而起,“华丽变身”为现代化的都市社区,村民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村到社区,“扭”出新时代农村的幸福

“从海沧三村到海沧社区,‘村改居’改的不仅仅是名字,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思想精神面貌都在发生着变化。”今年40岁的村民焦岳丽组建了“舞动青春”舞蹈队,每逢“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都会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吸引了全村老少聚拢在一起,大家踩着乡村振兴的鼓点,“扭”出新时代农村的幸福。

据介绍,“舞动青春”舞蹈队成立于2010年,从最初10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又提升了村民的综合素质,让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的思维方式也开始转变,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而且还新建了可以活动的‘海三广场’,大伙不管是愿意跳舞还是打鼓,哪怕聚在一起聊聊天,都有场地。”舞蹈队另一位队员单鲁燕表示,连舞台的幕布、音响、灯光都是村里给她们一手布置和提供的,大家什么后顾之忧都没有了,只想把身体养好多活几年,多享受一下这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海沧三村,不仅老有所乐,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近年来,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该村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基础上,又精准识别了50户贫困家庭,每年发放补贴800元,并送上各种生活用品;同时还为65岁以上老人及其他村民建立了新农合双向社会保障,每人每年报销100元。

众所周知,就医路途远,卫生条件差,药品种类少,一直困扰着生活在农村的患者,特别是老年和行动不便的患者。自2017年海沧三村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不断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站建设,形成了一套集购药、拍片、诊治常见病等“一站式”医疗机构。“以前村里没有卫生室,小病大家就忍一忍,大病就去城里,但现在有了卫生服务站,家门口就可以看病抓药,太方便了。”村民兼卫生服务站药房工作人员杨娟娟谈起这几年村级卫生室的变化,难掩激动之情。在她印象里最深刻的就是一位80多岁老人,突发心肌梗塞,多耽搁一秒就多一秒危险,幸亏就近在他们卫生服务站进行了应急抢救才度过危险。

在卫生服务站,基础医疗设施的配备十分齐全,包括化验、B超、彩超、放射等科室一应俱全,通过专职村医招录等方式,进一步推进 基层卫生精细服务,最大程度的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医疗卫生基本服务需求。

东南西北中,幸福在引领。向海而生,因盐而兴。勤劳质朴的海沧人将继续以苦干实干的态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迎接幸福生活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王惠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关于水母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平台公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侵权假冒举报:0535-123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5-6631312举报邮箱(未成年人的举报平台):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疫情防控有害信息专项举报入口:jubao@shm.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暴恐举报网暴举报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